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文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舒适的家,或者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然而时光倒流五百年,落地这样的想法简直难以想象。从家的设计可以窥见出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在不同语境下,“舒适”与“隐私”的概念也有所改观,其背后也可以推敲出个人层面的情感细节。建筑学家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 (Witold Rybczynski) 的作品《家的设计史》,从宏观到微观梳理了从中世纪到现当代近五百年以来的家居生活史,通过反观历史审视当代家居生活的弊端。
家居生活的进化不是一朝一夕的。17世纪民众大而化之地将舒适和隐私相对等,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促成居家生活的向往;18世纪讲究休闲安逸,方便挪移的小型家具应运而生;19世纪灯光暖气通风齐上阵,科技推动革新,时尚锦上添花;20世纪触手可及的便利和高效,离理想家居生活又迈进了一步……
构筑人类舒适的居所始终是室内设计的初衷,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师颠覆传统,将视觉维度作为判定舒适与否的依据,固然有失偏颇。在一个后现代的家庭中,一切从简,高速运转的机器就是这个家的主旋律,虽然科技感十足,但却少了过去温馨簇拥的家庭氛围,失去了很多富于人情味的内涵。
原始之家:行走坐卧绝非易事
在所有的历史中,有关人类生活的历史最有趣,这种历史有着能让时光倒流,让故去之人复活的魅力。自从有了“家”的概念,人类便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打造一个宽敞自由、随心所欲的多功能居住机器。从中世纪家具取之于自然,到维多利亚时期的博物乐园,再到当代人运用自然元素构建简约、低碳之家的构想,对于家的理念也在淘汰与翻新中不断地进化。
中世纪时期,大多数人缺乏私人生活,所谓的床,是以布袋装着稻草铺成的,卧室可谓名副其实的窝棚,以木箱搭成的托板床也经历了数百年长盛不衰。直到都铎王朝时期,四柱床才在贵族家庭中出现,不过多人共享一张床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直到维多利亚时代,男女有别和隐私焦虑才促使私密卧室得以流行,一切秘而不宣的个人行为都在此展开。家具陈设趋于繁复的同时,房间区域划分也呈现出专门化:会客室、起居室、接待室、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卧室。
原始的家里不仅难以躺平,就算坐着也没有专门的地方。在椅子发明之前,人们都习惯了席地而坐。古希腊的克利斯莫椅已然是人体工程学座椅的雏形,中世纪的椅子是象征着权威和身体规训的符号,之所以椅背拉高、椅座平直,是因为坐在那里的王孙贵族就是让人仰慕的,所以也只能正襟危坐。当椅背的设计稍微倾斜,扶手也有曲度改观,无论斜靠还是背靠都不再有拘谨的感觉,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玩牌,促进了休闲意识的觉醒。女士钟爱的躺椅、扶手椅、安乐椅散发着慵懒气息,风行一时。从大众选择不同材质的座椅上也可以看出季节的变化:夏日度假随行带帆布椅,冬天炉边阅读,安乐椅是最佳之选。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体量小、方便移动的书桌、床头柜、游戏桌、写作台、咖啡茶几也应运而生,也是女士首选的款式。
作为家的门面,客厅的装潢布置彰显着屋主人的品味,贵族有专门的会客厅,还出现了一些诸如吸烟室、沙龙、阅读角等客厅的衍生室,以满足个人娱乐休闲的需求。在装饰风格上,追求异域情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阶层,颓废堂皇的罗马式、沉思忧郁的哥特式,亦或维多利亚时代的艳俗习气,看到航海风可以联想到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新港。这些繁复的装饰在20世纪极简主义之风袭来时才得以矫正,王尔德一场以“屋舍之美”的主题演讲就主张告别机器制造的浮华,回归到极简之美。
