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涛 田进 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在促消费举措上,多位宏观经济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提出,要从给予服务业政策扶持以及减轻家庭住房育儿等方面支出负担来促进消费。
在服务业方面,张军表示,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阶段,社会消费品范畴里的消费种类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发达国家跟中等收入国家在家庭消费支出上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消费更多来自于服务业,后者普遍来自于跟制造业相关的消费品。
具体案例上,张军介绍日本曾经也有类似的情况——日本家庭消费支出占比过低,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本服务业不够开放。当国家制造业已经高度发达,服务业依然受到比较严格的政府管制导致不够发达,将成为消费占GDP比重相对偏低的重要原因。
“真正要在消费上有实质性的突破,跟国家服务业的发展密切有关。国内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虽然逐步在提高,但相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比如教育、医疗的发展仍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张军表示。
在减轻家庭支出负担方面,张军提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家庭在购房、养老、医疗、教育、生育等领域中的支出负担并没有降低,成本甚至相对提高,因此要想提升当期的家庭消费支出,需要政府在这些领域中为家庭提供更多补贴。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存款出现了异常增长。增速上,2022年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4%,创2010年以来新高;规模上,全年新增存款17.8万亿,大幅高于2019-2021年同期的9.7、11.3和9.9万亿。进入2023年,此数据仍在快速增加。
张军表示,每个家庭预期未来在购房、养老等领域中的支出负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期的消费支出,预防性储蓄也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在国家层面上去减轻家庭支出负担。比如孩子上小学以前的育儿托养方面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等,至少在国家资金层面上,要开始考虑投入于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项目。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提出,房地产将继续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同比下降5.7%。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就经历了一路滑落,1-12月为同比下降10.0%。
田国立介绍,2022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5.2%,参照发达国家的80%-90%的平均水平,中国城镇化至少还有1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因此房地产市场可以利用这15个百分点进一步升级。同时,怎么去驾驭好房地产现有资产,将会重新产生一个巨大的财富效应。
田国立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在基本解决“有没有住房”的问题后,“好不好”的问题更加突出。中国14亿人口和还在增长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城镇化潜力和升级的房地产消费需求,将为城市更新、资产盘活及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投资提供新的机遇。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为促进消费,建议加快新型消费潜力的释放。比如进一步加大绿色家居消费、电商进农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消费场景扩容,如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范围内,建设全国统一的医疗支付和报销平台。
“最后,一些地区的经验表明,如果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发行消费券促进消费以及对中小企业发放采购券,也可能增强消费恢复的动能。”沈建光表示。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认为,在拉动内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斯蒂芬·罗奇表示,从2011年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红利就逐渐消失,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劳动力人口的下降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当前中国需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同时以内需拉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因此要高度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避免重复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道路。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