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零碳社区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蒋南青2023-04-15 08:46

 随着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的增长,社区发展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场景。 社区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单位,里面含有交通、汽车、家居、餐饮、物流、外卖、快递等生活所有场景,社区环境和质量都对公众健康和生存环境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如交通方面带来的碳排放量交通排放占到全球石化燃料排放的20%,大部分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减少不合理的出行,养成个人绿色出行行为习惯。

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中指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市社区作为创建对象,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制度,促进社区节能节水、绿化环卫、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等工作有序推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完善水、电、气、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社区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2022年1月发改委出台《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使得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绿色生活是大家公认的环保模式,但是做绿色消费和绿色行为和人趋于便捷和舒适的本性常有冲突,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改变个人行为激励机制,并在政策的支持下得以落地。对于社区居民,通过示范社区建设和运营, 提供更具体和更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模式,可以实际体验不同生活方式产生的后果并可以获得回报,可以更加吸引居民的参与。将绿色能源、绿色低碳产品引入社区和生活,有助于吸引企业和社会更多的参与方共同加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绿色生活服务,产生商业价值和良好的品牌声誉。

构建低碳社区时,在改善建筑、提高新能源比例的同时, 意识的普及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社区中的学生和老人,年轻家长,可以编制不同形式的课程培训和活动,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公益基金的形式可众筹或认领生态修复项目,让公众具有参与感和拥有感,将奖励机制落到个人和家庭。促成更多原本并非刻意做环保的公众也能达成所希望的结果,从而扩大参与群体的覆盖面,建立更广泛的低碳环保生活圈。

2023年2月,我们编制发布了《零碳校园/社区行动指南》,指导如何对校园社区这类以特定范围进行碳核算的方法,学生教师以及居民如何通过改变自身行为参与碳减排的行动,并能将这些行动量化,可以形成激励方式。


零碳社区实践

3月份,我参加了武汉武昌区低碳社区会议,武昌区将零碳社区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武汉位于重要长江中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武汉特别是武昌区是中国碳交易登记中心所在地,具有特别的优势,武昌区也拥有众多金融机构,非常重视碳金融和碳普惠。武汉曾主办过军运会,推动公民参与低碳军运,有着很好的基层基础。

这里有沙湖公园,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是武汉市环线内的唯一湖泊,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围绕沙湖公园,社区可以带动周围众多居民,学校,建立多重生态文化特色,覆盖社区、商业和医疗商圈。 武昌区政府已成立零碳社区工作小组,有相关主管部门、街道、NGO、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开始推动这项工作, 比如开展社区零碳行动指南培训,在学校和社区招募和培训社区志愿者;开展论坛活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企业APP和线上直播和打卡活动,形成良好社会参与氛围。

之前我还参观了陕西省宝鸡市的低碳社区项目,这个项目获得了UNDP小额赠款,在社区的商业街上搭建了碳中和小屋,还有社区里的光伏太阳能电站,可以给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电站除了给社区居民充电电动车,电费收入还能补贴低收入家庭。光伏发电已经开始进入家庭社区。

在实践中,大家也提出需要零碳社区的评价标准, 以便社区工作人员可操作,也需要更多的示范模板,可进行复制和推广。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社区管理平台的结合,可以将可持续生活方式与双碳目标数字化挂钩,为企业参与提供了平台,通过更多的政策支持,形成可持续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