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晓病 | 顾卫红:罕见病群体要“尽量去止损”

张铃2023-02-24 15:35

记者 张铃

作为一名罕见病医生,如果现在面对着所有的罕见病患者,想对他们说什么?

顾卫红:我不能说“让大家去接受现实”,那是很难接受的一种现实。我想说的是“尽量去止损”。

我看到过一些家庭,孩子得了特别严重的疾病,但家里还能充满笑声,把悲苦的日子过得很开心,尽管孩子寿命会受影响,他们还是希望孩子有生之年开心地活着,特别让我感动。

尽量去止损,就是活在当下,把每天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从专业层面上来说,“止损”就是要提高遗传病的诊断和干预水平。

罕见病的预防方法主要是什么

顾卫红:80%的罕见病是遗传病,所以主要是针对出生缺陷的干预。

一对夫妻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如果明确了致病原因,再次生育可以做产前诊断或第三代试管婴儿,避免再生育患病的孩子。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医学时代已经到来。综合性携带者筛查是针对一些严重致残、致畸、致死性隐性遗传病基因的致病变异,在孕前检测夫妻双方的携带状态,结合遗传咨询、产前检测、辅助生殖技术等措施,避免严重隐性遗传病的发生。

:新生儿在出生时做阻断的重要性和难点是什么?

顾卫红:这样的工作国家已经开展,但法定必须做的项目比较少,最典型的是苯丙酮尿症,这种病在新生儿筛查发现后,给孩子喝特殊的奶粉,孩子就不太会受疾病的影响。

但很多疾病目前还做不到新生儿筛查,一方面是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太大了,需要在整个妇幼保健体系里推广,中间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好质控。

:让罕见病患者从出生就接受规范化治疗有多难

顾卫红:规范化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诊断,还需要有治疗方法。现在很多罕见病筛查出来后,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边远贫困地区,患病的孩子可能成为弃婴。所以,罕见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它还牵涉到很多社会科学问题。

:罕见病患者求医时,怎样才能少走弯路?

顾卫红:第一,看病时,患者要把自己的资料整理好,按照时间、名称分类整理,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好,这很重要,但实际上很多人不容易做到。

第二,在就医前要做些功课,提高效率,比如怎么找对医生,可以从一些好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查找比较可靠的信息。

:普通医生可以为罕见病患者做些什么?

顾卫红:从资源配置来讲,罕见病的医患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实际上,普通医生和罕见病专业医生是没有边界的。对于一种罕见病,一个医生之前从来没看过,就是疑难病,但看过一次并尽可能弄清楚,再遇到第二次时,对他来说就不是疑难病了。

医生要终身学习,面对疑难病时,多读文献,多思考,多请教,尽量弄清楚,不要笼统地给一个诊断如“待查”。参与疑难病的病例讨论很长见识,同行之间的有序合作转诊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罕见病患者是孩子,对照顾他们的家长来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顾卫红:有些孩子,小时候父母出去打工,被照顾的不多,后来长到几岁了,父母才发现孩子有点不正常,其实孩子已经不是刚刚发病了。

明确诊断后,家长需要对这个病尽量充分了解,知道疾病的自然病程是怎样的,孩子会出现、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么去照顾孩子,尽可能避免因为疏忽或“不知道”导致继发性问题。

:普通人在与罕见病患者的相处中可以做到哪些事?

顾卫红:最基本的就是要平视,不要把罕见病患者当成另类。有些疾病会影响人的外型、长相、走路姿势,有些患者会坐轮椅。比如共济失调患者,走路像企鹅,因为无法面对人群的目光,就留在家里了,从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大家都是人,人人生而平等,所以不要用那种奇怪的目光看患者,或是指指点点。其他的事情不能特别要求大家去做,比如帮助病人,但起码要做到平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关注健康领域大公司、重要事件、行业动态、人物,微信号:jrrgwanyi,邮箱:zhangl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