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杀岳飞:绍兴和议的一环

傅北宸2023-02-22 09:56

傅北宸/文

南宋立国如飞盘之投累卵之堕,存亡尽取决于金国,至少这在宋高宗赵构看来是必然如此定而不易的。纵观上半部的南宋史,如吕思勉所说,就是一部和金国的交涉史,所以它的总路线,只有一个字就是“和”。同一个对象,五百年后的崇祯对女真清国的总路线是“抚”,时代不同,但所见所持的完全是一码事。

“和”与“抚”都是字面游戏,大家心知肚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割地赔款才能换来边境安稳,继而过上从容甚至悠游的日子。战争与和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设若没有战争相持,割地赔款是决然换不来和平的,何时该战何时谈判,貌似是个利益最大化的技术问题,但苦于没有衡量标准,一切就要辩论,这正是南宋主战和主和两派纷争不休的所在。两派纷争的结果,以主战派大将解职、岳飞被杀结束,主和派的秦桧独相则坐稳了十八年。

正如战争是和平目的一样,杀的目的是止杀,但主和派开启杀衅而带来历史的雾霭一直弥漫到现在,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深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甫一回顾则扑面而来。

陆游《关山月》的第一句是“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这里所谓的“和戎诏”就是诗作十五年前南宋朝廷发布的跟戎(即金国)讲和的正式诏书文件,该事件史称绍兴和议,是南宋初期的里程碑事件,此前宋金双方交战十余年,战火频仍,兵民不息。此后直至金海陵王发疯的20年间,宋金之间相安无事。

和议的主要内容大致是:

1、金国承认宋国,册封赵构为宋国皇帝;宋向金称臣。

2、宋金两国东起淮河中流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属宋北属金。

3、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

世上所有的谈判结果都是桌面上的,而桌底下的博弈才是交易实质。战争的谈判背景,无一例外都是实力的不相上下。双方差距过大的话,实力强的一方毫无疑问是必然要吃掉实力差的一方的。绍兴和议就是这样的背景。

宋徽宗

《宋徽宗: 天下一人》
[美] 伊沛霞 /著
韩华 /译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北宋灭国,赵氏皇室被金国依照名册按图索骥逐一捉拿。伊沛霞的《宋徽宗》记载,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金军返程回国的时候,随行的宋俘包括徽钦二帝及两重后妃将近15000人,单是充金女(赔款不足以此抵充)就有11635名,包括“129位公主和高级嫔妃、451位低级嫔妃或近亲宗室、1241位远亲宗室、1083位宫女和宫中歌舞伎、2091位近亲宗室的妻子、2007位远亲宗室的妻子、1314位妓女和3319位官员或贵戚家族的女子。”这几乎是涸泽而渔的情形,但遗漏的也不是没有。除了寥若晨星的几个远支赵性男,赵光义一支的余胤,金国网罗之外徽宗的嫡亲只剩下他的第九子:21岁的康王赵构。

巨变排山倒海突然到来,几乎令所有宋人措手不及,事实上,那几天宋朝已经算是亡国了。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中说“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这在彼时,恰就是赵构所面临态势的写照。东京城破半年之际,赵构于河南商丘应天府衙正厅即皇帝位,改元建炎,从此南宋王朝的草台班子正式成立。事到如今,赵构以皇帝身任性江湖是不行的了,像鲁肃当初对孙权说的“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降曹。”换句话说,就是行就行不行也得行,这可怜的星星之火必须点燃漫天遍野散落的湿柴草。

岳飞传

《岳飞传: 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新版)》
邓广铭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4月

南宋草创之初的几年,赵构的行踪像现在的那句热词“一直在路上”。从归德到扬州、从扬州到杭州,从杭州到越州,从越州到明州,一路狂奔,甚至在建炎三年的腊月中旬弄了20艘船从昌国 (今浙江象山县)起锚,在海上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直到建炎四年四月才上岸。如此长时间的海上办公,都是为了躲避金兀术(金史称完颜宗弼之本名),他发动了一场宣称“搜山检海捉赵构”的点名追捕战役。

