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姗 进入2023年以来,石油和主要化学品市场受外部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持续回落。上游油气开采业价格震荡下行,下游化工产品价格下调幅度明显加快。4月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和市场部副主任范敏在2023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表示,今年前2个月,石化行业在原油价格下降通道中,受成本传导滞后影响,营业成本增长极易超出收入增长速度,导致毛利下降,行业呈现出“收入微增,利润大减,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的特征。
据介绍,1-2月,石化全行业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3.87元,比2022年平均增加3.0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6元。同时,1-2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0124家,实现营业收入2.38万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利润总额0.12万亿元,同比下降42.4%;利润率4.9%,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对于石化行业接下来面临的市场环境,范敏分析称,首先,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短期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其次,进入3月以来,随着发达经济体累积加息效应的释放,以及欧美银行业危机发酵,外需呈收缩之势。国际经济不容乐观,外需收缩压力不小;再次,2023年,国际原油基本面紧平衡,上半年供需略宽松,下半年资源存在较大短缺可能。国际油价跌后反弹,或提前进入回升通道。
整体来看,范敏表示,石化行业一季度强预期弱现实,需求增长不及生产恢复,库存增长远快于产量增长。目前,主要下游产业呈底部复苏势头,化工市场供需平衡压力仍在,但整体有望趋好。
在范敏看来,石化行业接下来应该聚焦于“降成本、扩需求、控产能、防风险”,尤其在不确定的市场条件下,要积极防范风险,推进产融结合,建议加快能化期货品种上市,加强已上市期货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服务,助力企业提升风险管控和成本管控能力。
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获悉,截至目前,大商所先后推出了LLDPE、PVC、PP、乙二醇、苯乙烯和液化石油气等石化期货期权品种,为化工产业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在2022年境外能化板块波动加剧的时期,大商所化工板块各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均在0.9以上,套期保值效率在96%以上,在服务保供稳价、增强产业链韧性等方面作用凸显。
在上述会议中,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介绍了2023年大商所在服务石化产业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创新完善化工衍生产品生态链,加快推进苯乙烯等期权上市,沿着化工产业链加快布局新品种;二是继续深化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三是持续提高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助力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降本提效的务实举措,特别是重点推进解决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