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景】四百年前的那枚月亮

经观悦途2023-06-21 11:07

刘世芬/文

4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夜,徐文长客居杭州。他在天竺岣嵝山房独自一人饮酒赏月,口中断续地吟哦: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几杯闷酒之后,渐觉醉眼朦胧。忽然,想起诗友们说过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赏月的好去处,于是趁着月色,踱着方步,向孤山方向,迤逦而来。

徐文长行行走走,一面欣赏西湖月色,一面吟着咏月诗句,不觉已来到望湖亭前。这是一座临湖建筑,据全湖之胜,东可望湖滨,西可达苏堤,南可至南屏,整个外湖景色尽收眼底。这时,一轮皓月当空,风清清,水碧碧,远山蒙纱,近树笼烟,使人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他不禁诗兴勃发,画意盎然。 

这时,猛听得望湖楼里传出一片吟诗声。原来,亭子里面坐满了人,桌上红烛高照,摆满了西瓜、红菱、月饼等各式时鲜果品酒肴,还有笔墨纸砚,无疑,一群文人雅士正在这里饮酒赏月,赋诗作画。徐文长信步走了进去,想一睹雅兴。 

望湖亭里,果然是西泠诗社的文人雅士在饮酒赏月,正喝得兴高采烈,见有个陌生人进来,顿时没了声息。主持人见徐文长身穿青衫,头戴方巾,一副文士打扮,虽然衣着简朴,但雅而不俗,仪态从容,觉得不可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说:“今日中秋佳节,我们西泠诗社社友,特在此饮酒赏月,作画吟诗。兄台如有雅兴,不妨稍坐片刻,以便求教。”说罢,将手向四壁挂着的书画一挥。 

说罢,“嘿嘿”冷笑了几声。 

徐文长看罢诗画,原想稍停一会就走,见他们有的面露骄矜之色,心想:好吧,正愁没有纸笔抒怀,何不借此凑趣?他来到书案前,将雪白的宣纸一铺,手执羊毫湖笔,饱蘸浓墨,淡淡几笔,天上隐现一轮圆月,又唰唰几笔,水中也映出圆月一轮,然后“嚓嚓”运墨,远处山色朦胧,近处湖亭跃然,湖上一叶扁舟,渔翁独酌月影……

文士们围来观看,见徐文长顷刻之间,画好一幅“平湖秋月”,落笔不凡,十分惊讶。主持人看徐文长画得不俗,想试试他的文才,就请他在画上题诗一首。徐文长也不推辞,提起笔并不思索写下两句: 

天上一轮圆圆月, 

水中圆圆一轮月。 

“‘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哈哈,这也算诗吗?”文士们正议论间,只见徐文长又提笔写下两句: 

一色湖光万顷秋, 

天堂人间共圆月。 

文士们大吃一惊。他们原以为下面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没想到徐文长这么一转一收,四句联起来一读,真是奇句妙文,情景交融,禁不住同声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台来自何处,我等失敬!” 

徐文长朝大家一笑,又提笔兴来,转眼间顿成一首七言绝句—— 

平湖一色万顷秋, 

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 

月好四时最宜秋。 

文士们一看,好别致!什么“桂子纷纷点玉壶”,什么“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时间在这四句映衬下,皆显不及了。奇的是,他故意将每句的第一个字特别放大,众人连起来一读,竟是“平湖秋月”,一首藏头诗!大家拍手称绝,要徐文长留下高姓大名。 

徐文长并不回答,只一笑,踏着月色,绝尘而去。 

这是徐文长留给历史的最为传神的画面:清瘦,长衫,落拓,不羁……也是人们每每经过平湖秋月时必想起的悠长背影。

有一年春节,我羁留杭州,特意去绍兴的青藤书屋拜谒徐文长祖居,虽门外攘攘,进门后却觉室雅人静。我在书屋流连半日,为书屋主人的半生零落、凄惨际遇而心情滞重,胸口雍塞着许多沉疴一样的冗杂。正应了他那首《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好一个“笔底明珠无处卖”!

明清两代,江浙一代文人辈出。徐文长的诗虽留世不多,大多题在画上,那首平湖秋月的藏头诗为我最爱。在了解这位骞困癫狂的才子生平之后,每读及此,总有泫然欲泪之憾。

悲剧最具动人的力感。这个孤绝无畏的文士背影,留给后人奇丽浩瀚的书画诗章,更映下一轮独一无二的月亮。(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简介:

刘世芬,中国作家,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看不够的红楼梦,品不完的众人生》、《醉杭州 最江南》、《毛姆:一只贴满标签的旅行箱》、《将军台——“时代楷模”张连印》等作品。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经观悦途】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