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王帅、张瑞、黎小霞、程钰昕、刘逸晴 指导老师:屈雯静)
又是一年毕业季,与之而来的就是如火如荼的企业招聘活动,而民办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题相对于双一流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生来说又有什么新的难题呢?
教育部在2021年1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估为1076万人,同比增长了167万,而增量和规模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另外因疫情影响,最近两年的海归留学生越来越多,导致高校毕业生又多了一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不过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会创下历史新高度,和10年前相比,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了58%,更是20年前的7倍多, 2021年10月24日17:50分,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期10天的报名落下帷幕,总报名人数突破202万人,较上年增长519703万人;183万余人已通过资格审查,较上年增长439997万人,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面对逐年剧增的毕业生,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该如何抉择?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民办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采访活动。
“关键在能力要够”
一位来自西安培华学院的学生在招聘会上被采访中说道:“就我最近的一次工作经历来说,靠运气进入到了一家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公司,和别的好学校毕业的学生站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专业学识的参差和内心由于学历而产生的不自信对于我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我内心想提升自己,努力学习,向别人靠拢,但起点不一样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别人轻而易举的成就,无论是学术氛围还是课程设置,民办高校总是会比别的学校的相对来说弱一点”
22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位西安欧亚学院本科应届生拿着一摞厚厚的简历,在校内的双选会上已经反复转了一两个小时了,在人挤人的文传大楼与众多毕业生磨拳擦踵,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单位,在被我们采访中说到:“实在是没有一个适合我的对口工作,有时碰上喜欢的工作,专业也对口,但是他们公司要求有点高,要么就是工资低,要么就是公司文化我不喜欢,现在我只是想找一个工资中等,只要能养活我自己就行,可是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不对口,找不对口的工作我又会觉得自己这几年专业课白学了,但是心仪的工作少之又少。”在采访中她说。
一位来自陕西民办高校的同学在采访中说道:“心仪的岗位一般会设置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招聘要求,一些需要操作技能的岗位自身又不符合要求,有的实习期间还没有工资,导致在就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00后的职业规划”
关于职业规划,一位来自西安翻译学院的同学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我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因为我想先了解我当下的生活和学习,人生就一次大学,我不想被这些传统的上学-毕业-找工作束缚住,我更多地是想享受当下,而不是去想着怎样毕业了去就业或者是选择其他的生活,我所向往的生活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被这些框住,我想工作时再开始做职业规划又何尝不可呢?零零后多一些尝试也不是不可取,在以后工作城市的选择我会优先选择大城市,这都因人而异,大城市机会多,但同时也要面临巨大的快节奏生活压力。相反中小城市中机会更少,但压力会小一点。但对于我来说我更倾向于去大城市打拼,机会更多,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多锻炼自己,首先我的专业更倾向于大城市发展,新闻与传播需要的是机会,而大城市刚好能满足机会这一需求,而且大城市所带来的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更好的,我和身边的朋友们有交谈过关于咱们民办高校毕业生工作会遇到哪些问题,无非就是学历、能力以及态度的区别,在我看来,无论哪个学校毕业最后的目标都是统一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求高薪只求稳定,能养家糊口就行”
对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的分析,为了保证数据的多样性和可信度,我们随机采访了23位来自于不同民办高校毕业生,以及发放50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份。
在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去向调查中,37%的毕业生选择就业,29%的毕业生选择升学考研,选择创业与入伍服兵役的毕业生占比11.11%,7.41%的毕业生无工作继续寻找,仅有3.7%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
(来源:调查问卷)
在薪资期待值上,从调查的数据中不难发现,3000元的薪资几乎满足不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毕业生期望薪资3000-4000元的占比为18.52%,4000-5000元的薪资需求相对来说更多,22.22%的毕业生期望薪资在6000-7000元,仅有3.7%的毕业生期望薪资在8000-9000元,而期望收入过万的毕业生占比29.63%。
(来源:调查问卷)
就业不单单只是平台招聘,追求人才上的创新,更多的也关乎毕业生们对于就业能带给他们什么,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最看重薪酬福利,占总比的66.67%,专业技术考验、人际关系和团队关系占比59.26%,对于前沿知识信息的要求不高,占比51.85%。
(来源:调查问卷)
“民办高校毕业生该如何就业?”
西安翻译学院王同学在采访中这样说:“现在我大三了,但感觉身边好多同学对于工作不上心,疫情影响下虽然就业形势不乐观,但很多人还是不着急,有的人一出生在罗马,毕业的时候家里安排好了工作,这类人从来不用担心未来工作该如何规划,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考公,极少部分同学选择创业,在民办高校毕业生中创业的学生远不及985、211学生多,他们有自己的底气,很多人向往一线城市的发展,认为一线城市能给他们带来的就业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不比二三线压力小,抗压能力在就业面前也显得特别重要,我所了解到的毕业生中,极少数毕业生到三线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我也思考过原因,人往高处,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谁不想更好的发展呢?”
我们对负责大学生就业的老师进行采访中她们说到:“零零后的就业观和70.80.90后的就业观有点天差地别的变化,70.80.90追求工作的务实身上的担子很重,而零零后考虑的就没有那么多,只要自己舒服了就可以,找工作要活少钱多,你要敢让我“996”,我就辞职,就这样的就业观如何就业。”老师无奈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