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新起跑线 | 奇谈都市圈

刘奇洪2023-04-20 17:53

刘奇洪/文 珠海与深圳,同为经济特区、同处珠江口、同时开启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但现时两个城市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定位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

在经济总量方面,2022年珠海与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之间隔了一个广州;在城市人口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珠海与深圳常住人口总量之间隔了“东莞+中山”;在城市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定位深圳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珠海为节点城市;在产业方面,珠海以白色家电闻名,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民用无人飞机等领域优势明显。

珠海、深圳同时于1979年撤县改市、升格为地市,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城市;珠海、深圳陆地面积相当,可用土地面积相近;区位也相近,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南邻香港,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南邻澳门。在发展环境方面,珠海与深圳略有不同的是,在地球自转影响下,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海域易遭泥沙淤积,虽不宜建深水港口,但多滩涂、宜造田;位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海域不易泥沙淤积,宜建设深水港口。

为发展工业,珠海与深圳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恰好20世纪80年代港澳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处于“转型”与“转移”二选一状态,“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特区”开启了深圳、珠海工业化城市化过程,服装玩具、电子电器、塑胶制品、电子钟表成为了深圳、珠海20世纪80年代不约而同选择产业,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成为港澳与深圳、珠海主要合作方式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深圳、珠海本土企业,如1985年3月成立的珠海格力集团前身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1980年5月成立的深圳康佳集团前身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1987年12月成立专做钟表企业深圳飞亚达集团公司、1984年8月成立中国钟表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珠海罗西尼集团公司。

从1979年到1992年的十多年间,珠海与深圳发展环境、发展路径、产业方向大同小异,珠海与深圳在经济发展总量上虽有差距,但维持在3-4倍之间。

20世纪90年代初,珠海选择了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90年代中后期,为了做大经济总量,珠海峰回路转回到资本密集型产业,试图通过位于崖门东岸珠海港的发展,带动具有资本密集型属性的临港产业发展,但未成气候。与深圳的差距也由3-4倍扩大到7-8倍。

珠海产业发展一波三折,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在全国率先重奖在珠海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一时风光无限,全国各类人才纷至沓来,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适宜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重奖机制难具有可持续性。

珠海选择发展休闲旅游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珠海可以利用澳门博彩业溢出效应,实现珠澳旅游业联动发展,二是,珠海海岛众多、海岸线曲折,适宜发展滨海旅游、海岛旅游。

珠海仿照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村)建立了缩小版圆明新园,同时,城市建设要求不建高楼,沿海大道建成滨海观光路;为了引入客流,提高城市形象,举办了定期赛车和航空展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珠海在崖门东岸的高栏岛建设珠海港,尝试依靠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通过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做大经济总量。不过,从广东临港工业发展的格局看,钢铁工业重点布局在湛江,石油化工重点布局在广州黄埔、惠州大亚湾、湛江;港口物流、集装箱运输以广州、深圳为重点,散杂货运输以广州港为重点,珠海港更多是服务于珠江口西岸的支线港口。

城市发展靠产业,1992年珠海经济总量(GDP)突破100亿元,直到2008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16年实现了百亿级向千亿级跨越;相比而言,深圳实现的是超常的跨越,GDP在1989年突破100亿元,到2010年突破了10000亿元大关,用21年实现了百亿级向万亿级跨越。

近年来,珠海也在持续发展,2009-2022年珠海与深圳地区生产总值比值已基本维持在8倍的状态。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珠海要冲出重围,必须找准方向,培养出对企业、对人才友好的人文环境。依靠环境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吸引企业、造就企业。

一是加强珠海与澳门深度合作,利用横琴自贸试验区、横琴珠澳深度合作区有关政策,把横琴打造成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国际商务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把珠海——澳门建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发挥珠海和澳门两大机场联动作用,尽快建成并完善两大机场之间快捷轨道交通,真正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可以考虑让澳门成为中国内地居民出国主要通道,让珠海成为国际游客进入中国内地的主要窗口。

二是加强珠海与广州、深圳、中山、江门周边城市联系,使珠海—澳门成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规划建设珠海—澳门到深圳、广州、江门、佛山的快速通道,使广大游客能够快进快出。

三是加强港澳与珠海在科研、教育方面合作,提升珠海各类大学国际化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利用珠海发展空间优势,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的未来产业,建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

四是发挥格力集团在智能家电方面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家用机器人。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