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成私募选择高仓位过年 多数私募乐观看后市 但潜在风险仍存

洪小棠2023-01-18 17:21

记者 洪小棠 春节长假进入倒计时阶段,而2023年新年伊始,A股市场似乎卸下去年的“阴霾”行情,不仅顺利实现“开门红”,且主要指数年初至今均迎来反弹行情。

截至1月18日收盘,上证指数年初至今上涨4.37%,深证成指上涨7.21%,创业板指上涨8.40%。

面对该市场行情,春节长假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的问题上,多数机构选择了重仓持股过新春长假。

超6成私募高仓位过年

根据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64%的私募认为A股中级行情已经展开,节后A股大概率继续震荡上行,并选择重仓或满仓过节,;27%的私募选择中等仓位过节,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值得看好,但需适当关注防守;9%的私募选择清仓或持币过节,认为市场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且长假期间外围市场波动仍有较多不确定性。

谈及节后看好的板块投资机会?私募排排网调查结果显示,41%的私募看好新能源、泛科技在内的偏成长主线;32%的私募看好大消费、医药等“疫后”修复板块;16%的私募认为市场各板块、各风格、各个主线将逐步轮动,整体机会相对均衡;另有11%的私募看好金融、地产、周期等低估值板块。

展望2023年全年A股市场表现,7成私募对2023年行情持乐观态度;而23%的私募机构则持中性态度,认为指数表现仍需边走边看,重点聚焦市场结构性机会;此外,7%的私募持偏谨慎观点,认为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较多,全年市场可能先扬后抑。

后市可期

远信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周伟锋在展望2023年市场时认为,2022年很多重要负面因素即将消失或者减弱。比较明显的是疫情管控对于经济的效率降低在2023年会基本上消失,2022年不断影响市场的美元持续加息将大概率消失,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将大为减弱。与之相对应比较大的风险是全球经济衰退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在2023年特别是上半年面临着一定的考验。

“2023年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将是重新开启新一轮结构的时间,到3月份新一任政府的换届,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政策的调整与出台。在经历疫情影响的一年后,我们的视野将重新回到中国未来5-10年比较确定需要发展的很多产业中来,我们过去判断的很多领域仍然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有效: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半导体、光伏等先进制造业,产品与客户高端化的部分传统行业龙头,品牌消费特别是仍在消费升级的细分领域,医药行业特别是与中国老龄化密切相关的医药、医疗行业。目前市场整体估值较低,中证500与中证1000均在过去10%以内的分位水平,显示了较高的估值吸引力与较低的下行风险。我们对2023年优质公司的表现充满期望。”周伟锋进一步表示。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郗朋认为,预计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个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股票市场迎来政策预期、人民币汇率、经济基本面三大拐点:2022年11月,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支持乏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改善风险偏好;2023年3月,欧美加息或将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或将出现,可能打开估值修复空间;2023年下半年, A股盈利拐点或将出现,增速弹性可能更大,预计将夯实中期修复基础。2023年二季度开始A股上行动能或将更强,2023年A股资金预计净流入优于2022年。

重阳投资认为,A股与港股市场可能已经构筑了未来2~3年的中期底部,尽管市场短期或许仍有波折,但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在酝酿,市场有望迎来估值预期与盈利共同扩张的“戴维斯双击”。

重阳投资判断,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病毒变异的确定性有望转化为经济环境的确定性,市场主体信心将显著恢复。房地产供需两侧的信用收缩接近尾声,2023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GDP增速将自二季度起开始恢复,全年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对应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5%~10%。风险偏好方面,2023年宏观政策最大的看点,是通过对防疫政策和其他领域收缩性政策的调整而释放经济活力,这将大幅提升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

警惕潜在风险

乐观之余,也有私募较为谨慎,鹤禧投资称,今年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欧洲大概率陷入衰退、美国衰退概率也较大的背景下,高基数下的出口压力尤其大;参考海外情况,消费的恢复程度大概率不容乐观;而地产相关投资,2月开始有望在基数效应下有所好转,但最终还要看需求端政策和需求恢复的情况。

谈及潜在风险,鹤禧投资进一步表示,从历史看,出口下行、经济周期复苏初期,A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国内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大幅调整的背景下,今年有望迎来外资的明显流入,H股优势会更大一些。但是风险方面,要担心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和新型有较大破坏力的毒株。

紫阁投资表示,今年宏观经济总体将触底反弹,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财政政策强调加力提效,市场面临的流动性环境较好,且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相对而言,更加关注刺激内需和恢复信心政策的力度与效果,这是今年市场的主要矛盾。我们关注内需重启、经济回升带给消费、医药、低估值板块的机会,也关注先进制造、新能源等自主可控领域的长期机会。另外,投资风险主要在于针对消费、地产的刺激政策效果不足,企业及居民信心恢复不够;还有新冠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也是一个潜在风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