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开局年关键词:扩内需、增活力、保安全

钟正生2022-12-30 08:47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突出两个“更好统筹”——疫情防控vs经济社会发展、发展vs安全,在二十大开局起步之年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地位,指明了2023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码发力、协调配合的方向。

2023年经济工作可概括为三个抓手:一是,续力纾困房地产,激活增强增长新动能;二是,市场主体强信心、增活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三是,加大产业安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投资,以更强的体质融入推动经济全球化。

在防疫政策优化后,有望通过更大步的改革、更有力的政策,确保政府、企业、居民、外资各方的信心恢复,抵御外需转弱的挑战,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1、对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结主要着眼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房地产投资下滑两大超预期冲击。尽管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货币和财政政策积极应对,且相继出台了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19项接续政策,但经济恢复动能仍然受限,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在3.0%左右,与全国两会时确定的增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本次会议从四个方面肯定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成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能源安全和民生得到有效保障。这四个方面也将是贯穿二十大之后的重要发展目标。


2、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意义定位更高,是二十大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之年。

会议强调了2023年经济工作要做到两个“更好统筹”

一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新十条”,进一步放松疫情防控措施。除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这将大大减轻疫情防控对于生产消费的压制,为稳增长提信心提供重要基础。

二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阐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文91次提及“安全”。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一以贯之,在产业政策方面新增了安全考量,包括“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意味着,2023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在于,加快 “卡脖子”领域科技创新和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补齐短板。

此外,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了“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这在2021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中并未提及,除了与“安全”要求相契合外,或也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优化有关。


3、2023年经济工作将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地位。

本次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而不是延续六稳、六保的说法,政策目标更加聚焦。相反,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1、2022年的部署都没有提到“稳增长”,这也意味着防疫与经济的天平将偏向于后者。在此目标统领下,2023年宏观政策方面,除了产业政策上的安全、科技政策上的自立自强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去年是提升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去年是灵活适度)。

需要指出的是,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常并不提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关键词。今年既然有了关键词的变更,则意味着财政货币政策加码发力的方向更加明晰。2023年外围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海外经济转弱、美联储加息放缓并可能进一步转向降息,这也将给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提供更大空间,也提出更多诉求。2023年广义和狭义财政赤字的提升、进一步的降准降息,均值得期待。

此外,本次会议还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这意味着,一方面,类似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的政策措施,有望延续和更多推出;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也应当作为政策协调配合的组成部分,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


4、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有两个关键词:信心、内需。

一是,大力促进市场主体信心恢复。本次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022年PMI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趋势性下滑,截至11月均处历史低位。在疫情防控松绑后,要通过更大步的改革、更有力的政策,确保地方政府、企业、居民、外资各方的信心恢复,才能在二十大开局起步之年在经济上见到新气象,激发新动能。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于外需转弱,经济工作的重点势必需要转移到扩大内需上来。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促进“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卡脖子和补短板领域投资、“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有望保持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此外,本次会议没有提及房地产,意味着202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优化仍将继续,促进房地产销售尽快启动,进而房地产投资尽快企稳,可能是更重要的政策考量。回顾历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2018、2019年同样未提房地产,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重申了“房住不炒”,事后来看次年的房地产政策都没有出台重大举措;而2016、2017年重点放在“长效机制”构建,2020年强调“平稳健康”发展,都有着更强的加强调控意味。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钟正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