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观察】天齐锂业应高度重视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汽车新供应链企业发展2023-05-23 20:06

文/新供应链值得信赖企业研究课题组

天齐锂业是中国和全球领先、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在锂行业已拥有逾20年的历史。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锂精矿产品和锂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锂矿开发主要由位于澳大利亚的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所拥有的格林布什矿以及全资拥有的中国四川雅江措拉矿进行,锂精矿的加工销售集中在控股子公司泰利森,锂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通过下属四川射洪、江苏张家港、重庆铜梁以及澳洲奎纳纳工厂进行。按照2021年的产量计,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是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商,同时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和亚洲第二大锂化工产品生产商。

公司凭借垂直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优势与国际客户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助力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镁锂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荣誉平台。2022年,天齐锂业凭借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及履责表现,获得社会各界认可,斩获多项荣誉。 

一、发展环境分析

1. 锂需求增长形成稳固支撑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1月18日,工信部表示将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层面,为推动地方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地市相继推出促新能源消费政策。由此可见,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目标,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3年全面退出,但各地并未降低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期和目标,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计同比增速仍能够达到20%~30%。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预期带动锂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也进一步推动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扩大。

——储能领域强劲需求增速。伴随锂电材料、电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进步,以及产业链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全球锂电池成本持续大幅下降,极大拓展了其应用空间,特别是锂电池储能产品应用场景大幅拓展,比如电力储能、新能源发电端储能、便携储能、5G基站储能、家用储能、储能充电桩、商用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等。海外市场光储结合和独立储能电站发展加速,国内市场进入新能源配储元年,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商业机制不断完善,全球电化学储能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由此可见,锂电池储能领域的加速应用有望成为未来锂需求新的增长点。

2. 拥有关键核心的矿产资源

——上游锂资源优势突出。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区是全球目前品位最高、储量最大的在产锂辉石项目,阿塔卡马盐湖是全球储量最大的盐湖项目,天齐锂业通过股权收购获得格林布什锂矿与阿塔卡马锂盐湖的部分权益。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同时掌握全球最优质的硬岩锂矿和锂盐湖核心资源的公司之一。全球资源布局不断加强,帮助公司规避资源受限制风险的同时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上游。长期来看,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及产业链主动补库,充足的锂资源基地可以帮助公司提升行业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其产业护城河。

——锂矿和锂盐产能优势显著。天齐锂业在国内外共有四处已建成的锂化合物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四川射洪、重庆铜梁、江苏张家港以及澳洲奎纳纳(一期),目前综合锂化工产品产能6.88万吨/年,另外,公司正在建设四川安居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并计划重启奎纳纳工厂二期2.4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将公司中期锂化工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至超 11万吨/年。

——显著的成本控制和垂直一体化优势。天齐锂业是中国唯一通过大型、一致且稳定的锂精矿供给实现100%自给自足并全面垂直整合的生产商。公司高度先进的生产技术及不断优化的生产设备亦显著提高了生产营运效率,保证了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的高度可控以及成本的稳定。2021 年公司位于四川射洪和江苏张家港的碳酸锂生产线是锂矿端生产碳酸锂成本最低的两个工厂,远低于整个行业碳酸锂生产成本的平均水平。未来,通过“锂矿开采+锂产品加工”的一体化业务布局,公司可不断完成优质资源的利润转化,在行业大周期循环当中实现长期、稳定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主要包括全球顶级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生产商、跨国电子公司和玻璃生产商。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之间的彼此认同度在大幅提升,相互之间的依赖和黏性也在逐步提高。按2020年市场份额计,公司的产品供应给世界五大大型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的三家制造商,以及世界十大正极材料制造商中的六家。公司还融入了许多客户自身的研发工作,包括致力于开发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且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电池,成为了许多客户的重要供货商之一。

