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头条 | 守在就业季中的毕业生,等待青年失业率曲线往下走

田进2023-05-13 09:13

(图片来源:CFP)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在本该安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以及与同窗好友欢度大学最后时光的5月,张露却因为工作迟迟没有着落而越发焦虑。

张露一直是亲戚和同学眼中的“天之骄子”。2019年,从广西某县城最好的高中毕业后,她以文科年级前10的成绩考上了南方一所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学专业。作为家族的第一位大学生,父母特意为她在村里举办了升学宴。

那时,她和父母都觉得前途一片坦荡——拥有一本院校学历,毕业后回南宁找一所重点高中当老师或考公务员,然后拿着稳定工资在南宁安家。

四年后,她发现,一切都在渐渐偏离自己当初的设想。因为考研失败,过完年她就开始投身于找工作,从在各种招聘软件上给教育机构投简历到参加公办学校的公开教师招聘等,自己尝试多次,却一无所获。

随着春招窗口期的关闭,焦虑感也越发严重。那句“大学毕业后,你爸妈就等着享福吧”压在她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因为焦虑,她关闭了朋友圈,也曾情绪崩溃的躲在宿舍里哭。

她说:“就感觉自己很没用,四年大学白上了。”

一开始,她尝试给父母解释就业有多难,但父母似乎总是没办法理解,常常轻描淡写地回复“不好找工作,就考个公务员呗”。近期,因为父母频繁地询问工作进展,她常常选择拒绝接听父母的来电。

与2022年相比,今年就业情况有所缓和。5月4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50.4%已收获offer,较2022年提升3.7个百分点,但相比2021年的62.8%则仍有较大幅度下滑。

科锐国际校招业务总监安庆表示,今年以来,企业进校进行线下招聘比往年有所增加,但仍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3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以下简称青年失业率) 已达19.6%,为2018年1月此数据定期公布以来的历史次高。按季节走势判断,目前青年失业率可能仍处在爬升阶段,直至7、8月达到高点,而自2020年以来这条曲线高峰就呈逐年上扬态势。

在今年4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青年人失业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所导致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青年人就业难的根源不是大学生供给增长问题。“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近8亿,如果岗位供给端没问题,完全有能力消化1000余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青年失业率走高恰恰说明岗位的供给出现问题。岗位供给下滑本质还是由于经济增长不达预期造成的”。

张成刚说,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因长期面临经济衰退,青年失业率一直在20%左右,有时甚至能达到30%。

多个有关稳就业的政策陆续释出,其中大量措施涉及青年就业市场。付凌晖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中表示,从下阶段情况看,尽管青年失业率在上升,但随着经济恢复,用工需求扩大,青年人失业率会逐步改善。

截至2023年3月,中国青年失业率已经连续15个月处在15%以上,而仍然守在这个就业季中的毕业生,正等待青年失业率曲线往下走的时刻。

陈松的就业季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时,“3000块招不到农民工,却能招到大学生”的网络梗就真实地发生在陈松和他的室友身上。

就读于广东某双非普本的金融工程专业的陈松,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大四一整年都需要在实习中度过。实习工资的低廉让第一次接触到就业市场的他认识到职场的残酷。他3000元/月的实习工资在班级里已算中上水平。

例如,陈松的室友大四期间在一家上市公司实习,待遇是80元/天,且实行单休、不包食宿。他说:“实习期不用考虑能存多少钱,能否在工作的城市中生存下去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年实习期下来,班级里能成功转正的同学屈指可数。陈松自嘲道,其实我们也明白,企业招我们过去就想招一批廉价劳动力,转正的概率太小了。

实习结束后,紧接着就是真正的找工作,只是秋招又再一次给他“泼一盆冷水”。在24365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渠道向理想的工作投简历后,进度条却一直停留在投递成功阶段,询问工作详情的消息更多是已读不回或直接消息未读。

作为连接高校和企业的招聘机构,也在校招活动中感受着大学生就业岗位供给的起伏。安庆说,招聘需求本身正在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变化。比如,一些企业在3月需要招100人,但因经营状况预期的改变,接下来招聘需求会紧缩。

安庆表示:“一家企业如果在快速扩张期,校招往往是快速扩张的第一站。相反,如果企业投资低迷,校招相比社招会出现更快的紧缩。”

校招岗位减少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就业更加内卷。从今年4月开始,陈松在简历投放上改为广撒网,效果也更显著,近一个月已经进行了三次线下面试。唯一面试通过的企业,各项待遇不如人意——offer为一家国有企业子公司的管培生,工作时间为996,工资3200元/月,试用期三个月、不包食宿。他最终选择了拒绝offer。

