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主题催化 银行板块大涨超4%,长期逻辑这样看

梁冀2023-05-08 22:37

记者 梁冀 在受到资金长期冷遇后,经营稳健、高股息、低波动的银行股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以下简称“中特估”)的催化下迎来大热行情。

5月8日,银行板块迎来罕见的普涨行情。截至收盘,中国银行(601988.SH)与中信银行(601998.SH)双双涨停,涨幅分别达到10.05%、10.04%,申万一级下银行板块以4.17%的涨幅领涨全市,43只个股全线上涨。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向表示,银行板块大涨,一是银行板块的估值水平已到历史低值,有望迎来提升和修复;二是近日存款利率水平降低,加之企业中长期贷款数量增加使得银行利息差扩大,预计将提升银行盈利能力。

行业普涨

除收获涨停的中国银行外,5月8日,其余5家“六大行”成员也大幅收高。截至收盘,农业银行(601288.SH)涨7.46%,工商银行(601398.SH)涨6.21%,建设银行(601939.SH)涨5.42%,交通银行(601328.SH)涨4.81%,邮储银行(601658.SH)涨3.67%。

股份行方面,中信银行收获涨停,民生银行(600016.SH)涨6.99%,华夏银行(600015.SH)涨4.83%,光大银行(601818.SH)、浦发银行(600000.SH)涨3.99%,平安银行(000001.SZ)涨3.18%。

对于银行板块今日大涨,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中特估和市场风险偏好的共同推动,利好低估值银行板块估值提升;二是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提升,在海外有布局的银行明显受益;三是年初至今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银行成本,提升银行盈利能力。对于未来银行板块投资机会,刘有华表示,一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望持续回升,经营环境的改善利好银行板块;另一方面,地产端也在逐步回暖,有助于改善银行负债端资产质量。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金融街论坛年会时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易会满彼时指出,估值高低直接体现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程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

三十三度资本基金经理程靓告诉经济观察报,银行板块上涨一方面是估值的问题,目前较多银行被严重低估,处于“破净”的情况,在“中特估”主题催化下这一价值洼地重新受到关注;另一方面,在经济逐步恢复的情况下,银行息差幅度扩大且分红丰厚,也有利于估值提升。从这一点看,银行板块是高度符合经济发展的节奏的。

程靓认为,银行后续的机会仍旧值得把握,尤其是破净的企业,特别是整体增长稳定而股价距离净资产整体幅度较大的银行;其次,以中字头及跨境支付为主的银行值得关注。短期看,银行板块仍具备上行的走势。不过,银行整体走势呈波段而非短线,并且在短期大幅上行,增加了参与的风险。

业绩支撑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2022年,全市场金融类上市公司实现营收9.85万亿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42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保持高增长,平均增速达到11.4%。

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679亿元,同比增长1.3%;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5743亿元,同比增长2.09%。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净利润3590.37亿元,同比增长1.24%。

海通国际分析师林家力认为,最近银行业出现存款利率下调,低利率贷款行为经过窗口指导已经取消,对银行息差有比较正向的催化;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也未如市场预期一样出现明显政策收紧,对银行业构成双重短期利好。中期逻辑上看,银行业业绩出现拐点,疫情扰动结束。银行收入增速自2022年一季度降至2023年一季度最低点,预计二、三、四季度银行收入增速会逐季改善,特别是中小银行。

长期逻辑上看,银行不良率和债务风险周期相关,2020年底至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个季度下降,有利于股价上涨,且上涨会存在滞后性,目前市场还没充分意识。如果不良率下降周期能够持续验证,预计银行业的PB(市净率)将达到1倍至1倍以上。部分投资者对地产和城投风险有担忧,但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在3%-6%左右,对银行整体不良率影响较小;而且经过对债务风险的分部门处理,地产上下游的很多行业的债务风险已经解决,总体上银行不良率还是下降的。

交易层面,债券市场出现资产荒,银行业得益于其稳定的高股息成为替代品。当前政策重视提高国企ROE(净资产收益率),关注股权或股票的国企央企可以通过投资ROE相对高的银行股,从而提高自身ROE。

2022年底开始,政策不再提及金融让利,银行业也开始落实,部分地方小型银行及股份行先后下调存款利率,当年年初的低利率放贷现象消失,新发放贷款利率在上行。此外,2023年,银行业普惠小微的政策任务不再,原因之一是银行需要资本扩展,需要恰当的盈利积累,不能过度让利;此外,在“中特估”和国企改革下,银行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国企行业,按政策导向要提高资产收益率,而取消金融让利有利于银行估值修复。

据公开资料显示,4月以来,至少已有20家中小银行(含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调存款利率。2023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量达到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银行负债管理压力持续增大。

马澄向表示,“中特估”最近大火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中特估”的整体估值水平处于最近10年的相对低位,有明显的估值优势;二是政策驱动了整个“中特估”的大幅上涨;三是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依然处于相对宽松的环境。银行股具备国资背景、稳盈利、高分红、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等特征,有望显著受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关注券商、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动态,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撰写原创新闻。
新闻线索请联系邮箱liangji@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