3. 可能面临的风险

——锂化工产品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锂化工产品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之一,在 2021-2022年期间价格呈现持续上行趋势,大量的企业和资金进入该行业,可能会使相关产能短期内快速增长,造成锂化工产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锂价下跌风险。由于锂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2020年三季度至今,锂化工产品价格已上涨至历史新高的区间并呈现回落的趋势。2023年起,全球锂供需紧缺或将逐步缓解,预计锂需求的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较高中枢。基于供需平衡的规律预测,锂化工产品供应严重紧缺的格局有望得到缓解,对应锂化工产品价格中枢或有所下行。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锂作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关键上游原材料,其战略价值不断凸显,多国已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资源清单,并愈发重视本土产业链建设和战略资源保护。全球主要资源国更加倾向于推动本土锂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享受锂资源加工环节的附加值。但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大量西方意识形态的国家开始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以补贴、高额关税等方式扶植本土企业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矿产资源可能会面临海外当地政策和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

4. 自身存在的不足

——产能爬坡进度可能不达预期导致项目收益延缓。2022年11月,公司奎纳纳一期氢氧化锂项目产品样品经检测符合行业标准,并已陆续将其分发给潜在的承购方进行客户认证,这一流程预计需要4至8个月的时间。由于下游的高端锂电池厂商对供应商的氢氧化锂产品要求较高,因此实际完成的时间尚具有不确定性;项目正式商业化生产后,达产之前还需要按照逐步提高负荷率进行产能爬坡;在产能爬坡过程中,如出现对质量和产量有影响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局部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以逐步达到设计产能。锂价格下跌叠加如上述各步骤的实现时间不达预期,将延缓项目收益的实现,并将在一定时间内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管理层须高度重视上述项目持续投入成本、投产和爬坡进度情况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从境内积极委派专业技术人才前往澳洲参与和支持项目爬坡工作,力争以此加快项目达产进程,早日发挥项目效益。

——研发能力有待提升。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仅42人,研发投入低、研发规模小,导致研发成果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劣势明显。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世界一流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并筹划建立前沿科技孵化创新中心,期望借助“一中心一平台”,着力打造专业性强、综合素质过硬、结构优化的高水平研发队伍。公司应继续推进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用金属锂负极的应用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与下游企业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实现产品与技术的孵化落地,全面提高高端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值得信赖”维度评价

1. 企业规模持续扩大

——总资产规模稳中有升。2019至2021年天齐锂业总资产在440~470亿元区间内浮动(见图1),2022年,公司持续贯彻全球化产业布局的理念,不断加大对上游资源布局,公司在上年总资产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张,由2021年的441.65亿元增长至708.46亿元,同比增长60.41%。

图1 天齐锂业2019-2022年总资产(亿元)

——营业收入于疫情冲击后回暖。2020年营业收入较2019年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锂化工产品价格在2020年前三季度持续走低,叠加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扩大因素导致出口份额降低,因此2020年产品销售均价和销量均较2019年有所下降。2022年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正极材料厂等产能加速扩张,锂的需求持续走高,公司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均明显增长,由2021年的76.63亿元增长至404.49亿元,同比增长427.82%。

图2 天齐锂业2019-2022年营业收入(亿元)

——员工教育程度结构在人员扩张基础上实现优化。近年来天齐锂业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员工数量在不断攀升:从2020年的1644人、2021年的1773人到2022年的2191人。伴随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天齐锂业不断吸纳海内外人才以满足经营需要,从图3可以看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在全体员工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24.27%逐年上升至2022年的28.39%。

图3 天齐锂业2020-2022年员工数量

2. 品牌价值位居行业前列

从财务维度来看,在样本涉及“电池产业链”领域的13家企业中,天齐锂业的品牌优势表现优异(见图4),按指数计算,2021年天齐锂业品牌优势值为44.99,位列第五。但也能够看到,该赛道内的品牌优势值除宁德时代外,各公司之间差距不大。未来公司应延续既有的“垂直一体化整合”的商业模式,稳步落实基础锂盐产能扩张计划,持续优化公司投资组合,完善产业链布局,上游资源方面,公司应继续寻求合作伙伴,以扩大对高质量锂矿资源的布局,持续推动战略合作,拓展高质量的锂矿资源布局;下游产业链方面,公司应继续战略布局新能源价值链上的新能源材料及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厂家,例如在前驱体生产、电池回收等业务中进行合作,积极参与下游的投资布局,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