厨厕浴室:被忽视的文明死角
在中世纪,宗教净化成为崇尚艺术美、对生活颇为考究的贵族阶层洗浴的一种重要仪式,然而当时住宅普遍没有浴室,这也是最令当代人匪夷所思的。公共浴室则被视为社交场所,人数众多且无男女分隔,他们除了清洁身体,还在一起畅谈、饮酒,不亦乐乎。到了16世纪,浴室已经沦陷为妓院的代名词。判断一个城市文明与否,只要看坐落于其中的图书馆、菜市场、公共厕所。家作为城市的微缩景观,浴室与厕所即成为验证其文明程度的参照。乔治王朝时期,浴室终于在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还并非一个独立的房间,而仅仅是卧室的一隅,可见整个社会对个人的沐浴与清洁还不够重视。直到19世纪中后期,浴室风格因罗马接管技术的引入而装修成“罗马式”的,随后热水器的入驻、独立淋浴间的开辟以及艺术化的装饰才逐渐从美国传到欧洲,维多利亚时代庞贝式的华丽炫目也进化为20世纪90年代将功能与美学相融合斯巴达式的简约风。
尴尬的是,家中不只有浴室这样一个无处安放的必备空间。中世纪,做饭的火堆居于整个房间的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等级制度的划分,贵族阶层越发看重生活的质量,浑身烟火气的仆人、厨师就被清退到了地下室或是家之外的其他地方。正如罗伯特·布里格斯在《乡间宅第之要素》中所说的,“房子里最重要的地点就在厨房和毗邻的食品室,其他房间的配置都得以此考量。”步入20世纪,厨房才在家中逐渐得以回归。食物的味道才是家的味道,开放式的厨房更是打破与餐厅、洗碗之间的壁垒,创造出烹饪与就餐的社交场。也正是在此时,抽油烟机应运而生,与冲水马桶在去渍排污上肩负起了同样的责任。
《家的设计史》
[美] 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 /著
谭天 /译
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
从木材泥炭火到烟雾呛人的壁炉烟囱,从壁炉暖气再到全年恒温调节装,从蜡烛、煤气灯到灯光照明, 从排烟通风到空气净化器,从尿壶到抽水马桶……一个家的建构与演化经历了从简陋到齐全,再从繁杂臃肿到返璞归真的“加减法”,保温隔热、降低噪音、防水防潮等绿色材料的运用提高了家的舒适性的同时,更有智能化的装备,摆脱工业化的固定模式,实现对房屋未来可变性的预见。如今,集成住宅的悄然兴起已经为未来的房屋增添了若干功能:太阳能发电与控温,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等等,现代化的环保节能使绿色居住得以实现,在资源极具压缩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家庭女权化:经营一个家不亚于管理一间公司
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在谈到中世纪时说的,只有极少数特权阶层才能享有健康、财富和高品位的生活,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见那个时代的人享用一件毛皮大衣、一盆旺旺的炉、一张舒软的床与一杯葡萄酒是多么不易。当时大多人家的居住状况极其恶劣,没有像样的家具,摆放全无章法,排水系统等卫生设施糟糕透顶,房间不存在隔间,也无特定的功能划分,白天起居室晚上变卧室,将一物多用发挥到了极致,如家具(mobiliers) 一词所呈现的,因地制宜拼接拆卸,储物的衣箱也可当作椅子,甚至拼成床,用餐时写字台变饭桌,俨然当代宜家初具规模。屋子里人来人往,烹饪、进餐、娱乐、睡觉都在一室,毫无隐私可言,直到20世纪,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
著名的蓬巴杜夫人在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辅佐路易十五数十载,成为宫廷服饰和室内装潢的风向标,她上位即一改路易十四时期的严肃呆板,将女性独特审美渗透到宫廷设计中,从洛可可的精致细腻散发出的脂粉气就能略知一二。她在乎享受与体验度,引进灯饰、轻便家具等时尚新品,座椅也更为人性化。宫廷贵族的品味逐渐渗透到了布尔乔亚阶级,引得他们争相模仿上流社会,形成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风尚。家庭女权化加速了家居革命,她们不再雇佣仆人,对家务亲力亲为,厨房在家里的地位大幅提升也能反映出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她们掌权的地盘,制定一套家庭生活法则,有权将嗜烟如命的丈夫赶到专属的“吸烟室”。
