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央企2023年的主要经营指标考核,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最新一年将把央企的经营指标体系,由原有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即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并继续保留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
2月1日,一家电力央企的子公司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通俗来说,原有的净利润指标考核,就好比是“摊大饼”,他说:“以前考核的是利润额的绝对值,我可以通过堆低效的项目来把利润额完成。”现在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相当于把大饼中食材和好的东西挑出来,把饼摊得小一点,把投资质量提上去。
另一家能源央企子公司的计划发展部负责人也观察到了上述经营指标体系的变化,在他看来,未来自己所在的企业会逐步转型,投资风向会产生新的变化,例如会降低传统行业的投资,增加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投资的比例。
对于上述经营指标体系的调整,《国资报告》2023年第1期刊发的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袁野的署名文章《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推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表示,将净利润调整为净资产收益率,主要考虑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衡量企业权益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期进一步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身处天津一家央企新材料基地建设现场的财务负责人则认为,此次调整,能扭转央企投资以往“大而不强”的观念,不再片面重视规模。
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评价道,在整个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央企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本次的调整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传递了国企发展的一系列新的导向、新的要求。
提效率
从净利润到净资产收益率,国资委的监管思路正在发生变化。
2020年,监管层首次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包括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21年,为引导中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完善为“两利四率”。
此次最新调整的“一利五率”,首当其冲便是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在原有的“两利”指标中,保留了利润总额指标,袁野在《国资报告》2023年第1期刊发的署名文章《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推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表示,这样调整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利润总额包含净利润和上缴税费,能直观反映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同时,利润总额也是劳动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体现对GDP的贡献。
对于与利润总额较为同质化的净利润调整为净资产收益率,主要考虑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衡量企业权益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了国资委履行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的法定职责,体现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中央企业资本回报质量的要求,符合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导向,有利于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加快“两非”“两资”剥离处置,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净资产创利能力和收益水平。
上述电力央企子公司的负责人换句话说,就是在“提效率”,以及“提高投资质量”。
他分析道,具体来看,以前自己所在的企业投资项目,更关注投资的质量,更多关注的是资产的增长,未来如果考虑净资产收益率,那就要注重资产和收益的比率,不能再一味追求大,以后要用更加谨慎的态度去选择投资项目,追求高收益和优质的项目。
落实到执行上,他表示,其实,此前也有投资项目的最低限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经过如今的调整,企业未来做投资时,会更加追求高收益。他举例表示,自己带团队的这几年中,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为了养活手下的人,低利润率的项目也会投,就是摊大饼,不排除堆砌一些投资回报不甚理想的项目,只要完成利润总额的目标就可以。
现在监管层的考核导向出现了转变,自己会更加注重高效益的投资项目,不过,从时间周期上来看,他认为还不会那么快体现出来,投资风向的转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后期会慢慢随着考核导向的变化,走向新的路径。
上述能源央企子公司的计划发展部负责人亦对自己所在企业的未来投资方向做出了最新预判,他表示,未来的投资偏向,传统业务的内容会逐渐减少,新能源和新材料方面的投资比例会逐渐增加。
他说:“我们不会在传统炼油的相关产业链上再铺大量的资金了,这个市场在逐步萎缩,以前单纯考核利润总额时,我们可能会更偏向传统业务,没有很注重投入产出比,现在要考核净资产收益率,那我们就会转向投更具备可持续发展且回报更高的新业务领域。”
要现金
除了净资产收益率的调整,国资委此次还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了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
这两个指标的分母均为营业收入,但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分子为营业利润,营业现金比率的分子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现金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结合,实现了财务三张主表的紧密耦合,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损益表观与现金流量表观的统一融合。
在国资委看来,考核营业现金比率主要是为了体现国资委“要有利润的收入和要有现金的利润”的监管要求,有利于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利于推动中央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基础上,更加关注现金流的安全,更加关注可持续投资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含金量”,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上述财务负责人表示,这些调整,体现出了监管层对央企现金流的重视。
他举例道,有不少子企业销售收入做得很高,但是账回不来,也就是现金回不来,形成坏账,影响现金流的存量和增量,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系统性问题。所以,未来更加重视现金流,并提高销售质量的考核导向,是大势所趋。
上述电力央企子公司的负责人分析道,从财务指标上看,必须要考虑现金流的利润保证倍数,也就是现金流要达成利润的多少倍,企业发展才能维系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同样,以前为了养活团队,他可能会接一些现金流不是太优的项目,现在指标调整了,未来不能带来现金流的项目,他就会多加斟酌了。
斟酌的方向将包括项目合作业主的实力,原有的合作诚信度等细化指标,他说:“反正以后那种单纯为了维护关系的项目,我就不搞了,我得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比如好不好收账,钱能不能回来,这才是与新考核要求相匹配的考虑。”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认为,用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的影响,更反映了企业的收入质量水平,有利于推动中央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基础上,更加关注现金流的安全,防止盲目扩张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
祝波善则评价道,设定营业现金比率这个指标,应该是本次“一利五率”指标体系中最大的变化,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环境中,企业不仅要有利润,更要有现金的利润。长期以来,还是有些企业利润指标不错、但现金流指标不佳的状况。而现金流指标不佳,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表示,这个指标的设定,可以促使央企不断提高经营业绩的“含金量”,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稳负债
从“控”到“稳”,国资委对于央企负债率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近年监管实践看,国资委坚持对资产负债率的考核很好地约束了部分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因此要继续坚持对资产负债率的约束。
具体来看,稳负债是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也就是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下”调整为“稳定在65%左右”,国资委的主要考虑是,当前既要保持中央企业稳健的财务结构,又要支持企业在经济复苏中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投资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基于此,国资委下一步对负债率管控将坚持“有保有压,总体稳定”原则,对处于战略投入期且本身负债率较低、风险可控的企业可以允许负债率适度合理上升,但对负债率高于警戒线和管控线,且投资方向不符合主业实业要求、投资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还要坚定不移压降负债率。
上述电力央企子公司负责人理解是,“控”是不能超过的意思,“稳”则表示可以有一定的波动。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发展的衡量尺度,有时候投资项目多了,就会推动资产负债率的上升,投资项目有一个收益周期,后续可能会慢慢回归正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稳,也和大环境有关系,代表监管层鼓励央企更多去投资。
朱昌明提醒道,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都是评价企业运营风险的指标,但是企业的经营千差万别,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负债率指标、营业现金比率等运营指标,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化解运营风险。
他表示,负债率指标过高,预示企业经营风险大,但是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的范围,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处于良性区间,则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体现。可以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因此,对于处于战略投入期且本身负债率较低、风险可控的企业可以允许负债率适度合理上升,但对负债率高于警戒线和管控线,且投资方向不符合主业实业要求、投资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还要坚定压降负债率。
上述财务负责人提出的期待则是,未来不论央企考核指标如何调整,都要谨防鞭打快牛的心理和导向。不一定提高就是好,有时候稳和适量放缓,从控债务到稳债务,也是一种科学的改善,体现了外界环境和大的政策背景下适应环境的一种改变。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