图4 2021年“电池产业链”领域企业品牌优势值

3. 创新研发能力较弱

——研发强度远低于行业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到,2021年天齐锂业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仅为0.25%,在样本所涉及“电池产业链”领域的13家公司中位列最后,且远低于行业水平。虽然2022年研发投入由2021年的1882.64万元增加至2670.3万元,但考虑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计算后所得到的研发强度反而较上年有所下降,仅为0.07%。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近三年公司的研发强度呈下降趋势,未来天齐锂业应加大研发投入,补足在创新研发方面的短板,继续坚持向“技术转型”的发展方向,引领世界锂资源绿色提取、资源综合利用与先进材料应用技术,助力锂电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5 2020-2022年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对比

表1 2021年“电池产业链”领域企业研发强度和发明专利数

  ——研发人员储备不足。2022年天齐锂业研发人员仅42人,相较前两年无明显增加,且近三年研发人员占比均低于2%,研发后备力量不足。公司计划到2025年研发人员接近300人,其中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占比力争达到5%,博士及副高级以上人员占比力争达到30%以上,该计划也表明了天齐锂业增加研发人员储备、加大研发投入的决心。天齐锂业应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待遇,通过一系列政策倾斜吸引并留住高技术研发人员,建立一支强有力、稳定的研发队伍,并逐步完善公司研发管理制度、大力提升研发平台,通过研发创新持续夯实传统主营业务。

表2 2020-2022年研发人员情况

——发明专利数较少。2021年天齐锂业的发明专利数为30件,在样本所涉及“电池产业链”领域的13家公司中位列最后(见表1),陷入明显劣势。由上述可知,公司对于研发的投入力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研发人才储备不足,都是造成研发成果不理想的原因。

4. 运营管理稳健开展

——盈利能力较强。以下分别采用各企业的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来分别体现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发展能力(见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2021年天齐锂业的盈利能力较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3.29个百分点,在样本内位于第五名,主要原因系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相较之下偿债、营运、发展能力稍弱,公司2022年在经营业绩好转的同时,顺利完成H股发行并使用募集资金偿还了并购贷款,从而流动性有所缓解并降低财务费用。企业应利用财务指标做好财务监控,健康的资本结构将有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公司抵抗行业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

图6 2021年“电池产业链”领域企业偿债、营运、盈利、发展能力

——公司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公司董事会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的目标”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持续规范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保障董事会依法合规运行,从企业文化、独立性、多元化等方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2022年公司推出了首期A股员工持股计划,公司8名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认购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份额间接持有本公司股票。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改变原有相对单一、现金主导的薪酬激励体系,公司可建立以业绩实现为基本要求,以长期发展为基本目标,以股权兑付部分薪酬激励为基本方式的薪酬激励体系,在适度激励的同时,增强业绩约束力、行为约束力和留任约束力,实现激励约束并重,引导核心骨干员工平衡短期利益和公司长期发展。

——重视人才培养与发展。近年来公司培训总时数及人均培训时数都有稳步增长,2022年公司参与培训共14822人次,人均培训小时数 50.25 小时,培训成本合计6606790.34元,其中专业技能培训时数占总培训时数的98.6%。2022年7月,首届“锂想生”成长营在射洪基地启动,该成长营针对新入职校招生制定为期一年的培养方案,在改善生产基地及研发人员流失率较高问题的基础上,为公司培养及发展后备人才。未来公司应持续关注人才孵化与培育,针对关键岗位人才规划专业技术与管理技能等相关培训,拓展知识领域、提升管理技巧、发挥个人潜力,从而推动组织发展。

5.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贯彻绿色生产理念。公司采取科学环保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减少尾矿、废石等矿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和贮存量,并采取先进工艺对尾矿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在固体废弃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22年,公司实施了离子交换除钙、镁项目,减少了废水排放量,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助力乡村振兴。公司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入推进消费扶贫,采取“以购代捐”的产业扶贫模式,加强城乡经济紧密衔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发展。同时,公司不断优化现有乡村振兴项目,以建设美丽新农村为目标,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文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进步。公司致力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繁荣。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汽车新供应链企业发展】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