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玉娟 ChatGPT的这把火,烧得愈发旺了。
不只是谷歌与微软两大海外巨头在展开角力,以百度为首的中国厂商也加紧步伐,提速入局,甚至像云从科技、汉王科技等在内的个股,纷纷凭“ChatGPT概念股”实现着股价飙升。
ChatGPT热度高涨,而个股的借势炒作,很快引发监管侧注意,2月8日晚,云从科技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汉王科技也收到了一封关注函,被要求说明其关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NLP)”的业务具体产品等问题。
2月9日以来,上述概念股股价均持续回落,就市场上因ChatGPT催生出的泡沫现象,当天下午在与搜狐创始人兼CEO张朝阳进行的一场直播对话中,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丝毫不避讳提及,“搭不上(ChatGPT)这班车,有可能被淘汰。”但他也认为,拥有技术积累的企业才能搭上这辆车,“没有在服务器、算力上投入,也没有AI团队的企业,宣布入局都是在蹭热度。”
谷歌首战失利
仅用时月余就实现超亿级用户,ChatGPT的火爆程度,备受产业关注之余,大家更为期待的是,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占据绝对性优势的谷歌,何时应战?
深入前沿科技领域观察研究的作家陈根,在知悉了ChatGPT的技术路径后,对照谷歌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他认为,“挑战即使不能成功,也至少打成平手。”这并非他一人之见,记者采访获悉,外界普遍认为:谷歌一旦放开手跟进ChatGPT,很容易就能做到。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2月9日凌晨,谷歌在法国巴黎举行公开活动,对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进行功能演示,期间,这一被宣传为“有问必答”的机器人,却在问答过程中出了错。
对于Bard的“不完美”表现,谷歌发出一份声明表示,“回复凸显了严格测试过程的重要性”。谷歌首次对战ChatGPT告败的同时,在国内AI企业深势科技工作的王小佛还看到,“谷歌核心业务在被反垄断调查,无人车进展不顺,云业务千年老三,DeepMind盈利遥遥无期,最近还因裁员导致人心惶惶。”
王小佛早前在硅谷从事早期投资,曾投出了用NLP做商业化产品的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谷歌,他用“腹背受敌”一词来形容这个硅谷巨头的现状,“这一时候,难免会有动作变形。”
深究谷歌首战失利背后的原因,到底是谷歌的核心算法有问题,还是它着急上线引致开发过程出现问题,抑或有其他问题,王小佛觉得,“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事情还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显然,谷歌的表现传导至资本市场,反应更为直接,其股价一度跌超8%,市值更是蒸发了超千亿美元。
“之所以会引发投资者这么大的反应,核心在于大家的期待。”陈根在对谷歌挑战失败感到意外之余,也认为这给国内的投资者“提了一个醒儿”,当前依附于ChatGPT概念炒作的公司,在技术层面是否有谷歌的优势?
风口之下
在陈根看来,毫无技术根基,纯粹参与炒作的公司,最终会被“打回原形”。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发生在去年那些活生生的案例,不少公司借助元宇宙概念进行包装、炒作,却因不具备真正的技术条件和实力而“昙花一现”。
诚然,ChatGPT引发的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陈根希望身处变革中的产业参与者,都应以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正视技术差距,在新技术趋势中寻找自身的优势。”
张朝阳也有个人的理解,“ChatGPT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他看来,这一积累过程既要求机器算力增长,还包括深度学习、数据回归算法以及算法的进展积累等。
“算力要有多少服务器,知识库及标注数据(多少规模)等都是问题。”张朝阳建议,没能力解决以上问题的公司,要谨慎跳上风口,避免造成资源消耗,相反,在AI人工智能及搜索方面具备相应能力的公司,他倒觉得应有所准备。
推出ChatGPT的OpenAI,背后金主是微软,“微软有Bing搜索引擎”,加之随后响应的公司是谷歌和百度,这些公司的共同点都是具备搜索引擎能力,在周鸿祎看来,这类公司也是最有机会搭上ChatGPT这班车的。
要知道,搜索引擎的爬虫每天在全网的网页中爬取信息,人类的知识库又存在于网页中,搜索引擎为了让人搜索时更容易找到相应的排序,会做大量的自然语言处理和人类知识的标注,“这些都是做GPT模型的必备基础。”周鸿祎指出,ChatGPT模型只是GPT这一AI大模型中的一个子模型,其问世宣告了算力在对人类自然语言充分理解下,有可能带来新的工业革命。
