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如何不办砸

伍里川2023-04-07 17:37

伍里川/文  几年前,为了参加集团联赛,我所在的报社足球队曾在位于南京市中心的一所知名小学练过一阵球。这所学校是国足当红球星武磊的母校,而我们的教练也曾是他的启蒙教练之一。该校场地平时并不对外开放,但因有了前述的缘分,我们得以享用了该校的人草足球场。为了保证孩子们上课不受打扰,我们被提醒不得喧哗。 

最近,由于社会足球场地资源紧张,我们这些业余踢球的人不得不四处寻找场地,最远的一次来到了南京一座江岛上的“吴曦公园”球场。我不免想起当年在武磊母校踢球的往事,感慨若是中小学场地资源敞开供应,我们也就可以就近练球了。

令足球爱好者甚至体育爱好者眼前一亮的是,上海已经全面开启这一开放工程。从3月31日起,上海1100多所符合条件的公办中小学的体育场地陆续对外开放。此前,浙江杭州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向社会开放工作也于2月20日起恢复实施,共1134所学校室内外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该市规定,市民一人可登记三所学校。安徽芜湖等地也采取了相应举措。

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并不是心血来潮,2023年起施行的《体育法》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 

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好处不言而喻。资料显示,全国有2/3的体育设施建在学校。群众可以就近利用这样的优质资源展开全民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在广场舞大妈和篮球队争场地之类的事件频频上演的当下,中小学体育场地向外开放,不仅有助于缓解场地供需矛盾,还可以减少场地经常性闲置造成的浪费。

应该说,2014年之后,全国多地试行和推动过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但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畅。一方面,由于不够重视、对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少城市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并没有向外界打开大门;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因各种原因浅尝辄止。比如,2016年1月,南京江宁区一所中学的足球场,曾允许社会上的球队周末使用,但一场打架事件让它又对外关上了门。担心开放后难以应付一系列管理难题,是很多学校持观望态度的原因。

2021年1月,北京一位网友在关于“尽快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留言中表示,许多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完备,有灯光球场,但课余时间长年闭门闲置,是公共资源极大浪费。他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教育部答复时言称,教育部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

正是在这种大力推动下,才有了近年来一些城市重新规划“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的新动向——此次杭州和上海,便打上了“再次开门迎客”的标签。有了杭州和上海的示范,相信更多地方将很快推出开放的新政策。 

不过,开放总会要直面管理和安全拷问。以往,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后,出现了喧哗、乱扔垃圾、形迹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等不文明、不安全的现象,压制了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积极性。这样的障碍必须消除。只有改进管理模式,筑牢安全篱笆,让群众锻炼权和学生安宁权都有所保证,才能增强校方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针对这些问题,杭州采取登记健身、刷脸入校、刷码验证、违规即纳入信用管理名单等管理手段,力保场地开放的安全有序。上海教委会同相关部门推行“灯光工程”、延长双休日开放时长等措施,保证场地开放时长;此外,还通过技术赋能,优化入校锻炼流程,让市民更方便地进入校园锻炼。这些举措都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把这一好事办好,必须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审慎务实、开拓创新的制度为之保驾护航。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