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库之后,我们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 | 小白商业观

陈白2023-05-18 18:56

陈白/文 许多人第一次听说哲库这个名字的时候,知道的却是它停运解散的消息。

近期OPPO突然宣布,关停旗下芯片公司哲库(ZEKU)业务,不再造芯。在媒体曝光的哲库最后一次全员会议现场上,CEO刘君、COO朱尚祖等高管在会上多次哽咽落泪,“全球的经济和手机行业现状机极其不乐观,公司整个营收远远达不到预期。这样的情况下,芯片这样一个巨大的投资是公司承担不起的。”

造芯是近年来我们所讨论的卡脖子技术的核心领域。许多人并不相信刘君对哲库败局的因果总结。细节原因或可推敲,但站在哲库的视角来看,这个回答并没有错。这是一个耗资极为巨大的领域,哲库前期的300亿人民币投入和把芯片计划命名自“马里亚纳海沟”固然看起来雄心壮志,但从当下来看,这些投入无法填平海沟。

2022年,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投资总额为588亿美元。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行榜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在总销售额当中占比高达18.75%,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半导体行业,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占比(7.6%)的近2.5倍。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年的投入落差。要知道,过去20年间,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是以约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的。美国半导体企业每年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平均已经超过了15%。这一比率即便是在美国经济的主要制造业部门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并非没有在追赶。回过头看,华为海思的深谋远虑被再一次凸显。2018年之后,中国公司的投入也正在以指数级增长。据集微网统计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191家公司研发支出合计686.15亿元,总营收为7565.36亿元,整体的研发费用率9.07%,增长迅速。

但也正如雷军所判断的那样,造芯片是“九死一生”。有投资人说,做芯片行业,要存敬畏之心。这不是一个我们以往所熟悉的没有门槛、能够通过资金抑或是人口市场规模优势就能够轻松攻占的领域,而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坚守、可持续的高质量人才储备、大规模的市场验证等天时地利人和才有可能实现。

事实上,造芯的难以为继早就发生。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半导体公司新一波注销潮就已经开始。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的芯片企业超过5700家,比2021年多了70%。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库的猝死固然悲情,但如果我们回到原点审视,它一开始希望通过短期大投入来实现业务翻盘的模式,遇到挫折乃至死亡,其实是大概率事件。

更为关键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出现颠覆式变化,范式变迁意味着对于硬件的要求可能再一次出现技术路径的岔口,一旦判断错误,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哲库背后主营业务聚焦在消费电子公司OPPO来说,面对的可能是长时期甚至是无止尽的深度研发投入,正如段永平所判断的那样:改正错误越早越好,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对于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的进化来说,哲库依然是一个标志性事件。300亿的投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论如何都算是一次重要的加分,起码它在数年时间里聚集并培养了一个中国造芯的技术人才团队,可以相信,这些人在未来的中国半导体事业中必然还会释放新的能量。

但反过来看,哲库的失败也再一次提示我们,在真正的科技跃迁面前,习惯以快致胜、规模优势的我们,是时候转变心态了。春天种下的种子,到秋天才能有收获;无论是半导体还是人工智能,面对真正的卡脖子技术变革,相比动辄大规模的ALL-IN,我们更加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去等待时间所带来的玫瑰。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
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