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谢国平:三大动力助推商用车市场2023年开始复苏

王帅国2023-03-30 12:35

记者 王帅国 “我们确定地认为商用车行业的复苏之年是今年,在今后三年左右会依然保持复苏向上的态势。”3月29日,在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组组长谢国平表示,“我们认为2023年商用车总量规模可以接近400万辆,各个细分市场都有一个平稳向上的发展势头。”

谢国平的话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提振了信心。因为中国商用车的年销量已经连续下降了两年,规模从2020年的513万辆降至2022年的330万辆,特别是在2022年,商用车市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时刻”,年销量大降31.1%,规模跌至2009年的水平,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的是,这个现象在商用车各个细分市场也具有普遍性。

“现在到了2023年,我们的商用车市场也迎来了冬去春来的一年。”谢国平的这个结论是基于对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商用车市场进行全面复盘后得出的,在回顾行业发展历程后,她发现影响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主一辅两个,主因是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辅因是产业内外政策的变化。基于此,谢国平提出,三个理由足以证明中国商用车市场将从2023年开始复苏。

一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在复苏向好。受到疫情的强烈干扰,2022年中国GDP的增长只有3%。面对2023年,对主流机构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测值进行平均,中国GDP有望实现5.5%左右的增长。而宏观经济是商用车市场的主变量,从这个逻辑来看,今年宏观经济修复是能够支撑商用车市场需求回归的主导力量。

二是车多货少的局面改善,货运环境好转。“十三五”期间和2021年“国六”升级累积起来过多的商用车保有量,这种车多货少的局面,经过2022年的出清和消化后,虽然2023年仍然处在出清阶段,但是其对销量的负向影响在逐渐减弱。另外,整个物流大环境也在随着经济好转,货运量将明显增多,可以带动用户购买商用车的意愿。

三是政策方面,2023年是很多商用车行业包括环保类政策、合规类、管理优化类政策在内的多种利好政策落地执行的关键年份,这些政策可以形成正向的带动作用,为商用车复苏提供有效力量。

对于2023年之后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情况,谢国平认为核心词汇是由数量型增长转向价值型增长。

“未来中国商用车保有量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增速也是会确定性放缓的。”谢国平表示,这一点从中国货运量强度的变化规律中就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不同阶段,从工业化前期到工业化中期、后期再到后工业化时期,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是不一样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运量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货运弹性(也称货运强度)是不一样的。

从发达国家过往的发展经历来看,货运弹性即单位GDP所需要货运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先升再平再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由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的主体力量和经济结构以及运输方式来决定的。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商用车市场。中国的货运弹性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是往下走的,这意味着中国GDP增量带来货运量的增量在变小。不过,当前中国货运弹性还在0.5左右,未来中长期之内,只要中国经济有稳步的增长,货运量就会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比如说平均5%的经济增长,带来2.5%货运量增速。在货运量增长的空间之内,商用车的保有量也就还有增长的机会。但是商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会逐渐下移。

对此,谢国平提出,在这样一个总量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之下,商用车产业必须要由数量型的增长模式转向价值型的增长模式,未来中国将面对的是一个增速放缓但是价值量提升的发展阶段。“我们构建商用车新的发展格局,要依赖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轻量化、专业化、定制化、国际化和后市场,以及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