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家超同行:港商北上,不再是投资建厂

张锐2023-06-03 10:4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阔别三年,港商正在加速“重返”内地。

5月24日-6月7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李家超带队,广东省商务厅、香港贸发局共同主办的“粤港合作周”21个商贸活动正在大湾区城市进行,包括研讨会、路演、市场考察及交流活动,主题涵盖金融、私募投资及创投、法律、创科、商品贸易等。“我上月(4月)率领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到访4个大湾区的城市。这次访问是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后,特区最大规模的官式外访。”5月24日,李家超在“粤港合作周”启动仪式暨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

李家超称,国家改革开放接近45年来,港商在广东省大量投资,累计设立港资企业已经有21万家,占广东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总数70%。同时,广东省在香港投资设立境外企业超过9000家,两地每年的进出口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是粤港合作周阔别三年的重要活动,也是全面恢复通关后香港贸发局在内地举办的首个大型落地活动。其中,Smart+初创企业提案是历届最受关注的活动,今届主要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数码港等的初创企业进行提案,介绍其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涵盖医疗、环境、能源及智慧城市等范畴。此外,今年首设大湾区青年企业家峰会,剖析湾区创投机遇和挑战。

6月1日,香港贸发局研究部专题报告指出,香港与中国内地自新冠疫情逐渐消退后已全面恢复通关,不少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前景转趋乐观。报告称,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无论是内地或外资企业都难以忽视内地市场商机,香港是外资到中国内地投资的重要跳板,也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商贸服务平台。

港企向北:看中制造业优势,开拓内地市场

5月24日,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Smart+初创企业提案活动现场,创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冷科技”)项目总监邝梓健与同事很积极地把公司资料递给上前咨询他的人。作为公司代表,他此行的重要任务是让更多内地投资人、潜在客户认识创冷科技,为公司打开内地市场做准备。“我们在投资(建厂)方面没有很迫切,更迫切的是希望把我们的技术在内地推广得更开。”邝梓健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说。邝梓健的这一态度,也代表了当天几乎所有参加这项活动的初创企业们。

创冷科技是发起自香港城市大学一项创新创业计划(HKTech300)的香港初创公司,专注研发和推广“无电制冷技术(即被动辐射制冷技术)”,推动全球节能科技的发展。香港城市大学官网显示,创冷科技曾获2021年“HKTech300”种子基金及天使基金,其团队成员为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博士朱毅豪、李孝谦等。

“我们的技术原理是,一方面减少太阳光在物体表面热量积累(反射率大于95%),另一方面是把物体表面的热量向外辐射(辐射率大于95%),通过这两部分无须能源或制冷剂可以达成无电制冷的效果。”邝梓健向记者表示,创冷科技成立于2021年6月,去年成立深圳公司并正式进入内地市场。

他续称,他们的产品尤其适合长期处于炎热气候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目前已在香港时代广场天台中央空调冷水管、YOHO购物中心玻璃天幕、广州华商学院建筑屋面等项目中应用。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宏嘉信(深圳)天使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深圳市创冷科技有限公司16%的股份,而前者也是由深圳市福田区财政局透过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公司。

“内地的工业、制造业发达,工厂是我们很重要的核心用户之一,建筑工地临时建造的铁皮屋、储能电柜、冷链运输货柜车等也是我们产品的应用场景。”邝梓健告诉记者,公司今年营收预期是3000万元,虽然较上一年800万元大幅增长,但压力并不大。

“老板今天没来是去阿布扎比谈一个LHS(阿布扎比酋长国知名国际酒店Etih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ity集团旗下企业,总部设于阿联酋皇宫酒店)的订单,我们的首个项目已经落地,未来会作为案例在中东市场推广。”邝梓健表示,这笔订单由深圳市创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融资主体是深圳公司,投资人也来自深圳方面,也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实现,而香港公司则负责香港本地业务。

相比初来乍到的创冷科技,联科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科集团”)已进入内地市场大约20年,但二者出席此次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相似之处是,都在寻找公司产品更广泛的应用。

联科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2000年成立于香港,是一家以云、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及分析等技术,为客户解决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计算、深度分析等问题的公司,其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叫孙纬武。

孙纬武是香港创新领军人物大奖(2019)六名得主之一,被誉为“香港大数据之父”。香港创新领军人物大奖由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创立的团结香港基金主办,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亦曾出席该奖项第三届(2021年度)颁奖礼。

5月24日,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开幕当天,联科集团展示了其可变分辨率全球天气模型——联科大气模拟平台(CPAS)以及可扩展的大气环境质量模拟平台——联科大气环境质量模拟平台(OPER),其中前者可提供高精度的天气预报和预测,后者可帮助企业/政府减少排放并最小化其环境影响。“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农业、航空、能源等都可能涉及,例如在光伏风电领域针对太阳能板收集能量、清洁等工作,我们可以通过预测未来几天精密的天气数据,知道什么时候启动太阳能板工作更高效、什么时候可能有沙尘暴、雾霾覆盖需要清洗等。”联科集团旗下联和天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绿格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深度参与粤港合作很多年,与联科集团的文化一脉相承。