灭北宋后的几年中,金国部队频频南下攻城略地烧杀抢掠,而所经行防地的宋朝守将,如守建康的杜充、守镇江的韩世忠和守江州的刘光世,不是望风而降就是不战而逃,致使这条直到中华民国都称“长江天险”的战略要地被金兵无视般地长驱直入。赵构意识到,这个“建炎”的年号不吉利,沮丧的很。原本想效法先贤,汉光武帝开基年号建武,本朝太祖立国年号建隆,宋为火德当然是炎——“建炎”既寓开创又兼中兴,不两全其美么?结果不但中间插一个月的明受(苗刘之变赵构被迫退位后又复位,期间立其子为帝),而且改元以来遇到的所有事情不是火烧屁股就是火燎眉毛。赵构发狠决定建炎这个年号死活不能用了,第五年就必须再改。

建炎四年,前御史中丞秦桧从金国被放回来了。

康和糠同音。赵构在北宋被封王号为康,康喻充盈安乐;毛泽东诗句“孔学名高实秕糠” ,糠喻谷糠烦碎,同音却完全不同义。而《说文解字》说,康糠是会意字,同义。这个文字戏巧恰能说明,赵构和南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渡江之初的草台和狼狈不必说了,后来呢?我们也能看到,赵构的胜利由微而著,赵构的武装也是由弱渐强的,甚至赵鼎愿景中的两国疆界也从长江向北大扩变成了淮河。就战役而言,出现了黄天荡、和尚原、顺昌和郾城等为代表的给金国上大课的胜利,甚至都总结出了“中兴十三处战功”,这些都给了南宋强心针般的提振;就部队而言,水陆并陈,家军蜂起,能战之旅数十万属;就将帅而言,有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张俊、杨沂中等,南宋甚至官宣了“中兴四将”;就内部环境而言,群起的各路盗匪全部被剿灭,以山河纵横的先天优势赢得了广阔的大后方,泉粤等地的资源汩汩不断的提供保障……南宋人民是最好的人民,第一好处就在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闻风而遁到分庭抗礼,时过经年,南宋飞快的变脸,变得连粘罕、兀术这样的灭宋先驱都不有点认识了。

宋史

《宋史》
陈振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绍兴和议之前,是南宋军在各个战场上几乎都取得胜利,金军渐次北退的时候。遍翻可考史料即可发现,绍兴之后的每场战役,南宋军甫一获胜,诏旨随之而来,内容大多是“彼必猖獗”、“尚思困兽之斗”、“宜且班师”,有的干脆是“措置班师”之类的话,风格统一,照应不爽。甚至未开战之前,赵构就用“手札”和密旨相结合的翻覆手法指示前线,令将领无所措手足。

比如绍兴十年六月,金军犯东京,赵构派朝臣分别去前线的岳飞、韩世忠和张俊部“计议军事”,分别带去诏旨和密旨,给岳飞的诏旨是委任全权相机行事,而密旨则是“并不可轻动,宜且班师”,想来和给韩张的差不多,因为朝臣李若虚支持岳飞进兵,岳家军在之后连克陈州、郑州、洛阳、临颍、郾城、颍昌等地,前锋进逼东京的时候,发现侧后翼呼应的张俊部队已经从亳州撤回庐州了,而亳州初战是大捷的,想必这就是密旨的“宜且班师”了。张嵲的《紫微集》在卷二五的《为张俊乞赏缴奏》一文中论及此事时说道:“全军而出,仅能取已降之宿、毫,又不能经理,复不俟命而擅退师,使岳飞军孤,敌人复振,此俊之罪也。”

败退合一,败了自然退,而胜了也退就有其必然的原因。原因当然在赵构,他不会向任何人公开理由,可史料会说话。

绍兴,是建炎四年底改元的年号,彼时赵构奔窜至越州,没来由的忽然龙心大悦,居然有了“绍祚中兴”的想头,就把绍兴作为新元开纪,所在的越州也改为绍兴城,这个称呼一直保留到现在。绍就是继承克承皇统,兴就是中兴的意思,这次改绍兴了会好些吗?

