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斌/文
过去几年的疫情冲击中,大企业市场势力不断强化,能够通过转嫁成本提高利润,形成利润-物价螺旋机制。利润形成对用工的需求,又反过来降低工资下降的速度,通胀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美欧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状态带来的工资上涨是当前美欧通胀的重要推动力,在经济学中称之为工资-物价螺旋机制。工资-物价螺旋机制是工会有工资议价能力,代表员工利益要求雇主提高工资水平,工会具有一定的工资定价权。工资上涨,购买能力上升,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最近一段时间,利润-物价螺旋机制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利润-物价螺旋机制的原理与工资-物价螺旋机制原理类似,都具有定价权。不同的是,企业对产品有定价权,在企业受到成本冲击时,企业具备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利润不变甚至增加,从而形成了利润-物价螺旋机制。
最近有两项研究分别对美国和欧洲通胀中的利润-物价螺旋机制给予了关注。美联储圣路易斯分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具有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公司对价格影响的增加是美国财富与GDP比率上升的一个可能解释。更大市场势力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导致美国企业业务部门的估值更高,并可能带来其盈利能力在未来迅速上升。这一假设得到了美国科技公司高市盈率的支持,这可能意味着来自企业商业部门的财富反映了GDP的未来增长,而不是其现值,这可能会导致美国财富与GDP的比率上升(Examining the Rapid Rise of U.S. National Wealth since 2012, On The Economy Blog,March 28, 2023)。另一项研究来自欧洲央行,依据Refinitiv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欧元区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以净收入占收入的百分比衡量)平均为8.5%,低于2月中旬8.7%的近期峰值。在疫情爆发之前,2019年底的平均利润率为7.2%。而且研究中提到,去年第4季度,欧元区内的价格压力的一半来自利润,另一半来自工资(Interview with Fabio Panetta, Member of the Executive Board of the ECB, published as an article by Eshe Nelson entitled “Are Big Profits Keeping Prices High? Some Central Bankers Are Concern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31 March 2023 1 April 2023,ECB)。
一般情况下,工资上涨企业成本上升,如果产品市场足够竞争,那么企业的利润会下降。实际的情况是,工资上涨,利润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这就意味着企业具备转嫁成本的能力,市场竞争性下降。依据BEA的数据,可以观察到类似现象:工资和企业利润均出现上涨。为了排除存货估值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选取了BEA发布的2021-2022年公司税后利润(不含存货估值和资本消耗调整)数据,2021年公司税后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0.3%,达到2.75万亿美元。2022年公司税后利润同比增幅为4.4%,达到2.872万亿美元,考虑到2021年的利润高增长,2022年公司税后利润的增幅也算小。
图1、美国经济中工资和薪水、企业税后利润(单位:十亿美元)
注:季度数据是季度年率数据。数据来源:BEA.
图1的数据显示了美国经济中总体上应该存在利润-物价螺旋机制。从耗能大户制造业来看,美国制造业的利润增速相当可观。2022年美国制造业利润6163亿美元,比2021年的4470亿美元高出1693亿美元。2021年4季度到2022年4季度,每一个季度之间的利润环比都是正增长。以季度年率来表达的利润数据,2021年4季度至2022年4季度的利润分别为5149亿美元、5481亿美元、6169亿美元、6357亿美元和6644亿美元。可见,美国制造业对于成本转嫁的能力是比较强的,获取了工资和能源成本同时上涨背景下的利润增长。
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的疫情冲击中,欧美大企业市场势力不断强化,部分公司市场估值一骑绝尘。这些企业能够通过转嫁成本提高利润,利润形成对用工的需求,又反过来降低工资下降的速度,通胀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4月2日,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产油国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减产原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随之快速上扬,重返80美元/桶的价格。原油限产事件加剧了美联储控通胀面临的困难。如果油价上涨带来供给冲击型通胀再次上扬,除了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带来的工资-物价螺旋机制以外,利润-物价机制也会导致通胀更加顽固,最后倒逼美联储进一步紧缩控通胀。
企业市场势力带来的利润-物价螺旋机制,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如果有一个行业的市场力量被滥用或竞争不足,就应该有鼓励竞争的政策干预,这对于面临低通胀、最大就业和金融稳定“不可能三角”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来说,会减轻持续紧缩控通胀导致的金融动荡风险。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