联科集团市场部工作人员Sharon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创始人孙纬武原本在华盛顿大学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是黑洞、宇宙论与引力波。1999年,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他回港任访问教授,并将一部分研究工作搬至香港,但孙纬武回港后发现,香港缺乏进行大型计算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先进电脑,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运算,并且受美国方面限制不被允许进口相关的设备。“这激发了他要在香港创立高性能计算公司的想法,发展实用计算机科技,提高中国以至亚太区的生产力。”Sharon说,公司2003年左右进入内地,因为高性能计算并不是每个行业都用得到,他们最初是与科研机构以及国家行政机关、部门等合作,最近几年开始商业化、普及化,目前该公司企业客户包括华为、阿里云、百度、腾讯等,公司在内地主要城市均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比如,我们深圳的公司2010年左右开始做一种图像处理器,发展得很快,2018年前后就开始独立运营,小米、vivo这些品牌是用我们的图像处理器。”Sharon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此前不久,4月25日,联科集团官网公布孙纬武接受媒体访谈表示,现在内地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的运算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技术层面仍未称得上世界一流水平。他又称,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有优势,内地则在工业大数据相对领先,两地可以取长补短,推进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

内企赴港:寻求国际化,香港“窗口”不可替代

“我们是一个美股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一定是国际化的,同时我们做的是一个创新型的产品和行业,粤港合作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走出去。”5月24日下午,亿航智能(NASDAQ:EH)首席运营官方鑫,在SmartHK“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的大湾区青年企业家峰会发言结束后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亿航智能是一家致力研究空中交通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旗舰产品是一款名为EH216-S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可实现点对点的低空交通运送工作,主要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鑫介绍称,亿航智能的飞行器造型小巧,不到6m*6m,而且是垂直起降,所以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比传统航空要小得多,效率也更高。

5月24日,方鑫说,这场两地政商界的交流活动让他感触很深,一家创新企业、一个创新领域的发展需要让政府、监管机构充分了解和认可,也需要资金支持、发展机遇,粤港合作周活动就像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的缩影。“这些年来,大湾区发展得很快,香港是中国商品向世界展示的‘桥头堡’,我们或者说内地企业要走出去,比如吸收更多投资机构、合作伙伴等,香港的窗口性是不可替代的。”他说。

在与香港的具体合作方面,方鑫表示,现在是亿航智能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正在从产品阶段全面迈向运营阶段,对于整个城市空中交通行业而言,也是从0到1的突破。“2023年,我们定义今年是亿航的商业化元年,我们相信今年也是这个赛道商业化的元年。”方鑫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非常重视具有领先专业技术与经验的上下游企业合作,不仅将为亿航提供非常大的助力,也将成为整个城市空中交通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亿航智能现已与太古集团成员公司、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机集团”)就潜在合作签署备忘录,双方计划在多领域合作,例如制造与组装、持续适航、数字平台、飞行器维修及人员培训等,并聚焦共同开发系统及解决方案,以满足亿航智能在持续适航及售后服务的需要,并为亿航智能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EH216-S的商业运营做好准备。

此外,方鑫亦表示,公司目前可提供各种自动驾驶飞行器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等应用领域,“我们希望借助于低空交通,让‘打飞的’变成一个常态化的事,每一个人可以随时坐得起、坐得到。”

山东人许家博“赴港”时间,比亿航智能更早一些。

5月24日,许家博是代表香港企业唯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名医疗”)出席Smart+初创企业提案活动的研发科学家。唯名医疗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产学研”落地项目,许家博也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

许家博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唯名医疗是一家从事医疗影像相关的企业,主要针对医疗影像中的数据隐私保护。“你看这张图,它是一个人体头部的扫描,通常医疗中我们常见的是切片图,但他可以通过非常低难度的技术实现重建,几乎可以还原头部所有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就不仅是你姓什么、叫什么这么肤浅的信息。”许家博说。

他举例称,医院核磁共振机器扫描的数据通常会存入一个系统,这是一个正常流程,如果数据不再流传出去,那么医院只需要保证数据库安全即可,如果这些数据还要进行科研,或者输送到其他机构,那么医院就无法再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

许家博表示,目前全球范围而言,暂时还没有因这类隐私泄露产生的重大恶性事件,但国际学界已经引起相当的重视,西方国家由于对个人隐私方面比较在意,所以会有更多研究、研发经费也比较充足。“我们的技术思路是从脱敏角度出发,让数据在生成的时候就完成脱敏,从源头解决问题,现阶段的产品还没有进入市场,香港的政策比较开放,非常支持这种科研创新。”他说,他希望能够推动国家在这方面的重视和发展。

许家博的这个想法背后,还有一段他的赴港之路。“我硕士研究生在澳洲念计算机,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其实原本没有考虑回国,博士当时除了澳洲的学校,还在北美的几个学校之间选择。”他说,因为疫情以及签证的影响,让他重新思考了职业规划。

“美国读博五年,基本上就是奔着移民去了,如果五年之后再想回来发展,无论是人脉、做事方式可能都会有一些隔阂。”许家博说,即便如此,其实他最大的抉择是自己的专业应该去哪个“院”,“正常情况下,我应该去计算机系,但是我去纽约大学可能5年在那里就是一个学徒,我认为致力于医学更有价值。”

“香港支持创新、足够国际化,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是机遇。”许家博称,香港的金融强势,但其实IT领域并不算前沿,“我的‘老板’是做核磁共振方面的研究,他们希望医学院能与人工智能结合,但其实香港人才有限,我加入后关于AI方面的工作几乎可以完全负责,虽然一切需要我独立探索,也有感到失望的时候,但我觉得比纯粹的做计算机要好,我的确权衡利弊,但也希望自己做有价值的事。”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记者
关注华南制造业领域,包括食品、纺织、家具、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
联系邮箱:zhangrui@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