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率≥3%,板上钉钉?

宋笛 杜涛2022-12-31 11:00

经济观察报 宋笛 杜涛/文 2023年财政赤字率会达到或超过3%,这是目前经济学家和券商研究报告的普遍预测。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此后财政部的相关会议表述来看,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12月29日召开的全国财政视频工作会议提出“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表现为扩大赤字和减税降费,2022年实施了大规模的组合式减税降费,在赤字方面反而回落至2.8%。2023年则有可能侧重于扩大支出,提高赤字,也会成为实施积极财政的重要一环。

有以下几个因素可以支撑3%左右赤字率的预测:

首先是与2021年的财政赤字和支出的对比。

2020年赤字率达到3.7%高位,此后两年逐渐回落,分别为3.2%和2.8%,尽管2022年赤字预算回落至2.8%,但要关注的是今年有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因此保证了财政支出强度。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央行等,按照年初预算,2022年这些机构上缴利润达1.65万亿元,但要注意这并不是该年留存的利润,而是近两年留存的利润,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年初曾表示“世纪疫情发生以来,为应付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在财政政策措施上,我国一直预留政策空间。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暂停上缴利润”,央行在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后也表述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

这意味着2023年即使恢复常态化的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利润上缴,其力度可能也难以达到2022年强度,如果减税降费力度不减,又要保持财政支出强度,赤字率可能需要有所提升。

其次,专项债可能难以有大幅度提升。

专项债在2020-2022年财政支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2年年初专项债限额3.65万亿元,但实际发行超过5万亿元,其中包括5000亿元的结存限额等,而2021年、2022年专项债实际发行分别为4.9万亿元和4.1万亿元,均远超疫情前平均水平。

受到土地转让金下滑的影响,地方偿还能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一情况下,考量到债务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视频工作会议中,均多次提及了对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2023年专项债实际发行可能还视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力度,但专项债额度可能会与2022年持平。

不过,即使专项债总量上不会大幅度增长,但使用效能和范围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参加“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曾表示,要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做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2022年、2023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在“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的考量下,如果专项债额度难有较大提升,赤字率需要相应增长,以保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综合而言,2023年赤字率可能会小幅度上调,但也很难达到一些市场中更为宽松的预测,比如3.2%-3.6%,财政政策的重心可能不仅仅在总量,更在结构优化上,即“提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