安庆说,金字塔尖的高校毕业生在招聘市面上依旧非常抢手。但对于金字塔中、底部的毕业生而言,竞争变得更激烈,可选择的余地也在减少。“其实大学生和高校,压力都在与日俱增。为了解决应届生的就业,近两年校方的压力也非常大。”

近期,因为迟迟未能签三方协议,陈松的辅导员开始给他施压。他说,学院要求学生签了三方协议后在“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上传相关就业信息,如果没有签三方协议,会导致毕业实习实践这门课程挂科。

陈松表示:“现在我们就两个选项。一是辅导员给学生找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从而让学生能不挂科、顺利毕业,但不实际提供工作岗位;其次,自己找工作签三方。无论如何,都要求在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上上传就业信息。”

招聘市场慢复苏

在校招行业从事近8年后,安庆清楚地知道宏观经济走势对校招的直接影响。她说,校招是经济扩张和企业扩张的一个非常前沿且典型的指标。

安庆表示:“当经济增长低迷甚至下行时,企业的目标更多是短期生存,会更注重每一位员工的投入产出比,自然而然倾向于当下产出更快的员工,这方面,社招相比校招更有优势。”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放开,安庆所看到的是,部分头部企业正在加快进校,重新搭建校企合作关系,而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的外部形势冲击更严峻,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目前没有太多的余力到学校里,像往年一样快速扩张招聘。

在疫情前企业投资活跃时,安庆介绍,企业在校招方面不仅会大规模招应届生,还非常重视雇主品牌形象,愿意花钱去做创意招聘活动。而这两年的情况是,企业更加追求性价比,对招聘人员的质量要求保持不变甚至更高。

张成刚表示,当前不确定性增强也给企业招聘青年人带来挑战。招聘青年人需要经历一个职业培训的投资阶段,如果企业在短期内的经营都面临压力,就不愿意做长期投资,相应的不愿意去招聘青年人。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从前程无忧平台上的数据来看,哪一行业投资数据高,往往新增岗位就多,这样的岗位流向非常明显,但现在巨大的挑战是很多行业的投资相对比较低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处于低速增长状态。2023年一季度,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10.0%,民间投资仅同比增长0.6%。2022年,民间投资累计增速就逐月走低,全年仅增长 0.9%,而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1%。

冯丽娟表示,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最大蓄水池。过往,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吸纳了70%~80%的就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这在任何经济体中皆是如此。但在经济发展趋紧的情况下,中小微民营企业在招聘上会非常敏锐的收缩,尤其是大学生的招聘、培养。

具体到不同行业的招聘需求缩减,冯丽娟介绍,从企业的反馈来看,在此前招聘大学生上比较火的行业,在今年春招上并不活跃。比如医药、新能源、教培、数字化等,相比2020年的火热,岗位供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萎缩。

但一些增速扩张的行业表现出了更强的招聘需求,比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介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逐年增长;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数字产业人才供需双旺。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数字职业招聘总量在全国占比均超10%,而2023届毕业生投递数字经济相关行业简历的同比增幅达到了155.3%,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展,为招聘市场提供了更多新职位机会。

更加务实而求稳

在2022年秋招的几个月,陈松一直在准备国考与省考,两者皆失败后才转头在春招时期寻找工作。

陈松的经历也是多数班级同学的选择。他所在的班级,一半左右同学都曾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只有约20%的人专注于考研。他说,这些路都走不通后,才会选择向民营公司投递简历,但这两年本该大量招聘本专业毕业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板块,招聘需求都很平淡。

李强观察到,2023年应届毕业生呈现了一些新的就业趋势,毕业去向上,这届毕业生工作意愿上升,更加“靠谱”。 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上升到58%,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有所下降。求职偏好上,大学生普遍存在“求稳”心态。此外,在面对自己不太满意的工作时,年轻人会选择慢就业、缓就业,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慢就业”比例约为15.9%,今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18.9%。

《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追根溯源,冯丽娟说,越来越多大学生向往国企、体制背后是他们工作观念的改变——过去,大学生更看重职业的高薪高福利和职业成长空间,现在侧重点慢慢变成稳定和职业的保障。当下进体制其实并不容易,待遇方面也并没有呈现出很大的优势。

张成刚认为,就业环境变差也驱使很多应届生选择就业考公、考编。如果企业不确定性增加,甚至利润创造都存在问题,企业就不愿意在就业质量(比如员工满意度、员工福利等)的提升上发力,甚至会裁员、降薪。相比之下,体制内成为就业质量相对较高的存在。

