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立/文
数字化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让企业突破瓶颈的新工具,新途径与新视角。数字经济代表着当今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推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中小企业虚实融合发展与转型中,我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建议一:顺应宏观趋势,借数字化转型实现生存与发展
宏观层面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在新基建的率先落实下,“十四五规划”将更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走出疫情影响。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密集释放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加速和深化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恢复经济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已经是全球共识。在产业链中,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释放经济潜力的关键。 在战略层面,建议中小企业主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借数字化转型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建议二:关注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对业务的引领
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来说,各方面资源更加短缺。面对数字化转型这样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储备,还需要全面升级各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诚然,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极易受到困阻,但信息化和数字化相关的的政策和技术却赋予诸多中小企业新活力。比如,4月10日举行的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提出,要梳理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形成面向市场的机会清单,集聚和推动一批掌握数字关键技术、占据数字经济前沿的优秀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而言,建议关注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对业务的引领,提升科技在产业中的应用和转化。
建议三:综合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以“上云 用数 赋智”为例进行阐述。2020年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进“上云 用数 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上云”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企业管理和经营搬到网上或是云上,而是要充分理解数字化的数据流在企业管理、业务经营以及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包括如何提高管理、决策和研发效率,如何为业务运营和拓展提供新的机遇,也即,如何利用数据进行赋能。“用数”是指:企业要通过数据相关的科技,包括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及区块链溯源可信经营管理的等工具,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附加价值,“用数”是在更深层次推进数字化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运用,通过多维的数据让产业链高效协同,其中互联平台是基础。“赋智”是指:企业在掌握状态和发现规律之后,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终实现降本增效,实现企业转型与升级的目的。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应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建议企业各级人员持续学习,综合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外延。
建议四: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合适的转型路径
上海在2021年就提出未来三年推动全市70%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数百个标杆企业、10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千帆竞发的场景令人期待。其中,中小企业要找寻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定制合适的转型路径,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回顾过去, 90年代中期开始的互联网商用到千禧年后开始的移动互联网线性扩展,消费类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一大批企业从中同时找寻到发展机会。如今,自从移动互联高速发展,5G开始全面商用后,我们看到,工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始,后面几年有望爆发性发展。 笔者建议,中小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将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场景蓝海,实现引导产业发展升级方向,引导数字经济时代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建议五:内部培训+外部赋能,系统性培养数字化人才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全方面的体系建设。在人才层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数字化转型人才,需要进行职业培训填补数字认知鸿沟,规划配合优质人才资产的开发。 就具体实施而言,一部分工作可以从在职人才培训入手,开展企业在职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运营与信息岗位实现轮岗实训、专项研修等系列培训;另一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和行业专家,针对企业发展阶段确定数字化人才标准,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法;此外还可以合理规划分配优质人才资产的开发,提升人才技能与素养。 笔者建议,对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敏锐度与基本认知能力,也要在企业内建立系统培养数字化人才的体系。
建议六:基于文化底蕴塑造数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同样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需要从自己企业文化以及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定位入手,充分利用自身企业的文化资源,叠加技术创新,将新科技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化文化,在转型中构筑新商业模式和生态。就企业的社会角色而言,转型过程中,更要避免由于科技的不完整性以及架构上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的技术性非公平以及社会的各种不必要的偏见和不平等现象。建议企业基于企业本身文化底蕴,塑造适应数字经济大潮的数字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七:培育生态,携手建设灯塔并树立技术标准
各个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多元而复杂。目前,可以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范本的企业较少,且现有经验不适宜完全照搬。企业在未清晰认知自身发展阶段与战略规划,内部数据尚未打通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数字化转型,转型效果常常不佳。尽管各个企业的基本情况不尽相同,不可完全照搬其他数字化转型成功企业案例,但可以借鉴成功案例中的方法,衍生出最适合自己数字化转型的方案。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本土化标准,缺乏话语权,我们需要制定有效反映转型价值的评估模式。笔者建议,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各界相互配合与支持,建设灯塔,树立标准,共同培育适宜中小企业万木争春的生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