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振宇/文
2月9日,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主办的汽车碳经济研讨会上,首个“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正式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表示,我国汽车制造业碳排放和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总量接近8%,如果进一步考虑上游产业链产生的碳排放,汽车行业碳排放量更大。
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对碳足迹的有效追踪。汽车的碳足迹涉及材料生产、整车生产、车辆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生命周期阶段。因此,即便是零尾气排放的纯电动汽车,也涉及减碳问题。CPP上某款中级纯电动轿车的数据显示,它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6.4吨,其中电池电芯的碳排放约为8.8吨。
据介绍,CPP平台采用企业申报+第三方核算的模式支撑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公示,覆盖所有在售5000余款(以销售款型计量)乘用车、零部件、车用材料等三类产品碳排放数据,包含产品碳足迹、碳减排量、碳减排措施、碳标签等10余项数据信息,下一步CPP平台将进口车逐步纳入公示范围,推动公示信息的采信应用。
追踪碳足迹不仅是环保问题,也涉及国际贸易。安铁成表示,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不断通过贸易壁垒,竞争保障法的政策法规,强化自身汽车产业的低碳竞争力,扩大其产品的全球化能力。
“国外的数据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中国汽车企业在相关关键环节,碳足迹的追寻和核算方面,因为缺少数据吃了很多亏,没有数据就按照国外同类型的标准数据进行替代,很明显对于我们出海,包括未来面对隐性碳壁垒的约束之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会打很大折扣。”中汽中心旗下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赵冬昶称。
2022年12月9日,新电池法在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内部达成临时政治协议,预计将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通过立法程序。届时,不满足碳足迹、回收利用、尽职调查等系列要求的电池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将不允许进入欧盟市场。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跻身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欧盟是中国汽车出口重要的海外市场,其中比利时是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家。同时,欧盟也是中国动力电池的重要市场,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中国电池厂商均已在当地建厂。
在碳中和目标下,碳资产的重要性凸显。欧盟在2005年设立了全球首个碳交易市场,即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的报告,欧盟以27.8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价格居全球首位。
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开始陆续在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重庆、湖北、福建、四川等地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2021年7月16日,上海作为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
“我们汽车行业现在不属于强制减排的范围,但是迟早可能会加入全球自愿减排的大潮当中,有了数字化的支撑,自愿减排才有重要的基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
此前,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开发碳资产。网约车公司曹操出行设立了“曹操碳银行”,根据曹操出行碳减排公式测算碳减排量,而碳减排量将转化为碳资产,用户可利用这些碳资产在“曹操商城”中置换出行优惠权益。2021年,新造车企业蔚来也发布了“Blue Point蓝点计划”,帮助用户进行碳减排量的认证和交易。
除了碳资产本身,汽车行业减碳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裁业务团队高级顾问刘正均认为,绿色材料现在有巨大的投资价值,可以去挖掘,新型能源、回收再制造、碳捕集及碳利用技术、负碳技术等,也都有投资价值。无论是当前和未来,投资空间都是巨大的,投资的级别都是上万亿级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也表示,“‘双碳’每年的资金需求,我们向联合国报的报告当中给出的是每年3万-5万亿的资金需求,可能汽车行业至少占到五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至少是万亿级的市场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