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塔罗、MBTI,你的人生不能被它们定义

融创新视角2023-04-19 15:00

在以往的恋爱综艺里,嘉宾初见时总是尴尬地保持沉默,或是礼貌地谈论着房间环境、天气等生活问题。而在《换乘恋爱2》中,初识的八位嘉宾在短暂的拘谨后立刻被MBTI打开话题,饶有兴致地从其他人的表现和举动中猜测和判断其他人的性格,还有嘉宾自信地表示“我对这个很有研究”。

 继塔罗牌和星座之后,MBTI正在逐渐成为陌生人之间打开话头、认识彼此的快速通道。这让还站在其门外的人不禁仰头疑惑,MBTI到底是什么?

MBTI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测试由4个维度组成,分别是「外倾/内倾」、「实感/直觉」、「思维/情感」、「判断/知觉」,两两组合后,最后划分为16型人格。测试者在完成93道题后,将得到一份关于自己所属人格的解析文档。


早在2012年,B站已经有了MBTI相关视频。2017年,相关视频数量出现了一个小高潮。2020年关于MBTI的讨论热度再创新高。而到今天,MBTI已经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豆瓣、知乎等网站衍生出大量以MBTI为小组或讨论区的聚集地,爱好者们在此活跃地交换并探讨彼此的测试结果。其中涉及的十六个人格,都还有粉丝专门为其开设的微博账号、豆瓣小组,大量的网友在帖子里对对应人格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讨论分析,并且创作独属于自己的人格趣梗。比如,可爱的小狗图片中配文“开心的ENFP”,用来表达ENFP人群乐天派的形象,而“INFJ”的人通常被认为习惯过度思考。


从“你算塔罗吗?”,到“你的星座是什么?”,又出现了“你测过MBTI吗?”不论是出于社交目的,亦或是理解自己,MBTI如今也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尤为倚重的评判工具。

但关于其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许多人在怀疑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有一些人在疑惑如此简单粗暴的性格划分为什么能赢得追捧。

对于MBTI科学性的探讨,往往会将星座、塔罗与其做比较。近些年来,各种心理测试,包括塔罗、星座都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热度。相信MBTI的人通常会认为其比星座更科学。他们认为,距离地球几十万光年的星球并不能对地面的人产生直接的影响,认为这是伪科学。而MBTI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题目是基于对人类认知方式的观察、归纳而形成的类别,具有科学性。但在这之中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把MBTI称作为伪科学,最大的诟病便是其信效度过低,重测率达57%,认为它无法作为准确的心理测量工具

而能够获得如此广的传播度的原因,首先是因为MBTI简单易懂,以往的心理学测验并不会给测试者直观易懂的答案,常常是通过量表的方式给测试者粗略的参考,而MBTI测试在结果上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判断,进行丰富的描述。

同时,不论是火热至今的星座、塔罗还是现在逐渐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都是巴纳姆效应的典型案例。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些测试在最后给出测试者一些模糊的描述和建议,就这样让测试者觉得与自身吻合,简单地相信页面测试结果给出的文字。

有人笑称,MBTI只是比塔罗、星座更高一等的“赛博玄学”。

年轻人不相信它的结果,戏称它为“玄学”,却又一直关注,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需求呢?

首先,好奇是人的一个本能特征,不仅是对外的探索,还有对内的自我认知。人们总是习惯反复地向外求证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而对于还处在建立自我画像初期的年轻人来说,这种需求尤为迫切。通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外貌,通过吃的美食确定自己的喜好,通过穿搭确认自己的风格。而MBTI正是能够帮助自我确认的工具。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相比于从交友、工作的实践中一步步得出自己的性格画像,MBTI只需要通过93道题就能得出一个的答案,对自己有一个模糊的认知,是快捷又方便的一种方式。


 

有归属通常让人感到有安全感,而这就是群体认同的需求。在现实之下,年轻一代常常陷入追求个性和寻求认同的矛盾之中。而用字母将人归类,找到和自己相似的那部分人,个人行为能够得到群体的认可。MBTI测试就这样成为了年轻人短暂的精神寄托。

在满足个人内心的种种需求外,MBTI在年轻人中掀起狂潮也是因为它是一个极好的社交工具。MBTI具有足够的趣味性,不仅仅是局限在工作、交友方面,它可以衍生出众多的话题。“来测测,我觉得这个挺准的!”之后,探讨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自己,可以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

同时,MBTI还成为了情感宣泄的出口。“我是INFP,我就是敏感多疑喜欢焦虑”“我是ISTP,我就想摸鱼摆烂。”MBTI给当代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焦虑一个归宿,这些情绪释放有利于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提升。

 

在这样的模式下,MBTI用字母标签将人归类,用看似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心理学分析,笼络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受众,加上商业因素的催生,人们对MBTI不仅执着于其结果的正确与否,还沉迷在其衍生的各种表情包、趣梗中。

 但MBTI真的能够准确的画出一个人的画像吗?

MBTI划分出来的16种人格,就好像社会分工的不同,本身并没有什么绝对意义的优劣。在受众扩大后,MBTI逐渐衍生出了圈层,甚至出现了“鄙视链”, 在一张广为流传的金字塔图中,INTJ高居塔尖,被奉为“军师”,其次是“元帅”ESTJ,其他类型则依次顺位分布。不仅是不同人格之间存在鄙视链,连相同的人格也被划分出低阶、中阶和高阶,用以区分人格成熟程度。这样圈层化的排挤与刻板印象简单的用16种标签将世界上近百亿人划分出高低尊卑,从追求认同感上升到了追求优越感,显然不可取。

并且人际交往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实践历程,而不是先入为主的主观评价与总结。MBTI可以作为陌生人之间打开话题的机关,但若是将其作为寻找朋友或伴侣的人生准则,未免失了偏颇。

对于自我认识方面,MBTI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工具。这世界上终归没有一样的人,拿MBTI测出的结果终究只是自己性格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其拿来娱乐,轻松地用表情包诠释自己的个性人格,但不能拼命地想从别人身上找到一套模板,最后给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

从塔罗、星座这类试图通过探索宇宙和人类之间关系,并提供人生指引的占卜测试,再到如今的MBTI,相似的测试、解读到今天仍具备着旺盛的生命力。对于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这类测试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明白这只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加深自我了解。四个字母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加以利用,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质,成就自我。


作者:余思洁

指导老师:路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