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万敏 5月6日,以“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的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保罗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对中国一直非常乐观,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
在罗奇看来,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后,在经济活动复苏、政策支持、供应链修复以及可观的长期前景等因素影响下,202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十分强劲,很容易超出5%左右的官方GDP目标,甚至会高于6%。
但罗奇也指出,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仍然保持谨慎。由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中国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延续过去45年来强有力的经济增长。
在论坛对话环节,罗奇补充表示,中国在人力资本特别是教育领域投资巨大,劳动力质量的改善将成为中国解决人口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全球宏观的基本情况,罗奇认为,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名义收益率是一个前瞻性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由克利夫兰联储银行所制作的。1982年,世界长期利率为8.4%,之后就开始大幅下降,在10年之后,基本上已经降了一半,降到3.7%,之后利率进入到两个大缓和的阶段中。在第一个阶段,持续了大概20年,从1992年到2011年中期,世界长期利率平均为2.4%;第二个阶段,持续了9年,从2011年疫情之前到2019年世界利率平均利率为0.5%,当然在新冠振荡时期实际长期利率为0,最近利率开始反弹,目前为1.6%,位于下限以及上限之间。
罗奇表示,长期利率将会开始向上走,大概回归到缓和的阈值上,原因有三:首先,全球的储蓄在利率下降、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将会被吸收。第二,国际经济将会从全球化转向去全球化。第三是,通货膨胀虽然上涨很多,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现在开始下降了,而且还是非常急剧的下降,并不会回到旧的、新冠疫情之前的通货膨胀轨迹上去,“所以我的结论是,长期通货膨胀的时代结束。”罗奇表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