十年前,埃森哲预言了商业将全面数字化。十年以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在各国中发展最快,2022 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50 万亿元,连续11年高于同期GDP增速,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
过去这三四年,变化更快更大。各种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剧。我们感觉到“挤压式转型”的到来,即颠覆和变化无处不在,从各个方向挤压而来。
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几大结构性挑战。首先是人口和生产率:总人口和劳动人口下降,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放缓;挑战二是投资与创新:投资对经济的拉动贡献在递减,自主研发和创新尚难以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低于国际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2.4% vs 2.7%);挑战三是全球化: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抬头,对跨境贸易和投资都有冲击。
机遇总是和挑战相伴生。埃森哲长期陪伴并服务中国市场企业的成长。我们的观察是,中国数字经济仍拥有广阔的机遇,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景向好。
过去六年间,埃森哲和工信部研究所合作,发布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持续跟踪和评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和历程,这一指数生动地展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图景。
2018至2019年,企业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以局部、试点数字化项目为主,更多聚焦于短期目标;2020年疫情突袭,企业迅速“上线”自救,但也凸显出数字化核心能力不足的“隐性缺陷”,研发、供应链、组织管控暴露了较明显的短板;2021年进入分水岭,领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加速,数字优势持续扩大,转化成更显著的财务优势。去年,面对波动和不确定,企业对数字化的部署越来越审慎和务实,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也在动态调整。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埃森哲过去几年间提出的观点,包括“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关注颠覆式创新和增长”、“数字化转型必须坚持长期主义”等都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都将在多个维度上,持续经历深度的转型。技术创新、消费者、气候和能源、人才等议题在向企业内部挤压和渗透,使得企业的竞赛场大大拓展,也促使企业加速转型。
应对全新的变化和挑战,我们今年将关注点立足于“企业全面重塑”,即企业不仅要关注财务和业绩指标,更需要有全局视角——从战略、人才、客户、数据、财务、数字技术、可持续等议题上,要有全视角和全局性思维。
具体而言,企业在推进转型和全面重塑时,需要特别注重几个关键动能。
一、数字技术和人才:激发数据、技术、人才的增长合力。
埃森哲所做的全球调研显示,98%的企业高管认为生成式AI技术将重塑企业的业务和运营。40%的总工时将受到大语言模型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生成式AI这一类新兴技术的巨大潜力。
埃森哲未来三年将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投资30亿美元,助力各行业客户更迅速、更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提升增长、效率和韧性。
数字技术不仅能为企业转型提供动能,在人才建设上同样价值巨大。以埃森哲自身为例,我们在全球有超过73万名员工,如何能帮助全体员工持续学习,确保他们的行业知识、视野和服务能力始终在线?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埃森哲为全体员工打造了技商(TQ)和绿商(SQ,可持续商数)系列课程,帮助员工构建对新兴技术和可持续的理解。从高管到一线的各级员工 都需要完成TQ学习,并高度鼓励员工参与SQ学习,保证员工能及时更新和升级知识储备,以更好服务客户。
二、数字化生态:企业必须开放地构建自己的生态,并做到生态共进、协作共赢。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转型的领军企业普遍积极构建生态,共享内外部资源,并打造了数字合作平台,跟生态伙伴共创数字商业模式。一方面,引入了生态合作伙伴,企业就能共同开展灵活的运营模式,打破企业间壁垒,能够综合地调用企业资源,从生态伙伴获取数据与人才的支持,实现企业能力的互补,用生态合力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这也为我们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生态伙伴可以帮助我们企业激发创新,让创意能够快速落地。
三、可持续:在“高质发展”转型期,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企业重塑双擎驱动。
我们确信,可持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将成为新的“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是应对波动和不确定性,铸造韧性、夯实竞争力的核心。企业需要以可持续为抓手,推进企业的全面重塑。这个一个艰难的过程。企业一把手需要在数字化转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把可持续作为重要的目标和杠杆,需要巨大的领导力决心和持续投资,以及企业文化重塑。
企业不仅是商业社会的一分子,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企业也是负责任的企业。我们看到转型领军企业在积极行动,智能地管理能耗,用数字技术追踪碳消耗,促进绿色经营。
未来十年,企业将进入“全面重塑”时代,全面重塑将成为每一家企业的战略选择。在这一进程中,各方需要共同打造数字化生态和数字经济的信任,在国内和跨国企业、消费者、员工、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新的社会契约。同时,我们需要保持对技术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信心,对中国发展数字经济保持远见,纵有挑战,未来可期。
作者:朱虹(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