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锐 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并通过东莞市委市政府官方微信“东莞发布”公布了一个经济数字:2022年,东莞有力稳住了经济大盘,预计全年GDP超1.1万亿元。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广东21市中,全年GDP超过1万亿的城市分别是深圳(3.07万亿)、广州(2.82万亿)、佛山(1.22万亿)、东莞(1.09万亿)。
与此同时,上述会议就东莞市2023年的工作重点指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不动摇,奋力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当中,一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工业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开展“保规稳重助企”专项行动,突出“龙头项目+专精特新”加快产业立新柱,加大力度拓展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集中一切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但广东省统计局关于《10月分市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则显示,今年1-10月,广东21市中,仅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以及汕尾的利润总额,同比去年维持正增长,分别为3.7%、3.1%、6.3%、1.4%以及15.9%;珠三角九市中,东莞实现利润总额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3.2%。
东莞的工业企业还好吗?
高基数与好底子
“东莞的工业经济,基本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它的制造业优势在全国来说都非常强。”12月29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向记者表示。
韦福雷认为,仅从“今年1-10月,东莞工业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33.2%”这个数据来看,一方面去年中国在全球复工复产“做得非常好”,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外贸增长非常亮眼,于今年相比则存在一个高基数的问题;另一方面东莞作为外贸大市,外贸出口额位列全国第4,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变化,比如订单转移、原材料和海运涨价等表现会非常剧烈。
“从产业结构来讲,深圳的制造业升级早于东莞,相对而言处于产业链上游,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而东莞的产业很大部分是2015年以后由深圳‘溢出’,受冲击会比深圳更大。”韦福雷说。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东莞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96.01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42%;深圳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403.54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23.7%。同时,2021年8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作为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团队,走访了东莞各镇核心企业,并发表一份《东莞产业发展活力从何而来——东莞企业调研实录》指出,改革开放后,外资是推动东莞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一张“王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深资逐渐替代外资,成为引领东莞产业发展的外源动力;整体上看,东莞大多数的企业仍是以中低端的加工组装为主业务,精密加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例如在电子信息领域,即便是一些业绩优良,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东莞企业,也缺乏对核心元部件和核心技术的掌控;在纺织服装行业,接收国外订单后按照样板进行加工的模式仍比较普遍。
尽管如此,韦福雷还是认为,东莞的制造业在全国来说优势毋庸置疑。“可以看到,东莞工业经济其他的指标,还是很不错的。”韦福雷说。
东莞市统计局数据亦显示,2021年,东莞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7374家,稳居全省第三,全国地级市第二名;2021年底,东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12778家,占全省比重19.28%,仅次于深圳。同时,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方面,从产品产量看,今年1-10月,高技术相关行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如工业仪表、光伏电池、充电桩、智能手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87.9%、87.1%、55.5%、49.0%。从新动能看,“小升规”企业增加值增长40.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5%,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12.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1%,以及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0.2%,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0%。
“东莞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坚持制造业立市的方向,并且跟深圳一样会坚定地往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走,假以时日发展会越来越稳的。”韦福雷说,但现在的东莞的确有一些困难还需要“硬扛”过去。
高成本与没订单
东莞要“硬扛”的困难,对东莞的企业,和东莞的“打工人”而言是更真切的。
12月28日,43岁的老伍有点泄气,因为12月以来他基本就没有收入了。“月初疫情封村,月中我阳了,月底工厂提前放假了。”老伍向记者表示,这是他来广东打工的第15年,多数时候在电子厂做临时工,这两年的工作断断续续没存上钱,今年东莞不少工厂处于“倒闭、降薪”的边缘状态,11月以后“招工的少、提前放假的多”。
“我老乡在另一个厂10月份拿了3000元工资,就被通知放假到明年2月。”老伍说,往年10月-12月正是旺季,而今年感觉只有规模大的企业才有订单可以做。
老伍所说的东莞工厂的情况,并不是个例。12月28日,一家在东莞经营超过20年的港资企业的前销售负责人陈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以出口为主,生产和销售五金制品,自疫情以来经营困难可以说“越来越大”,管理层想过很多办法寻求支持、转型等,都没能成功。
“新的项目发展很难,今年的订单成本太高了,已经是严重亏损,也没有新客户。”上述销售负责人陈伟说,今年10月,他们为了支付公司员工的工资和遣散费,变卖设备凑钱,非常不容易。他又称,不仅他所在的公司,东莞今年“倒下”不少老牌的电子厂、五金制品厂以及服装厂等,还存续的也在不断降本增效。
一位从事电动自行车跨境电商销售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以该行业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其实是正面的。“去年很多商家囤货,到今年一下卖不出去,很多降价、促销导致利润也不如去年,甚至亏着出了。”他说。
不仅是中小企,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压力。以工厂位于东莞的玖龙纸业(02689.HK)为例,10月27日,其发布2021/2022年报称,本年度内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尤其是下半财年,中国内地的疫情管控措施导致消费减弱及物流运输中断,包装纸需求持续疲软,加上造纸原料、能源、化工等成本大幅上涨及加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盈利严重受压;2022财政年度,公司毛利润较2021财政年度减少40.2%。
以东莞“果链”企业立讯精密(002475. SZ)为例,10月30日,其也在公告中回应投资者关于企业利润下降、大客户往印度转移质疑以及原材料上涨、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立讯精密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52.52亿元,同比增长79.30%;净利润总额 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8%;今年汽车业务整体成长预期在50%以上的,接下来的5年,如果没有发生一些极端意外状况,比如严重缺芯等问题,应该还是保持这样的趋势。
“确实今年很多企业在盈利方面遇到的困难比较大,可以说,各方面的压力其实都很大。”12月29日,韦福雷向记者表示,他赞同“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的观点,认为“越是这样困难的时刻,越能看出真功夫,挺过去以后会越走越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