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在老龄化背景下推广医院“无陪护模式”

张英2023-03-10 22:20

记者 张英 3月9日获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在今年人大会议期间提交了一份有关推广医院“无陪护模式”的建议。

“无陪护模式”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在院间的检查陪护、身体照料、生活需求都由护士和经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负责,减轻家人的照护压力。

王焱所在医院是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他发现,在当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421”家庭结构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无陪护模式”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生活节奏较快的一二线城市。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从2017年开始推行“无陪护模式”,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支紧密型的照护团队,可以为全院所有住院患者提供照护服务。在这一模式下,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感染率明显降低、敏感指标数据逐步向好,同时获得了很高的患者满意度。

“很多人看到‘无陪护’这个词可能会担心亲情照护需求怎么满足等问题,其实我们医院在最初设计这个模式时就充分考虑过。”王焱解释说,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子女正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很难有时间一直陪护,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一方面是把服务质量做上去,让家人放心地把患者托付给医院,另一方面每天下午到傍晚会开放探视时间,家属忙完一天的工作照样可以来医院陪家人,满足了亲情照护需求。

王焱希望能够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无陪护模式”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他同时建议政府财政、医保等部门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为更多医院推行这一模式提供保障。

据了解,2022年福建省启动了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目前,福建全省已有17家试点医院,涉及107个病区。

以下为专访内容:

:你在今年两会上提了一份有关“无陪护模式”的建议,提出这一模式的背景是什么?

王焱: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一人住院,全家受累”,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是“421”的结构,一对青年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一旦老人生病他们得请假到医院陪护,这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会让整个社会效益变得低下。

当然很多时候家人会请护理员帮忙照顾,一般是向科室申请,科室会跟护工公司联络派一名护理员到病房来,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护理员和医院的关系其实是非常松散的,科室无法对护理员进行管理,同时护工公司也很难监督护工的服务质量,比如有的护工会隐瞒自己实际照顾的患者人数,护工公司其实也无从了解。

而且,传统模式下收费也偏高,一个护理员看护多个患者时,每天向一名患者收费大概200元以上,如果是一对一看护,每天收费300元以上。

:具体而言,“无陪护模式”的运行特点是什么?

王焱:“无陪护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住院陪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院内的诊疗、生活需求全部交托给医院,家属不用再操心了。

我们现在每个病区家人陪护率不超过5%,心外科病区不超过10%,这些来陪护的家人其实也是陪而不护,主要是感情上交流、陪伴,或者有的患者在语言上没办法跟医护人员很好的沟通,需要家人做翻译。吃喝拉撒等生活上需求都是由护理员负责。

我们医院一共有550张床位,现在配备了大概110位护理员。护理员分为两支队伍,一支是床旁照顾,另一支是带检团队。床旁照顾的服务内容包括洗脸梳头、身体清洁、喂饭等等,护理员会把三餐送到床旁,我们提供的三餐是治疗性饮食,我们有专门的营养师会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同的病情去搭配,比患者在自己家里吃更加健康;带检团队主要是在患者需要外出做CT、核磁等检查时,护理员会负责陪护,避免了患者需要提前踩点、排队、挂号等焦虑。

在收费方面,我们是由第三方公司进行收费,会按照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等,一级陪护每天收费150元,二级陪护每天收费100元,三级陪护不收费,同时每天免费提供三餐。当然这不是一对一照护,一般情况下,一位护理人员对应5-8位患者。

:在“无陪护模式”中,医院与护理员团队的关系是怎样的?

王焱:我们打造的是一个紧密型的照护团队,虽然也是与第三方护工公司合作,但我们对护理员有统一的严格的要求。同时我们打造的是护士助理的角色,让护理员得到充分尊重,护士与护理员两个团队相互信任,紧密融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医院全程参与到护理员团队的培训和考核中,我们在病房设置了护理员管理师,由护士担任,护理员服务质量与绩效挂钩,这样在管理上就有了抓手。同时护理员这条线本身也有三级质控,一级是护理员组长,二级是护理员项目经理,三级质控是护理员的项目主管以及我们医院护理部管理人员。

同时,有比较明晰的进退机制,如果护理员在临床上有一些不好的评价,或者不能胜任工作,我们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在具体工作机制上,护理员跟护士一样也是进行分区管理,也全部实行三班倒,保证24小时都有护工护理员。护理员对自己管理的病人要充分了解,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哪些病人容易跌倒,哪些病人容易起夜,晚上起夜的患者迷迷糊糊可能会摔倒,需要护理员帮助他等等,交班时也会交接病人情况。

:患者对于“无陪护模式”的满意度如何?

王焱:我们是从2017年开始试行这一模式,刚开始我们也很担心患者是否满意,后来实践证明患者满意度很高。最近4年我们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在福建省所有专科医院里面年年排第一,2021年,我们在全省近2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满意度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考虑亲情,只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还要到医院照顾老人,给他带来的压力会非常大。在“无陪护模式”下,如果一位老人需要做手术了,术前的三四天他的孩子可以不用请假,做手术那天只需要请一天或半天假,跟医生及老人沟通,表达对老人的关心,他就可以很放心地把老人交给医院了。这种方式让很多年轻人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得到了非常好的口碑。

:在新冠疫情期间,“无陪护模式”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焱:新冠疫情期间,无陪护的需求更大了。由于疫情前我们就已经推行了无陪护,所以能比较轻松地满足这些需求。当时很多医院就因为没有足够的护理员,只能依靠医生、护士去做大量的工作,是很有难度的。

刚放开管控那段时间,我们医院住院的老年人特别多,已经阳了,或者子女在家阳了没法来陪护,这些患者都是在护理人员陪护下慢慢转阴的,这个制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当前这一模式的推广还面临哪些难题?你有哪些建议

王焱:实际上全国各地都有医院在尝试推行“无陪护模式”,不过很多是在部分病区实行,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这里面有服务标准化、收费标准、政策支持力度等问题有待解决。

我们试行的前两年医院补贴了一定费用在支持,第一年补贴了500万,第二年补贴了800万。当时是在部分病区试行,只向患者收取餐食费,陪护完全免费。到了第3年(2019年),我们开始按照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制定陪护收费标准,向全院推广,才开始实现收支平衡。

财政上对我们没有投入,当然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不过,也希望政府能适当投入一点,医保报一部分,病人再交一点,这样一来可以让绝大多数医院去推广。因为如果完全靠医院自己负担成本会影响很多医院的意愿,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向病人收费又怕病人有意见,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太多医院敢尝试。所以如果政府能够拿出一些补贴,再加上合理的收费标准,从一个病区开始试点,将来大家慢慢地会接受这个理念。

同时在护理员培训上,很多培训是培训单向技能,缺乏无陪护场景下的整体工作规范及相关评价体系,所以需要推进标准的研制,来进行规范及复制、推广。

在护理员团队建设方面,护理员作为临床照护团队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员,需要重新定义护理员的概念,做好相应的培训及全面考核制度,真正让护理员成为护士助理,打造紧密合作性专业照护团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关注医疗、公共卫生等大健康领域,报道医疗创新与科技、健康管理与照护、公共卫生事件等。新闻线索请联系邮箱:zhangy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