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刘军/文
除了科技、经济上的蓬勃动力使得以色列被称为“创业国家”,以色列建国历程本身——一个由犹太民族自己“创造出来”的“人造国家”、“奇迹国家”“出乎意料的国家”,就被认为是一种“创业国家”的事业。
一
众多以色列当代史著作,比较全面地追叙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回顾了现代以色列国家创建、发展和变革的历史。以色列“创业建国”的历史,被称为体现了犹太民族的“创业精神”,充满传奇色彩。
从长期的历史时段来看,以色列的“创业建国”及随之激化的以巴冲突,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帝国崩溃的结果。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帝国崩溃造成的权力真空,使原本和平共处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冲突;二战后,大英帝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终结后,以色列开始其“创业建国”,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冲突逐渐激化,巴以冲突引发的中东难题,至今仍是难以解决的历史痼疾。
以色列建国的思想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奥多·赫茨尔等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回到巴勒斯坦的“应许之地”、建立“犹太人的家园”的“建国梦想”。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战败解体,巴勒斯坦地区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领土。这个时期,犹太人开始寻求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17年,英国颁布了《贝尔福宣言》,宣布支持建立犹太国家的目标。这项宣言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定居奠定了基础,引起了犹太人移民的激增。随着犹太人移民的增加,阿拉伯人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存在感到不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
这种紧张局势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阿拉伯暴动中达到了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屠杀加剧了犹太人对“犹太国家”的需求。世界各地的犹太难民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寻求庇护,寻求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导致了犹太人移民的进一步增加。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181号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个国家。犹太人接受了该决议,但阿拉伯人拒绝,并展开了抗议和武装斗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独立,并建立了以色列国。周围环伺的阿拉伯国家随即对以色列发动战争。以色列在这场“独立战争”中击败了阿拉伯国家联军,成功地保卫了独立,并在战争结束后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此后,以色列一直是一个独立国家,并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以色列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冲突——1956年的西奈战争、1967年的六日战争、1973年战争等,而与邻国的边界争端、巴勒斯坦问题、以及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至今仍是困扰以色列乃至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虚构的犹太民族》
[以]施罗默·桑德 /著
王岽兴 张蓉 /译
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2017年3月
二
对于以色列“创业建国”的历史过程,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阐释。英国历史学者伊恩·布莱克在《邻居与敌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一著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对于以色列“创业建国”的阐述“与其说是相互竞争,不如说是截然相反的”。
《邻居与敌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
[英]伊恩•布莱克 /著
王利莘 /译
新思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出版
以色列人认为以色列建国是民族自决和保护犹太人权益的历史进程,而巴勒斯坦人则认为以色列建国是“欧洲殖民主义”的延续,直接占领了阿拉伯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导致了巴勒斯坦人的失地和难民问题。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冲突在以色列建国前就存在,冲突随着犹太移民的涌入而加剧,并最终在以色列“创业建国”之后,全面爆发武装冲突。以巴冲突导致了长期的紧张局势和持续的争议,其和平进程多次启动和中断,目前仍未达成全面的和平解决方案,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布莱克在该著中详细分析了解决巴以冲突的三种方案:“两国论”“一国论”和“无国论”。巴勒斯坦一直在联合国争取获得国际承认,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也是目前获得国际共识的“两国论”。但以色列日益右倾化的政府明确拒绝“两国论”,坚持通过“谈判换和平”,而不是“土地换和平”,至今未能达成持久的解决方案。布莱克在该著中强调,“两国论”遥遥无期,“一国论”天真幼稚,“无国论”则是不负责任,以巴冲突的和平解决,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的“永久和平”,短时间内无望得到解决。
2020年,以色列学者阿迪·施瓦茨(Adi Schwartz)和埃纳特·威尔夫(Einat Wilf)出版了《回归之战》,强调这些巴勒斯坦难民“无权回归”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家园。施瓦茨和威尔夫并非以色列右翼分子,而是自由派学者。他们认为,为了和平结束以巴冲突,巴勒斯坦人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没有“回归权”。该书出版后,一度成为以色列的畅销书。
以、巴分别建国,一直是以色列中左翼知识分子的建议共识。比如以色列小说家阿摩斯·奥兹在其政论中,对于右翼政府的强硬的巴勒斯坦政策一直提出批评,批评右翼政府不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施瓦茨和威尔夫的见解,初看上去比较强硬“无理”,但其支持以巴分别独立建国、最终能够签署和平条约、达成以巴人民和平共处的愿景,还是值得探讨的。
