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静 近年来,考研热不断升温。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研究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系连续第8年增长,考研竞争日趋激烈。
4月16日,新东方发布《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2023年研究生报考与招生人数,整体上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增长态势。“考研热”背后深层原因是客观且理性的。从国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是中国高等教育普及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单位人才培养重点逐步从本科生向研究生倾斜,研究生培养单位投入的资源和招生人数都在逐年稳步提升,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更多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
在考研升温趋势不减的情况下,今年也展现出了一些新变化。白皮书显示,首先,考研报名人数与高校国内升学率提升。白皮书通过对过往五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的调研分析发现,本科应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率逐年上升。其中,“双一流”院校选择国内读研的应届毕业生占比增幅更加明显,这一趋势与“双一流”院校建设研究性高校的方向一致。
其次,研究生报名人数的持续走高与招生规模的扩大呈正相关。其中,专业型硕士招生增幅更加明显,2021年专业型硕士招生占比已达61.8%。
对考研学生来说,“报录比”是他们最关注的指标。通常,人们用考研报名总数和招生总数计算报录比,但由于推免生占据了部分招生名额,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数据,会比真实报录比偏低。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考研的难度和变化趋势,新东方梳理各招生单位官方公布的统考招生名额,在招生数据中去除保研招生名额后,计算出了2022年和2023年考研的真实报录比,分别5.6和5.7,可以简单理解为约每6位考研报名同学中会有1个人被录取。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比我们当初多得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发布会上表示,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来自于国际关系、科技发展、世界经济格局、职业前景预期等方方面面。而决定人生发展的因素,除了时代、国家等大环境,还有城市、学校、家庭等中小环境,以及个人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他建议大学生在顺应大环境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改变现状,谋求更好的发展。
基于近年来的研究生报考趋势,白皮书也对2024年考研趋势做出了预测。
白皮书认为,在国家继续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生规模的变化、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占比的变化,以及毕业生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满意度,预计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将继续增长。但由于报名人数增长也同步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因此考研难度不会突然加大,考生不必焦虑,应调整心态,平和看待,并结合自身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确定合适的报考目标。
此外,白皮书预计,“二战”或在职考生群体占比将继续增加。对在职人士而言,考研的重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职业发展。仅从薪酬维度来看,各主要行业拥有硕士学历的研究生,起薪相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有明显优势,硕士学历薪酬回报率均在25%左右(硕士学历薪酬回报率,是指某行业拥有硕士学历的毕业生起薪相较该行业拥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起薪的涨幅)。更高的薪酬回报、更大的晋升空间和更广的就业选择范围,让很多已经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重新加入考研大军。
关于“学硕”与“专硕”的选择,白皮书认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一个频频引发热议的话题为“逆向考研”,该现象是指考生选择综合实力及排名不如本科就读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单位作为考研目标。不少媒体对该群体考生予以重点关注。
然而,新东方调研发现,在2023年考研学员中,“逆向”报考的学员占比仅为19%,81%的学生将同等水平院校或者更高层次的院校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从而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而即使“降级”考研的同学,做出选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校所在地、专业排名、导师水平和就业前景等都是考生看重的因素,也有部分逆向考研学生表示“更看重理性分析、稳妥上岸,学校层次不重要,拿到研究生学习机会最重要”。
此外,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在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最关注“跨考专业的专业课考试难度”,最担心的是在复试阶段可能存在“跨考歧视”;选择跨城市考研的学生,更倾向于在高校所在城市就业和定居,因此院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和气候等均为重点关注因素;有过一次考研失败经历的“二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会更加焦虑,接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曾因压力过大而失眠;在职考生在确定报考目标时更加理性,最关注读研专业,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深度绑定。
据了解,白皮书由考研趋势分析报告、2023考研招生数据分析报告、和新东方学员数据分析报告等部分组成,全方位呈现研究生招考新图景,角度比往年更加多元,内容也更为详实。此外,白皮书还囊括了2023年考研公共课和热门统考专业课的命题趋势分析与2024年备考建议。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