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如何流动起来:各地大咖济南论道数字政府建设落地抓手

周应梅2023-04-13 09:45

记者 周应梅  数字经济引领未来,而数字政府建设是最基础的工程,也是一个民生工程。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副主任曹淑敏在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发言中提及,截至2022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超过10亿人,总使用量超过850亿人次。

4月8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变革创新峰会在济南举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作主题报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另外,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学者等多方人士,在大会上共同讨论数字政府、数字政务、数据治理等各方面的话题。

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多次出现在国家顶层设计文件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了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政府建设突破口

《2022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得分从2020年的0.79提升到2022年的0.81,全球位列第43位,刷新了排名名次。

2021年6月,全国首张“跨省通办”结婚证在济南颁发。曹淑敏提到,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各省市纷纷推出了手机端政务服务平台,山东推出了“爱山东”,浙江推出了“浙里办”,广东推出了“粤省事”,北京有京通、京办、京智等。公开数据显示,“爱山东”,注册用户达到1亿多,山东全省已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全程可网办率超过80%。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局长孙起生提到数字政务服务的目的。目前,山东全省80%的县区实现了“零入学证明”。

山东将“无证明之省”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深化数据共享,取消一批证明。自开展“无证明之省”的建设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常见社会生活场景,基本实现了无证明。自2019年起,累计减少证明材料2955多万份。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目前全省推行直接取消和告知承诺事项1098项,使用电子证照5.1亿余次,开展数据共享290亿余次。

去年以来,山东省政府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了电子证照建设应用、数据共享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在省内全域推进“无证明之省”的建设。另外,分类推行“无证明”。开展证明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依据的证明事项一律废止,全省共清理578项“无谓”证明;二是,推行电子证照替代一批证明。

数字政府建设顺利推进背后,是数字经济的有力支撑。林武在致辞中称,2022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5%。其中,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软件业突破万亿元大关,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达到1/8。

林武表示,山东省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有4100余家,涌现出海尔、海信、浪潮、歌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国内首个海信8KAI自主芯片、天岳8英寸碳化硅衬底等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实现了重大突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林武强调,山东省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开展“双全双百”提升工程,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推动100项高频使用的电子证照证明全面应用。网上“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办事入口,让企业和群众一张网办全省事、一部手机走齐鲁。

浙江以“浙里办”为突破口,推动政府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全省309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出了40多个部门联办一件事,政银合建1.3万个就近帮办网点,实现了服务到村社、办事不出村。比如办公积金、查申报、换驾驶证、补号牌、车辆年检等,许多群众高频办事事项实现零材料,只要点点手机触发就好了,操作非常简单。

北京市方面,形成“七通一平”共性支撑底座,打造京通、京办、京智智慧终端,分别面向市民管理、决策提供服务,推进一网通办等。服务用户总数达到5820余万,基本实现全程网办,加快接诉即办数字化转型。

广东省启动数字政府2.0建设后,实现政务云、网、电子证照、印章、统一认证等公共支撑的集约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省级财政连续三年投入12亿元的奖补资金,支撑本省内14个欠发达地市,提升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撑平台能力建设。

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中国拥有非常高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中国的在线服务指数更是跃居世界第15位。作为数字转型的倡导者,中国数字创新成果在最近几年持续快速涌现。他表示,2022年的联合国调查结果表明,无缝的、透明的政府成为发展趋势。

数据如何流动起来

谢春涛在致辞中提及,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机构改革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

谢春涛强调,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将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形成,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其中提到要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强数据的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是什么推动的?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吴中东在大会数字政府主题论坛圆桌环节表示,数据共享的问题不解决,数字政府建设就无从谈起。要建设数字政府,首先就是打通数据共享。

去年江苏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通知,启动了数据汇聚治理攻坚行动,联合省级94家部门单位,组建近300人的工作专班,用三个月的时间,基本摸清了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家底,形成了项目、系统、数据三张清单。

之后又花了三个月时间,江苏省根据“一数一源一标准”要求,实现了94个部门数据汇聚,并建立了动态跟进机制。后来,江苏省再用三个月时间,收集整理省级各部门单位531个行业标准规范,同时优化新增25个综合治理的标准规范,构建了数据治理标准规范体系。根据标准,对已经汇聚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清洗、转换,形成了标准业务数据库。

各省也在推动数据的汇集和共享。截至目前,山东省级枢纽已汇聚各类数据资源900多亿条,全省共发布各类数据资源服务24万余项,累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376亿余次,发布数据70多亿条。福建省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省本级550多个政务系统、市级1200多个政务系统数据的汇集共享。

李军华提到了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点,首先是必须弥合各种形式的数字鸿沟,有效缓解所有数字风险,包括数据隐私和安全。在政策和法规层面,应采取“通过设计实现包容性”的战略,并建立相应的实施和评估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战略和能力建设资源。另外,消除数字偏见和歧视同样重要。他提到,很多时候,偏见或歧视由于无法确定最脆弱群体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社会中的少数群体等,应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数据的包容性,公平地提供数字服务和信息。

数字政府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浪潮集团执行总裁、总工程师肖雪告诉记者,多元数据、多模数据的产生,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和挑战。无论是数字鸿沟、数据安全、数据确权、数据流通都是要面临的问题,这几年做电子政务的厂商都在这些方向上努力。现在推动的数据云体系,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可信的数据流动环境。例如,线下有物理隔离空间,云上也要建立一个类似物理隔离的安全空间,就是数据空间,让数据在数据空间里可以安全地流动。

肖雪表示,数据流动的基石就是安全,数据安全不是简单的一个点,而是一个体系问题,既包括数据采集的单端安全,又包括设备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等多方面。支撑安全体系在于不断演进,从数算的逻辑,是调动更有效的算力服务产业,从数用的逻辑,是构建更好的模型支撑数字政府。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大会数据治理主题论坛上指出,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旨在有效地破除数据的流通机制障碍。他认为,应当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当前我们数据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加强高质量数据共享,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发挥好市场的配置作用。一方面政府掌握大量的公共资源,应当成为数据治理的领导者,协调多方面参与数据安全能力的建设,以公共数据盘活价值链;另一方面,数据的高效流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按照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数据要素的大平台。”

另外,周民还提及,要鼓励创新,数据要素市场还是新生的事物,还存在很多的未知发展规律,要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以及完善追责机制,建立数据流通交易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形成合法安全可控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人物采访、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zhouyingmei@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