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深一度】嘉实基金“王牌战队”业绩折戟 当年的投研战略布局做对了吗?

洪小棠2023-06-17 09:1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2020年,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主导的“投研战略升级”,以主基金经理带领战队形式对A股各赛道布局,以期集中投研资源对重点赛道深耕。然而,三年后,映射出的旗下多数主动权益产品业绩不佳,或对当年的投研变阵带来拷问。

截至2023年6月15日,被嘉实基金寄予厚望的“王牌战队”业绩遭遇集体折戟,包括归凯、姚志鹏、洪流、张金涛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近一年的收益率告负。

与此同时,嘉实基金在2020年、2021年的市场相对高点时期猛发基金,也对旗下在管产品的业绩造成进一步反噬。

如今,嘉实基金正处于管理规模艰难“保十”与提升持有人持基体验迫切需求的路口。

反噬

2020年,嘉实基金董事长赵学军宣布内部启动新十年投研战略升级,建立以风格和行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12大投资战队,每个战队由当时的绩优基金经理领衔。其中,归凯为成长风格投资总监;胡涛、洪流、梁铭超为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张金涛、谭丽为价值风格投资总监。行业赛道方面,张丹华任科技行业投资总监,常蓁为消费行业投资总监,姚志鹏则为制造行业投资总监。

彼时,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曾公开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当下已进入新一阶段结构化市场,未来中国市场的机会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转眼三年已过,期间,A股市场跌宕起伏,经历着一次次宽幅震荡,结构性行情切换一轮又一轮,曾经的核心赛道、核心资产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幅度调整。

而嘉实基金也在投研变阵后,经受着来自市场的验证。不过,从当前的结果来看,似乎并不乐观。

目前,嘉实基金旗下共计157只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下同),截至6月15日,共计135只主动权益产品近一年收益率为亏损状态,亏损基金占比超85%。

具体来看,曾是制造行业总监,现任成长风格投资总监的姚志鹏,管理基金的业绩垫底嘉实基金主动权益产品。截至6月15日,姚志鹏管理的7只运行满一年的产品(含与他人合管基金,下同)近一年收益率全部折戟。其中曾被嘉实基金引以为傲的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基金,以近一年回报率-32.48%不但垫底该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在行业781只同类产品中亦排名779位。而其余6只产品近一年亏损均超15%,亏损幅度在16%至30%之间。

2022年底披露的年报显示,上述7只产品总亏损超150亿元,涉及持有人199万,亏损额超过了一家中等城商行的利润。

如此业绩背后,是缘于其重仓的新能源板块回调所引发的净值深度回撤。

无独有偶,曾任嘉实平衡风格投资总监的洪流,其管理的8只基金近一年来收益率“全军覆没”,亏损幅度均在16%以上。而此前为嘉实消费行业投研总监,现顶替洪流成为平衡风格投资总监的常蓁,业绩亦不乐观,所执掌的6只产品全线“飘绿”。截至6月15日,这6只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在-6%至-13%之间。

此外,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归凯、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张金涛、增强风格投资总监刘斌等多位被寄予厚望的主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同样堪忧,几乎全线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告负。

此外,从基金定期报告中所记载的净利润数据,可以看到某一阶段持有人损益的真实情况。

根据嘉实基金最新披露的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末,嘉实基金旗下全部主动权益类基金2022年全年合计亏损达67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非货公募月均规模同在4000亿元档位的鹏华基金同期亏损金额的2倍。根据鹏华基金2022年报统计,该公司2022年全年161只主动权益产品,合计亏损338亿元。

事实上,高集中度的行业基金本就具有高波动特点,而当下市场留给“偏科生”的余地本就不多,所以在近年来,多数基金公司开始以均衡配置、稳健风格,讲究“全天候”策略为营销卖点,而嘉实基金投研体系的这一战略布局,正成为旗下产品业绩表现的巨大反噬。

嘉实基金开始着手对此前各行业赛道主基金经理头衔做大刀阔斧的调整。2023年2月,科技行业投资总监张丹华卸任了所有在管产品,且未在嘉实基金2023年投资策略峰会上做主题演讲;消费行业投资总监常蓁如今变更为了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制造行业总监姚志鹏则变更为成长风格投资总监,等等。

迷失

投研战略升级后,嘉实基金开启了猛发基金模式。

包括归凯、常蓁、张金涛、姚志鹏、洪流在内的多位基金经理在2020年10月后发行了新基金,且发行规模均在50亿元以上。例如,归凯被包装成“成长派硬核担当”发行嘉实核心成长,上演“日光基”场面。据澎湃新闻报道,发售当天下午4时许,该基金募集规模就已超过300亿元,而其募集上限为150亿元,因此提前结束募集。

不仅如此,2021年2月,嘉实基金启动发行由老将洪流执掌的嘉实竞争力优选,发行预热期间,嘉实基金更是花费重金请来365架无人机上演空中大show。开售当天,认购规模便超过300亿元,成为牛年首只首募爆款基金。

百亿级的爆款基金成立之后,遭遇了市场的严峻考验。

两年多来,嘉实核心成长并未迎来长期业绩的上涨曲线,反而出现持续亏损。根据Wind资讯数据,该基金自2020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回报率为-26.55%。百亿级认购规模的嘉实竞争力优选,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40.58%。

诚然,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基金公司经营层需要抓住扩张机遇,做大管理规模。头部机构业务内卷,生怕座次掉队;腰部选手为铺满“货架”、补全产品线疲于奔波;中小公募则寄望打造1-2只爆款产品来提高辨识度。

但是,营销热度下的规模扩张,如果没有持久优异业绩的护航,则可能面对规模萎缩的阵痛。

伴随着嘉实基金各位主基金经理发行产品及宣传广告的密集铺开,近三年时间里,嘉实基金共计发行97只基金,募集规模达1271.32亿元。

然而近三年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这一规模下降至744.81亿元,缩水超4成。

近两年来,嘉实基金两度被挤出行业规模前十,大部分时间处于艰难“保十”中。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三季度嘉实基金的非货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为4002.58亿元,排出前十,掉落至第十一位。

2021年年底,嘉实基金非货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为4147.93亿元,重回前十,排名第九。

2022年一季度,嘉实基金再次掉落前十,以4243.67亿元的非货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再次排名第十一位。

2022年二季度至2022年末的3个季度中,嘉实基金的非货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分别为 4287.25亿元、4556.24亿元、4419.88亿元,排名分别位列第十位、第十位、第九位。

就在嘉实基金发展乏力时,后来者居上正在上演,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等“后来者”已然成为行业头部,而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在非货规模排名保持前十。

行业马太效应日趋显著背景下,既不掉出第一梯队,又不掉入短期主义泥潭,是摆在赵学军、经雷等嘉实高管眼前的待解难题。

作为资管行业,业绩才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基金公司对规模增长渴求的同时,如何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获得收益,亦是值得嘉实基金乃至整个行业深刻反思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