此前,从扬州奔窜越杭的路途中,赵构就给金将粘罕写过四五通乞求投降的信,语极哀恳,愿取消国号帝号,甘做金国治下的一个藩属“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但粘罕置之不理;建炎三年( 1129 )赵构从明州逃海时,留御使中丞赵鼎在岸上迎接兀术的使者,试着磋商划江为界,但金使未来,该事未能实现。过往的这桩桩件件都在让赵构形成一个总结——即使有意跪拜,还得看自己有没有这份机会。生存都是问题,何以绍兴?对于赵构,能好好活着就是绍兴了。活着的机会来了,死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就是秦桧归来。

其实,秦桧早就回来了,只是没见南宋任何人。邓广铭《岳飞传》载,建炎四年,金将挞懒(汉名完颜昌)率部由山东南犯淮南,秦桧任随军转运使,秦妻王氏和奴婢同行。攻打楚州时挞懒向城内散发劝降檄文,而檄文起草者也正是秦桧。

同年十月,秦桧又以徽钦随行官员身份回到临安行在,赵构得知旋即召见,事后他向人说,召见秦桧之后,喜得连觉也睡不着了。因为秦桧向他说他深得挞懒宠信,如宋降金自己甘效犬马,甚至连乞降国书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苦求多年而不得的机会终于来到,赵构当然兴奋。于是马上封秦桧为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即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又升为参知政事,同年八月升为宰相。这是多么灵验的一块试金石啊。秦桧应该是大才,拜相迅速但罢相也不慢,甚至赵构一辈子不想再见到他。难得的是秦桧在不长的时间内又圣眷优渥,由枢密使而二次拜相,且是独相,直到死一口气做了十八年。

赵构是终其一生都是以投降求安为绍兴的,无论是在帝位还是做太上皇,这个基本国策从未变过。秦桧再度拜相后不久,绍兴八年(1138)十月上旬,秦桧与赵构谈议和,秦桧说臣僚不足定大事,若陛下绝欲讲和成功,独与臣一人议,不许任何人干预,不然没用。赵构说好依你。秦桧说陛下再考虑三天。三天后赵构说和意甚坚,秦桧说兹事体大您再想三天,三天后赵构说欲和之意,坚确不移,秦桧才写奏札,请求明确做出“讲和”的决定,而且不许群臣干预。

绍兴四年(1134)魏良臣和王绘出使金国,金接伴官萧揭录就问他俩“秦中丞安否?”元帅左监军挞懒威胁二人说,你们一头讲和一头抵抗,会“为将臣所误!……本朝(金)事体秦桧尽知,若未信,且当问之。”这已经是赤裸裸地指明路径了。在绍兴和议之后,金屡屡向南宋严申一个原则:“不许以无罪去首相!”如那句“天下即朕,朕即天下”一样,在赵构眼中,秦桧就是金国,金国就是秦桧,秦桧一日不死,赵构这身湿棉袄就一日脱不下去。

至此,再解释岳飞之死还有意思么。

金国对秦桧赵构共同体是放心的,同时也并不认为有了成功的潜伏者他们就万事大吉。地下工作的基本底线是绝不能到地上,公开的动作是该他们做。在赵构遣使乞降的几番往返后,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初七日,兀朮在给赵构回信中说“……其间在不可尽言者,一一口授,惟阁下详之。既盟之后,即当闻于朝廷。其如封建大赐,又何疑焉。”信中“不可尽言者,一一口授”的就是桌面下的事——口述给宋使魏良臣的,这个口授无疑比信里写的都重要。

那是什么呢?

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卷末记载了一则轶事——查籥尝谓人曰:虏自叛河南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干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桧于是杀先臣以为信。邓广铭据此判断,上述就一定是兀朮口授给魏良臣的其中一事。

尽管岳飞精忠报国,尽管廷议民意汹汹,尽管“莫须有”,但岳飞必须死。这个注定的结果谁也改变不了。《宋史•刑法志》(二)明确地指出,岳飞父子和张宪的冤狱,完全是由秦桧矫诏(假传圣旨)所造成的,“飞……死,桧权愈炽,屡兴大狱以中异己者。名曰诏狱,实非诏旨也。其后所谓诏狱,纷纷类此……”一个矫诏,一个愿意(或不得不愿意)被矫诏,夫复何言。岳飞被杀,绍兴和议最终达成。

既然事实已成,再抗议毫无意义,投献秦桧就成为主流。青史留名的代表是黄州知州曾惇,他的大爷(伯祖父)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惇本人是诗人,就一口气写了十首诗《书事十绝句》投献,阿谀秦桧是堪比裴度的“圣相”,其中一首说:“淮上州州尽灭烽,今年方得喜和戎。问谁整顿乾坤了?学语儿童道相公。”不明就里的人,必然以为这描述真的是和谐社会极乐世界,而事实上和议初成哪里能马上看到效果呢。

