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克力博士,国研新经济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院长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哪些新问题、新研判、新提法、新对策?
对于中国经济,对于市场而言,这些内容和提法又将意味着什么?
在此提出“三力驱动”的基本框架——战略有定力、政策有合力、市场有潜力。
战略有定力:
三重压力仍在,穿越不确定性
对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我国近年来有着更为充分的研判。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会议延续了这一判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不过相比之下,今年淡化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表述。去年强调,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今年则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强调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这并不意味着影响明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就此下降了。需求侧制约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因素仍在,而供给侧受到高物价和高利率的抑制,市场预期对未来增长普遍看低。此时官方如何定调和牵引,积极与否至关重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成功的秘诀,同样可以为当下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走向高质量发展扫除思想障碍。为此,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同时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
基于这份战略定力,通过一揽子稳增长举措的深化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明年经济有望稳步恢复并保持总体回升,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策有合力:
五类政策协同,共促稳中求进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依然是中央经济工作的总要求。在今年会议公报中,“稳”字出现了31次,而去年是25次。本次会议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将稳增长置于很高的优先级上。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这里的“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与12月6日政治局会议相比是新增表述,表明政策定调更为积极。
在具体政策方面,去年部署的是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七大政策。今年则重新划分,调整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五类政策。
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以“加力提效”为基调,把力度和规模放在效果前面,稳增长意图更为清晰。可见明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从赤字规模、专项债总和再到财政支出将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一表述,延续了此前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但增加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发力,即精准滴灌、定向支持。预计央行继续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小微、绿色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也可能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这里用了“狠抓”“着力”和“锻造”三个关键词,即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另外,与去年会议指出的一样,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四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此处深化了二十大报告的部署,提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方面,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五是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包括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
市场有潜力:
改善社会预期,重塑发展信心
今年会议最突出的亮点,是积极地回应了近年来来自外界的一些质疑和争议,面向整个市场和全社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信心重塑。对此,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首要的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今年首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意味着,促消费将是明年扩大内需的重点环节。除了会议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事实上,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向特定群体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等也是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加杠杆和支持下银行继续发力,会是明年积极广义财政的着力点。
发展经济,产业是关键。会议围绕新旧动能展开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突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出要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包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可见平台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对其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到“大显身手”的支持,历史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大国角力需握指成拳、拳拳相应。正如第二届“湾区科创峰会”上发布的《2022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所指出的,面向未来,以“制造基底+创新基因+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座基石,以政企学研协同创新“有来有往”的多向互动,以战略型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共享共融,以战略科学家与产业科学家“研产一体”长效驱动为特点的共享创新模式,将成为中国经济“强筋健骨”的动力支撑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源泉。
改善社会预期、重塑发展信心的重中之重,在于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紧接着对国企和民企分别表态:针对国企,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针对民企,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此外,本次会议还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并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这些无不体现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会议一连提出了“六个更好统筹”,包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