虽然从青年人失业率来看,就业市场依旧非常紧张。冯丽娟说,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发现一些毕业生是主动的选择慢就业或拒绝一些offer,这些是宏观统计数据很难表现出来的现实问题。传统观点认为不就业就没办法生存,现在年轻人则有许多收入渠道,也追求就业质量,不轻易妥协。

安庆说,即使经济起伏本质上决定着岗位供给端数量,为了提高就业率,大学生和高校同样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企业与人才的供需不匹配,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求职难”与“用人难”的结构性矛盾。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认知与现实市场的偏差。以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灵活就业为例,安庆表示,一些应届生对于是否适合UP主、电商博主等灵活就业方式缺乏概念,只是因为看起来光鲜亮丽就跟风选择灵活就业。当下,灵活就业的用工形式更加普遍,给了学生更多选择,也需要学生正确且全面的了解灵活就业的利弊,建立成熟的就业观背后也需要注意。

在高校端,安庆说,大学教育也存在跟职场所需能力不匹配的情况。比如除了专业知识培养以外,需要的具体工作技能、应何时何地寻找工作、自己适合哪一类工作等方面的观念培养,在高校培养体系中还相对缺乏。

为解决这类问题,安庆建议高校老师应该走出象牙塔,去接轨真正的就业市场。“在和一些高校老师沟通过程中,也能发现,大部分高校老师在他们毕业以后直接留校任教,因此缺乏找工作的经验,自然也就没办法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切实际就业指导。这方面需要高校老师持续地与企业保持沟通。”

漫长的季节

即使工作还没着落,在陈松的设想中,自己将在明年年底结婚,且并不考虑买房或生孩子。作出此决定的原因是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以及明白当前就业形势下赚钱比较艰难。

他说:“我唯一拿到offer的室友,月薪2500元。在广州那样的房价下,得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不夸张地说,要不是父母能给我提供稍微好一点的条件,我甚至没办法在广东养活自己。”

在张成刚看来,如果青年失业率持续高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多层面的。首先在经济层面,将导致青年人力资本的损耗,这将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在社会层面,青年群体是社会稳定非常重要的存在。如果没有对青年人的就业或者去向做出很好安排,可能会造成社会稳定等方面问题。

从趋势来看,目前青年失业率仍处在上升阶段。国家统计局在统计青年失业人口时,针对的是当前正在找工作且当前立即能工作的人群,但6月份之前应届生还未毕业,因此划入非劳动力,未被算作失业人口。当7、8月份毕业后,那些仍未找到工作,且继续进行工作搜寻的毕业生,便被纳入失业人群,因此会短暂地推高青年失业率。

张成刚表示,3月青年失业率为19.9%,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两者相差3倍多的背后是,青年是积极寻找工作的群体,所以失业情况能通过青年人失业率体现出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相对稳定并不表示整体劳动力市场没有受到冲击,而是一些人因为失业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不被纳入失业率调查基数中。

张成刚表示,从青年失业率曲线来看,虽然每年都有周期性波动,但从2020年开始,青年失业率的底部在不断上升。这也意味着,刨除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青年失业率整体在上升,所以青少年失业率已经是一个中长期问题。

一系列的政策不断释出,以降低正在攀高的青年失业率。

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广泛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募集不少于100万个青年见习岗位。

5月11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有关稳就业政策措施要抓紧实施,讲求精准、讲求实效。相关举措包括确保央企国企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实施好基层就业项目,稳定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招募规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等举措。

对于接下来的青少年失业率走势,张成刚也认为不容乐观。作出此判断的考量是,外贸订单的下降速度比较快、产业结构转型过程面临阵痛期、一些行业如房地产等由于各种原因招聘规模在收缩。在这些背景下,今年能够大量吸纳青年就业的一些行业招聘规模在收缩,所以青年群体失业问题可能中长期还是会存在。

“另外,在当前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企业也不愿意投资青年人。青年从学生到合格员工需要一个转换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因为未来经营存在不确定性,也就不愿意等待青年人的投资—回报过程,而是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上找成熟的员工。”张成刚表示。

从校招角度来看,安庆也持类似的态度。她说,今年校招的整体恢复可能比想象中来的要慢一些。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企业的招聘政策、招聘目标、招聘预算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观望的状态当中。这种状态大概率会造成对校招需求的不确定。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招聘的需求也在复苏中不断回暖。

冯丽娟则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在她看来,接下来青年失业率不会有较大幅度的高增长,但也不会出现很明显的下降,目前的青年失业率水平已经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面向更远的未来,其实就业面临的冲击因素很多,比如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转变。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未来可能完全不一样或者发会生重大转变的就业环境下,目前是黎明前的痛苦。”

(应采访人要求,文中陈松系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