和议过了六年之后,绍兴十八年八月癸丑( 1148年9月12日),赵构对秦桧说:“朕记卿初自虏(此字据《宋史全文》校改)归,尝对朕言‘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遂首建讲和之议,朕心固已判然。而梗于众论,久而方决。今南北罢兵六年矣,天下无事,果如卿言。”老怀甚慰的表情俨然纸上。

毛泽东读过《宋史·秦桧传》后说:“宋高宗、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宋高宗赵构。”他很赞成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中那句话“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个问题反过来说也成立,赵构有何能让金国容他偏安呢?那也是明知秦桧是汉奸,但就需要他来做掮客的。明明是两个人害死岳飞,岳王庙前为什么单跪了秦桧,没跪赵构?说到底,皇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否定了道德的基础皇权就随之丧失。如跪了赵构,则不但岳王庙祭祀不成立,秦桧的汉奸之名也不成立了。

政治就是这样一个魔方,能做各种变化,但变化的规则是由里面的机轴结构决定的,而机轴结构在玩儿魔方时不可见。岳飞冤案是整个绍兴和议过程的一环,同理,案件的平反也基于其他需要。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十月丁卯(28日),金海陵王毁约南侵。为鼓舞军民抗战士气,赵构发诏令一批罪犯子孙家属解除流放,该批共4人,分别是:蔡京、童贯、岳飞和张宪。岳飞冤案平反的第一步走得实在是太滑稽了。

海陵王南侵在长江防线被阻断,同时金国内乱,这场闹剧式的战争如退潮一样收场。这或许在某方面提示了赵构,他需要急流勇退了,至少相比乃父退得体面得多。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初十,赵构效法父亲徽宗赵佶,禅位给皇太子孝宗,自己做太上皇;赵佶做太上皇居龙德宫,赵构做太上皇居德寿宫;宋朝的两任太上皇都不住大内,龙德宫是赵佶潜邸端王府,赵构潜邸在敌占区,德寿宫只能选别人的府邸。

这个别人就是秦桧。

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初一,时在1145 年 4 月 24 日),赵构赐第甲一区给秦桧做新宅,宅基自选,临安府营建。秦桧选了望仙桥附近的一块地方,望气者称该地“有葱郁之符”。当月建成秦桧就搬了进去,住了十年,直到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死在那里。坊间一直传闻这里有王气,传到赵构耳朵里,该处宅院旋即被收回,这已经是秦桧死后七年的事。秦桧既死,宅院已收,王气也自然为赵构所用,禅位的太上皇住在这里吸收王气不更稳妥?于是这里成了德寿宫,赵构可以悠游度岁月了。

德寿宫八百年

《德寿宫八百年: 追寻南宋风雅再现宋韵精髓》
周华诚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10月

国史上做太上皇的屈指可数,而以太上皇身份臧否另一位太上皇的,却只有乾隆一位。巧的是,乾隆是满人,正宗的女真人的后裔。乾隆写诗说赵构“德寿图安卑漫论,绍兴署逸鄙须捐”,贪图安逸无足道哉,这句把卑鄙俩字用到了对仗位上,蔑视的神态破纸欲出。他不否认,赵构的太上皇比自己排场安逸。

在最近出版的《德寿宫八百年》中,作者周华诚记载了乾隆探访德寿宫遗迹一事,颇具喜感。乾隆在1751年下江南,到杭州曾专程探访“梅石碑”,彼时碑已断残而芙蓉石尚在,他感慨赋诗“此日荒凉德寿月,只余碑版照蓝瑛”。乾隆回京后,设法把芙蓉石运到了圆明园并高仿了一块梅花碑相配,安置在清虚室前,而他念兹在兹的芙蓉石,不过是赵构德寿宫藏蕴的千万分之一。

赵构在德寿宫住了26年,是国史中最成功的太上皇。如只说安逸是不对的,“一月四朝”的孝宗就是即位整一个月(绍兴三十二年七月初十)的时候,在德寿宫领赵构旨,办理了岳飞的彻底平反一事,现在深入人心的岳武穆封号,也是在这里商定的,这是赵构为绍兴和议填的最后一个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