三
以色列1948年“创业建国”,在帝国崩溃后的权力真空中创造了一个“犹太国家”,但却一直面临着“民主性与犹太性”的根本矛盾。(王宇:《在犹太性和民主性之间寻求平衡》,载张俊华主编《以色列政治经济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版)
按照基本法,以色列是一个“犹太和民主国家”。其中,“犹太国家”的表述早在1948年以色列的《独立宣言》中就已经出现,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群体,被规定拥有自决权,但这并不意味着犹太人的地位会高于其他族群或宗教团体一等。不过,有关“犹太民族国家”的争议却从没停止过。所争论的概念包括“犹太国家”(JewishState)、“犹太人的家园”(JewishHomeland)、“犹太人国家”(StateoftheJews)等。
2018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了《犹太民族国家法案》。该法案宣称“以色列是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其目的在于保障犹太人的诸多权利,如犹太人在以色列的“自决权”,并支持设立更多的犹太人定居点;阿拉伯语不再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降格为具有特殊地位的常用语言。该法案通过后,被批评为是实施了“不是种族隔离的种族隔离”。
对于以色列境内的非犹太人群体来说,该法案的通过,是种族主义在以色列的合法化,非犹太族裔作为这个国家的少数族群,在法案通过后事实上降格为“二等公民”。而以色列中左翼派别的犹太人抗议者抵制该法案,是源于对以色列民主价值观的捍卫,同时把矛头对准了以内塔尼亚胡为代表的、愈发强硬的右翼政治势力。(庄沐杨:《以色列右翼政治:“犹太民族国家”与“犹太民主国家”的悖论》)
值得一提的是,安妮塔·夏皮拉等人在《以色列历史修正主义》(Rout-ledge,2002)一书中,详细分析了以色列建国历史中的众多右翼“神话”及争论。其中一些争论,比如以色列国建国、1948年战争及其后果、以色列对大屠杀幸存者的态度、以色列“大熔炉”同化政策等,都涉及以色列当代史中重大的争议性主题。该著对于“犹太复国主义史学”中诸多“宏大虚幻的历史话语建构”,提供了新的检视和反思的视角。
以色列史学界对犹太复国主义史学的攻击,最初来自所谓“后犹太复国主义”的激进左翼学者,后来渐次扩大到包括右翼学者在内的右翼批评。以色列“新史学派”学者施罗默·桑德就在《虚构的犹太民族》一著中,质疑所谓“犹太民族的纯正性”的“建国神话”。该著在以色列引发公众关注,曾连续数月高居畅销书榜。以色列左右两翼针锋相对的诸多“历史神话”“犹太与民主悖论”的争论,至今并没有定论,体现着以色列社会的巨大分裂。
《以色列:一个奇迹国家的诞生》
[以]安妮塔•夏皮拉/著
胡浩 艾仁贵 /译
见识城邦 | 中信出版社
2022年3月
四
正如内塔尼亚胡政府2018年强行通过《犹太民族国家法案》所预示的,以色列政治右倾化的趋势日渐增强,并在2022年以来的所谓“司法改革”中达到高潮。以色列右翼政党和政治家在选举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导致政府形成的右翼联盟更加强大。右倾政府的政策偏向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和安全主义,对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以]丹尼尔•戈迪斯 /著
王戎 /译 宋立宏 /校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以色列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为:(1)右翼政党的崛起:以色列的右翼政党在近年来的选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在这期间右翼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2)选举结果的右倾化:以色列的选举结果也反映了右倾化的趋势。2019年和2020年的选举中,右翼政党获得了相对较多的席位。2021年的选举结果比较复杂,但仍然体现了右翼政党在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
(3)拉比派的政治影响增强。右翼拉比派的政治影响力也在增强,推动了一些民族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的政策。
(4)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强硬化。特别体现在在扩建犹太定居点、加强军事占领和限制巴勒斯坦人权方面。
以色列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多方面的。首先,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与巴勒斯坦之间长期的冲突导致了人们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这种担忧使得民众更倾向于支持保守主义和强硬的政策。其次,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右倾化的原因之一。一些以色列人认为,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不够,导致以色列国民不满情绪的增加,进而支持更保守的政策。
针对以色列政治右倾化的趋势,研究者建议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重视、缓和和解决。主要的政策建议包括:(1)提倡多元化和包容性:鼓励各种政见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减少对极端主义的倾向。(2)加强民主机制和法治,确保政府的决策过程透明、公正和负责任。加强法治,确保人权和少数群体的保护。(3)通过促进巴以双方的对话和理解,减少对立和敌对情绪,为和平解决方案创造条件。(4)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倡包容性、和谐和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加强民众对于不同观点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以减少种族和宗教冲突。(5)加大对社会福利、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投资,改善人民生活状况,减少社会不满情绪。这有助于减弱支持右翼政策的动力。(6)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寻求外交解决方案,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和平进程和稳定局势。(7)重视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加强他们对于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解。通过教育课程和青年交流项目,培养年轻一代的宽容和理解力,使他们成为未来推动和平的力量。
总的来看,应对当前以色列政治右倾化的挑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通过加强多元化、民主机制、教育和宣传以及国际合作,为以色列创造一个更和谐、稳定和包容的社会,为实现和平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系社会文化学者)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