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12万人筛查数据:感染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约40%,耐药率超过50%

瞿依贤2023-05-15 22:11

记者 瞿依贤 5月15日是2023全国无幽日,江苏省泰州市“健康惠民一号工程”——《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下称《报告》)发布。结果显示,受检的12万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整体阳性率为40.11%,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3.77%,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1.57%。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耐药数据均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耐药率。比如,《中国幽门螺杆菌原发性抗生素耐药性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2016-2020年为34%,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2016-2020年为35%。

《报告》还显示,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为7.70%,高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呋喃唑酮0-1%的耐药率。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的发病数量与死亡数量在恶性肿瘤排行榜中均位列第三位。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和明确致癌物。2022年发布的一项分析显示,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4.2%,全国约共有5.89亿人感染。

中国的临床共识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周丽雅在《报告》发布现场通过视频表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理想效果,是一次根除成功。但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像“拦路虎”,会导致根除治疗失败。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前述江苏省泰州市的“健康惠民一号工程”,对区域内的12万居民开展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耐药调查,打造了区域幽门螺杆菌筛查的样板,在国内也是首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在《报告》发布现场表示,幽门螺杆菌是人类的“老熟人”,与人类共存了几万年。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公认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而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胃癌的关口前移至幽门螺杆菌的筛查诊断与根治,是打败幽门螺杆菌这种“万年老病菌”的可靠办法。

据了解,“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由江苏省泰州市政府牵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组织实施,在全国发起并落地实施了12万人份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筛查。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技术支持。

前述《报告》基于江苏省泰州市“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的筛查检测结果,是国内首次通过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技术开展的大规模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耐药情况调查。

具体到不同的年龄层,10岁以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17.45%,11-20岁阳性率为27.03%,未成年人的感染率持续上升;21-30岁阳性率显著上升至39.81%,31-70岁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在39%-44%之间,提示普通人从步入社会开始,就应该重视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

了解到,“健康惠民一号工程”项目启动之初,泰州市曾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来自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专家对这个项目进行专业论证和学术指导。

专家一致意见认为,项目所应用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技术不仅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通过最新的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分析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基因和PPI(质子泵抑制剂)代谢基因,属国内首创,具有无创、便捷及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通过做胃镜,取胃黏膜标本,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另一种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粪便或胃黏膜组织为样本,去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突变,从而来推测其表型是否耐药。

细菌培养的方法在临床实际上存在一定困难,培养的阳性率为60%-70%,意味着会有一些病人做了胃镜检查,取了组织样本,最终细菌培养不出来,无法进行后续的药敏检测。同时,人们对胃镜畏惧、依从性不足,还有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接受内镜检查存在其他风险,这些都是细菌培养进行耐药检测技术现实的困境。

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避开传统药敏检测的细菌培养。粪便检测是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之一,不仅避开了细菌培养长时间、耗时费力的问题,同时也避开了做胃镜检查。泰州“健康惠民一号工程”所使用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技术,就属分子生物学方法。

据了解,前述《报告》发布的同时,“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也正式启动。该科研项目拟将泰州幽门螺杆菌筛查防治经验推广至全国,联合全国各省市地区千家医院,通过粪便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技术,开展覆盖更广泛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一站式筛查检测,积累感染和耐药相关科研数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医疗、医药、医保、医美等大健康领域的人物、故事、资本,微信号:yixian-er,邮箱:quyixian@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