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限改革大动作:变身投资管理平台,五大职能下放至东风日产

王帅国2023-01-07 14:29

记者 王帅国 1月5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有限”)正式宣布东风有限、东风日产两级总部开启一体化整合运营,撤销东风有限五大总部及下设机构,职能转移至东风日产相应部门,同时设立东风有限武汉办公室。

东风有限表示,上述变动是公司组织机构改革落地的重大举措。此次改革,目的是聚焦乘用车和零部件事业,精简层级、提高效率,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让公司总部更好地为前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及优异的保障。武汉办公室在未来公司的重大战略方向、经营业绩掌控、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东风有限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进一步解释称:“东风日产包括旗下三大乘用车品牌是东风有限的主力,为了减少决策层级,使组织结构更扁平化更高效化,因此将主要的职能都转移到了东风日产。”

据悉,东风有限五大总部包括人力资源与公共关系总部、经营规划部、产品规划部、财务与信息管理总部、深化改革办公室。未来,这些部门将不复存在。“东风有限还是合资企业主体,在武汉的存在主要是股东双方的投资管理平台,因此只设立了一个武汉办公室。”上述人士表示,东风日产作为乘用车业务运营主体,对股东双方制定的战略规划进行实施,因此在营运和管理上将有更大灵活性。

这一举措是东风有限在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发展乘用车业务后,在组织结构层面的又一重大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有限是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于2003年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时,组建的当时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合资公司,旗下业务涉及乘用车、商用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等,是国内少有的多类型汽车业务全面发展的合资公司。

而由于日产汽车一直以来更加重视乘用车业务发展。因此,东风有限旗下的商用车业务相关资产陆续被剥离。2013年,东风有限先是将中重型商用车业务整体出售给东风集团。

2019年以来,东风有限开始又一轮业务调整。2020年底,东风有限表示为了强化内部资源协同,优化东风有限公司竞争力,决定将旗下事业部从7个整合到5个,其中包括把脱离东风日产三年时间的东风启辰重新收归东风日产旗下,以及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与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并。

东风有限的业务整合,并未在市场层面收到显著的效果。数据显示,2021年,东风有限总销量继续下滑至138.18万辆,较2018年历史最佳销量减少16.45万辆。

2022年,东风有限继续整合业务。1月,日产汽车旗下的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被纳入东风日产管理架构,成为东风日产旗下与日产品牌、启辰品牌并列的子品牌。10月,东风有限又将轻型商用车运营主体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权转卖给东风集团。

自此,东风有限的主要商用车板块已经彻底实现剥离,未来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日产、启辰等乘用车品牌。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的电动化浪潮,精简后的东风有限有望集中精力去推动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从目前公司发展成果看,东风有限及东风日产迫切需要加快转型进程。

1月6日,日产汽车公司公布的全年中国区业绩显示,受重点城市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持续的外部因素影响,2022年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和轻型商用车(包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月销量和郑州日产)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1-12月累计销量为104.52万辆,同比下降22.1%。这已经是日产汽车在华销量连续第4年下滑。

作为日产汽车在华合资主体,东风有限及东风日产奋力谋变。2022年,东风日产向中国市场引入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旗舰电动SUV车型ARIYA,从4月开启盲定,到6月开始预定,再到9月正式上市,ARIYA始终吸引着外界的关注。不过,从上市至今的销量来看,ARIYA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中国乘用车联席会销量数据显示,9月至11月,Ariya累计销量仅1217辆。东风日产另一款中期改款车型全新天籁于10月1日正式上市,目前来看也尚未对车型销量产生拉升作用。

12月21日,在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上,东风日产表示,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层面,未来5年,东风日产旗下日产、启辰、英菲尼迪三个品牌将投放超过20款新车,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到2025年,东风日产将在9款车型中,部署包括Zero Emission和e-POWER在内的电驱化技术,使电气化车型销量占比达到4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ProPILOT超智驾在核心车型的搭载,将在2023年达到70%。

此外,东风日产还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加大投入,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至少再导入2个以上新能源汽车平台,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达到20万辆。

为了加快转型进程,东风有限选择将营运和管理权下放至东风日产,如此整个集团的发展将更加灵活。对此,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表示:“东风有限未来将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主动调整,以最理想的组织形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