社会精英布尔乔亚的家赏心悦目又舒坦贴心,单纯朴实不喜挥霍的气质决定了冷静温和的行事风格。他们的家兼具居住和工作使命,商业活动和居家生活并行不悖,但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动用屏风、窗帘、床幕将生活与工作区域做出区分。当家的公共属性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注重亲密隐私,传唤铃以及食物升降机的发明初衷就是为了保持主仆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层面上,布尔乔亚时代女性的付出功不可没。家庭主妇心思缜密,深谙空间的合理利用,创意频出:在厨房没有碗橱的情况下将器皿上墙,在清洗槽底下摆洗衣粉,玻璃推拉门分隔开厨房与其他工作区。机械和电动化省时省力提高家务效率,化解了家庭矛盾,幸福指数爆棚。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自动化电器大行其道,AI时代机器仆人的入住指日可待。
忙于社交的男性像是家里的过客,在他们看来,家是一个可以完全放松,将俗世抛之脑后的所在。而对于女性而言,家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场所,绝大多数家庭主妇包揽了以厨房为中心的家务琐事。她们入住时青睐内置式家具,不占地方,无需搬动,而且也容易清理。不可否认的是,打理一个家无异于经营一家公司,即使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家的终极意义:屋主人精神世界的故乡
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家的意义不再仅仅是遮风挡雨、防御外来者入侵的庇护所,而是彰显屋主人个性及其精神世界的故乡。希特勒将其乡间的别墅称为“鹰巢”,丘吉尔自嘲他的宅子是“猪圈”。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奢求,因此伍尔夫才期待她只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简·奥斯汀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主人公芬妮·普莱斯很幸运,她拥有属于自己的“舒适窝”。
如她所写,无论在外界遭受多少不愉快,她只需来到这个房间,进行若干探索,或思考一些问题,就能立即寻得慰藉。她栽种的植物,她收藏的书,她的写字桌,以及她那些别出心裁之作,都摆在伸手可及之处。当身体不适,不能外出工作之际,只能独坐沉思之时,她总能发现屋内一物一件莫不藏有一段有趣的回忆。简·奥斯汀一生未婚,其私人生活也仅仅是在写信、缝纫以及家务上打转。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大致管窥到英国中产阶级钟情的乡间生活,在她的最后一本小说《爱玛》里,她阐释出了别具匠心的“英式舒适”:“这是一幅甜美的景象——看在眼里、念在心中都令人感觉甜美。英国式的葱绿、英国式的文化、英国式的舒适,这一切都呈现在明媚的阳光下,将抑郁一扫而空。”
家居生活的舒适随性与整洁与否关系不大,只和主人是否洁癖有关,清爽有序的书桌不如乱得里三层外三层来得宽慰。家居风格是从屋主人的精神世界中脱壳而出,多种多样的设计为现实中的理想家居赋能。《重庆森林》警察663的家是典型的香港小公寓,破旧但并不缺乏美感,复古神秘契合了猜忌的主题;侯麦电影里室内取景尤其考究,那里颇有居家杂志的休闲范儿,巴黎老派公寓特有的落地窗和室内挑高,纯白的法式硬装配以石膏线条,简约实用的后现代风格家具摆上艺术画和鲜花提升质感,少女感满满。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也一定对美式合租房记忆犹新,乱而有序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还多亏了理科男的强迫症和收纳癖才得以实现。对比美式的肆意随性,英式庄园的精致古雅在《唐顿庄园》里随处可见,雕饰家具的柔和曲线、红木地板、铜制床架和华丽服饰遥相呼应,壁纸、挂画、镜子尽显高贵的身份和家族的显赫背景,唤起都市人思古情怀的复归。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