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之城2023》报告:北京总分居首 沪港韧性强 深圳营商环境第一

姜鑫2023-03-23 20:50

记者 姜鑫  3月23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显示,评估结果排名前四位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城市,与去年相同,其中,北京总分依然排名第一。

该报告的调研方法采用普华永道城市评估工具对选定的城市进行观察。评估工具包括十个观察维度,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人口、城市治理及城市影响力等多个层面。十个观察维度下设5个变量,共计50个变量。

《 机遇之城2023》观察城市范围为51座,覆盖了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

最终观察结果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个城市。随后十位依次是:杭州、南京、武汉、苏州、成都、天津、青岛、重庆、宁波、长沙。从观察结果来看,城市的总体表现依然依托于其发展积累和各维度综合表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继续保持在中国城市中的领先优势,杭州、南京、武汉、苏州、成都、天津紧随其后,正在逐步缩小差距,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韧性指标上,上海和香港并列第一,而深圳在营商环境维度上排名居首,广州则是智力资本维度上排名第一。报告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称,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呈现不同发展特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呈现多个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发展相对均衡的多中心特点,其他地区则是省会城市呈现明显的“虹吸”模式,在人才吸引政策下部分省会城市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时也吸引了省内人才快速向省会城市集中。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表示,大城市及所在都市圈、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引领性作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涌现出许多世界级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已进入全球城市行列,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这些大城市是经济增长的源头和开放创新的高地。

《机遇之城2023》还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情况。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发展协调均衡,各个维度都彰显出全面综合的实力,在“技术与创新”、“交通与城市规划”、“文化与生活”、“经济影响力”和“宜商环境”维度排名前十位中均占据4席或4席以上。而除除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保持一贯的领先优势外,宁波、无锡、合肥、常州、南通作为核心城市也迅速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则呈现出梯次发展的趋势,在“智力资本”、“经济影响力”、“营商环境”等维度的梯队发展特征较为明显,深圳、广州、香港作为重要核心城市,在多个维度位列前十,佛山、东莞、珠海、澳门在“技术与创新”、“城市韧性”、“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等维度也取得了优于总排名的不俗表现。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不仅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而且在“技术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维度表现较好,与中心城市间具有较强的功能互补性。

京津冀城市群则出现分化,北京“一核”总排名保持第一,但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天津发展活力加速释放,2023年总排名上升至第10。石家庄在“货运总量”、“城市环保”、“快递物流”等变量中表现可圈可点,与唐山、保定相似,在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能够承接符合自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的中心城市外溢产业,对劳动力人口也有较高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中国常住人口过千万、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城市数量也已经超过10地。

报告指出,迈入2023年,尽管外部环境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是寻求稳健的发展机遇、发掘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潜力,是当前中国城市的关注重点。长远来看,中国城市在完成城镇化的初步目标之后,进入一个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领先城市在区域城市群中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不同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城市的数字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关注方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