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难与用工荒”并行:如何打破矛盾处境

2022年经观大学生训练营2023-01-16 20:23

“求职难与用工荒”并行:如何打破矛盾处境

(作者:张嘉彤、段筱、马畅 、齐若曦、刘桦、邓乐希、王怡然、刘溪雅)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情况严峻,处经济下行状态。在如此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剧,但与之相矛盾的另一类声音,却在倾吐着招工难的不易情形。

尽管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今的就业形势纷繁复杂,但就主体而言,这两个看似悖论的问题,其实是由于大学生求职者与企业双方的视角偏差导致。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方处在同一就业市场中,环境相同,各自考量却不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聆听多方声音,多管齐下,统筹看待。

一岗难求,企业在选人时更看重什么?

如今的就业形势之下,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的hr究竟更加看重求职者的哪些能力和品质,又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开展对于求职者的考察呢?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47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516万人、毕业研究生89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加之社会中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造成了严重的人才堆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在找工作中处处碰壁,对未来的发展也感到十分迷茫。在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因为大学生人数多,但工作岗位少的缘故,很多企业单位提高了招聘要求,大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为了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大学生开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种“唯学历、唯名校”的就业市场。

任职于北京优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邵女士提到,在招聘时,她首先会看学历。学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高学历的求职者往往最先受到企业的青睐。“面对投送来的大量简历,公司内部的系统上会显示出求职者的姓名、学校、专业等密密麻麻的基本信息,在锁定预计数量的目标人选后,剩下的简历也没有时间一一点开了。”邵女士坦言,211、985和双一流高校相较下比较吃香,因为hr在不了解求职者的情况时,只能通过学校去判断你的学习能力。

hr在面试中遇到的新问题是多层次的。首先,留住人员较难。对于求职者来说,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这样,人们就业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所面临的外界诱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费了很大力气招聘来的人有可能很快就流失掉。在面试时,hr倾向于选择那些十分优秀的人才,却忽视了这些人才的稳定性,这样重要人才的流失将会给单位造成很大。

其次,获得合适的候选人较难。21世纪人才短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现如今“内卷”越来越严重。邵女士坦言道,今年来求职者的学历等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在面试中hr所准备的问题越来越困难;而在有些“荒漠”职位则有求职人员过少、求职人员能力与职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最后,在面试招聘时,招聘渠道多样,这就容易导致面试者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招聘现状。

求职之路困难重重,就业者如何突围?

如今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家都说找工作难,找到心仪、契合度高的工作岗位更难。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想要找到心仪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同样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对于地处北京的用人单位和想要在北京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指标”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没有指标用人单位就无法帮员工落户北京,没有指标应届毕业生就无法在北京长久稳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这样艰难的求职处境当中杀出重围,顺利获得心仪的工作岗位,需要大学生们有独到的突围攻略。

应届毕业生虽然是初入职场,但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纯粹的就业小白已经很少了。尤其在目前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都会在求职前通过各种渠道提前获取相关信息,积累一些经验,对于自己的求职方向和目标也较为明确。在向公司投递简历和参加面试的时候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薪资待遇、休假时间、加班与否、公司环境、公司知名度、工作压力……多种因素的加持之下,好像找到一份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更难了。

各大媒体报道2022年应届毕业生首次规模突破千万。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企业为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提供岗位。但是目前的总体就业形势仍然是人才多但优质岗位少,这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更会优中择优。因此,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看,今年的就业竞争无疑是更加激烈了。倘若个人履历不够出挑,自然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艰难!

除此之外,部分应届生在找工作时对自我的定位会出现偏差,会盲目跟风热门行业、企业,认为知名度最高的、选择的人多的便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从而失去了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观念。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很难找到契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投简历时让HR看到你的个人特色,找工作也会因此变得难上加难。

对于想要获得心仪offer的应届毕业生,应该积极充实自己的在校经历和实习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自身综合实力更强,才能在激烈的岗位竞争当中取得优势,最终脱颖而出,让招聘人员发现你的闪光点,获得就业机会。

然而,在应届毕业生求职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企业招聘也仍旧存在难题。

据截止到2021年9月的数据统计,我国目前研究生总人数近1228万人,伴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部分企业过度重视求职者的学历,忽略了对求职者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审核,使得招聘到的人才与所处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从而增加用人单位的人才成本。

同时,随着人才市场待业人数的增加,求职者的简历和岗位匹配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企业招聘的效率,使企业的招聘成本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很多企业也难免受其影响,经营成本增加和资金链紧张使得企业在人才管理与选择上更加谨慎。员工薪资受限,但岗位要求却愈发全面,往往需要求职者身怀多个技能,而求职者会比较企业之间、岗位之间的“性价比”。中小企业不稳定的同时,工作量大、提升空间小,使得其招聘难度增加。

就业难VS招工难,就业困境如何破局?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很难,但对于用人企业来说,找到合适的员工也不是易事。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于如今的就业形势之中,又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样的就业困境,这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根据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企业订单波动变大,大量青年劳动力灵活就业,虛假劳务信息较多,导致企业无强工可用、劳动者无好业可就,致使“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并存。

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十分矛盾的,求职难与招聘难二者同时存在这一现象,也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个必然的悖论。对于上述现象进行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由于供应主体不匹配所产生的,也就是大家都想要去大企业而不愿意去小企业;第二,是由于求职类型不匹配所产生的,相比于消耗体力的工作,大家更偏向于坐在办公室的工作;第三,是由于岗位要求不匹配所产生的,企业往往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员,但求职人员的素质达不到企业要求。

因此,这造成了热门工作一岗难求,而冷门工作却始终无人问津的现象发生。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从而为就业人员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同时也需要求职人员转变自身求职观念,与其等待大环境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不如积极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从自身出发积极应对求职中的各种困难,为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求职人员需要克服盲目的名企心结,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选择有发展后劲的中小企业的核心岗位,与行业、企业一同发展进步,这是一条更加稳当快捷的成功之路。

此外,对于促进招工和就业共赢来说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周期性用工预警能力建设,引导灵活就业者参加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这样可以在灵活的鼓励就业人员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加大对就业的保障支持;第二,要建立健全就业导向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这样不仅可以对中小型企业提供帮助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更好的增强企业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的能力,引导制造业改善企业文化,重塑制造业就业形象;第三,要促进新技术在用工信息验证领域应用,优化劳务中介服务监管,保障新技术在用工信息验证和匹配领域的应用,推动直播招聘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提高用工信息筛选验证效率,促进就业岗位精准匹配,推进就业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品牌化、同步化,从而实现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改善就业形势,实现大学生就业与企业招工的“双向奔赴”,并非一日之功。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不断升级和更新的动能转换期,就业环境和就业理念都已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在这招聘与求职条路上也要聆听周围的声音,适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影响因素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同步破解,共创更美好的就业环境,完成不断改善民生之大计,更需多方共同努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