诚然,搜索引擎公司拥有巨大的用户流量和用户每天丰富的搜索词,可以反复对AI模型进行训练和修正,但其是否有很多的服务器集群以拼算力,以及在AI大模型上进行调试训练,也决定着这类公司能否抓住这一产业变革的机会。
究竟谁能做出中国的ChatGPT?周鸿祎只表示,360不放弃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追踪,他发现“GPT模型走了非常难但是长期主义的道路”,不只是技术存在难度,他认为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区别于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的“曲高和寡”、“离人特别远”,现今ChatGPT构造了一个好的应用场景,“你打入一个问题,它能给你一个回答”,在他看来,ChatGPT切入的办公场景贴近大多数人日常的刚需和痛点。
ChatGPT在进化
自ChatGPT发布之后,旷视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每天都在体验,“我关注它的逻辑能力,而不是知识容量,后者传统搜索引擎也可以做到。”
长期使用下来,张祥雨发现,ChatGPT多轮对话、语义理解的能力很强,语言逻辑流畅,并且在高阶的指代关系推理、思维链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常识建模、数学逻辑方面较为欠缺,尤其对数字的敏感性(比如大小关系等)不强。
“总体超出预期。”接触过很多语言大模型的张祥雨,在ChatGPT出现后,向记者表达到,“感觉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
周鸿祎也在直播对话中分享了,与ChatGPT聊天后的最大感受。“很多问题,它虽然言之无物,但是回答的却是滴水不漏。”
由于ChatGPT并非机械地给出搜索答案,反倒会说一些“正确的废话”,这一点让周鸿祎认为它更像人类。
王小佛曾使用过OpenAI研发的具备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大型语言模型GPT-3,“感觉一般”,这让他在ChatGPT推出伊始,并没抱太大希望,但令他意外的是,凭着猎奇心理使用,如今ChatGPT基本成为他的“生产力工具”。
采访中,王小佛讲起了ChatGPT令他“彻底上瘾”的过程,“我让它写一个‘关于康德的说唱’,它一开始不愿意,我还得哄着它,才会给我写。”这种交互体验让他明显感觉到,ChatGPT翻越了某个“阈值”,可以称为“智能”了。
从ChatGPT-1到ChatGPT-3,陈根关注到,其神经网络参数已经从1.17亿个扩展至1750亿个,这种进化,让他预判,ChatGPT将在未来带给人们超预期的变革。
其实,陈根的认知也是建立在他深度体验ChatGPT后,“我跟它展开的第一个对话是‘是否知道Kevin Chen(我的英文名字)’,它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后还表示了‘非常抱歉,全世界叫这个名字的人太多了’。”
待到将亚马逊上关于自己的介绍资料发给ChatGPT后,陈根看到ChatGPT快速学习后,还能基于信息给出了对他的评价。当陈根与ChatGPT讨论起未来写一本关于它(ChatGPT)的书时,ChatGPT甚至能给出一些客观建议,“从智能程度看,它呈现出了我们设想中人工智能的模样。”
采访中, 陈根不禁感慨,“ChatGPT真正开启了从人工智障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变。”作为参照,他认为会对当前产业领域所有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科技企业投入技术研发资源,建立一个像人类大脑般的AI模型并不难,但陈根觉得,“要让这个大脑模型具备人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国产厂商们而言,他认为最大的挑战已经不是,“我们在人工智能研究的理论阶段有多先进,而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互动应用层面,真枪实弹的较量。”
张祥雨同样认为,ChatGPT是在底层数据、核心技术、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称得上“里程碑式的AI产品”。据他介绍,AI要能完整模拟人脑,大概有“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知识/记忆”这几个模型,而ChatGPT在AI语言大模型的核心技术基础上,不仅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还让AI学习全互联网的知识。
“在决策和知识等环节实现较大突破,ChatGPT基本做到了。”在肯定之余,张祥雨也告诉记者,相较人类经历漫长进化周期后,所具备的在物理世界的生存能力和基础运动能力,“这是一种更难学习的智能。”
无疑,火爆的ChatGPT,在给一众厂商带去思考与挑战的同时,它自身也在面临更多可能的进化挑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