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万敏 1月17日,平安银行(000001.SZ)在深交所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报。此前,中信银行(601998.SH)和招商银行(600036.SH)也已发布业绩快报,三家头部股份制银行2022年度业绩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从经营业绩的预增情况来看,三家股份行中平安银行名列前茅,2022年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47.84亿元,同比增长4.08%;净利润1380.12亿元,同比增幅15.08%。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净利润6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
平安银行官网显示,1月7日,该行召开了2023年全行工作会议,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目前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已经获得阶段性成效,正在经历模式升级的爬坡期,挑战很大但机遇更多,要保持战略定力。
这次会议还宣布,平安银行组织三大业务条线、风险、财务与资产负债等部门共同拟定了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十五条”举措。“十五条”举措中的第一条,在组织架构层面,由行长胡跃飞牵头成立支持实体经济委员会,负责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工作,通过专业队伍的打造提振主心骨;二是明确提出三年实现实体经济贷款客户数倍增,制造业、绿色金融贷款占对公贷款增量比例提升至50%。三是投入专项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行贷款定价保持对标同业同类客户均值水平,5000万客户经理业绩专项补贴等政策;四是加强分行科技队伍建设,将在分行分批建立交易银行科技团队,科技赋能一线队伍,提升客户服务专业能力;五是推进产融深度融合,引进产业专家,为行业事业部配备行业总监,提升行研能力,打造服务现代产业差异化优势。
平安银行管理层曾经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喊话投资者“14元的股价值得珍惜”。截至1月16日收盘,平安银行股价报15.08元每股。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平安银行信贷投放仍将以零售贷款为主,主要投放抵押贷款、能源车贷款及信用卡贷款等,预计2023年经济预期修复,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将推动消费信贷需求复苏,同时房地产风险逐步化解有望带动按揭贷款等需求回暖,在保证资产质量审慎投放的前提下,预计平安银行2023年贷款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价格上,随着消费需求的复苏,利率较高的信贷产品投放可能更积极,有望冲淡部分贷款重定价的影响,支撑息差下降幅度相对改善。
从资产规模来看,招商银行总资产率先突破10万亿,2022年末达10.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0%;总负债9.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3%。中信银行资产总额85490.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9%。平安银行资产总额 53215.1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1%,负债总额 48868.3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0%。
资产质量方面,招行和平安银行不良率略有上升。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6%,较上年末增加0.05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 1.05%,较上年末上升 0.03 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2022年12月的防疫政策变化短期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对实体企业的经营和个人的收入造成影响,银行的年报快报显示出了银行经营的韧性。
2022年,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合计下调15个基点至3.65%,5年期LPR合计下调35个基点至4.3%,银行息差收窄态势或将延续,展望2023年,通过扩大贷款规模“以量补价”,或将成为银行的可选经营策略。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3年信贷“开门红”可期,一月份相对平稳、二月份边际恢复、三月份有望出现“信贷脉冲”。全年信贷投放节奏继续前置,各季度信贷节奏或整体按照40%、25%、20%、15%安排,以实现“早投放早收益”。信贷结构上,预计一季度对公贷款会有所提速,二三季度零售贷款回暖修复;政策性银行和国股银行仍为稳信贷的重要力量,基建、制造、地产、消费、小微和绿金依然为重要信贷方向。
2023年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座谈会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