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染新冠后如何护理、用药、就诊?权威专家答疑

张铃2022-12-29 15:29

记者 张铃 孩子感染奥密克戎和成年人有什么不同?家长如何做新冠患儿呼吸道症状护理?如何安全用药?3个月以下小婴儿如何应对新冠感染?

12月28日,在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办的儿童新冠防护和诊治科普讲座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医院的医生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以下内容整理自该科普讲座:

五种情况要及时送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

感染后的孩子,出现以下五种情况要及时送医:小于三个月的孩子;连续高烧三天以上的;精神萎靡不振的;呕吐明显的;家长判断不了的其他情况。

今年上海新冠肺炎打保卫战时,我在方舱待了三个月,我看到的是轻症和无症状混在一起,比如如果说80-90%都是无症状和轻症,事实上这其中九成左右都有症状,只是有症状轻重之分。总体上成人症状更重。

儿童感染后,发烧主要在前三天,4-7天关注的重点是呼吸道,相关的咳嗽、流鼻涕、鼻塞,可能还有消化道的呕吐腹泻等。

这一次感染后,孩子的咳嗽比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更严重和刺激。新冠攻击了呼吸道的黏膜并造成损伤,恢复需要十天左右。现在都在疯抢咳嗽药,其实普通的中成药止咳药针对新冠的效果会差很多,一般我们用中枢性或外周性的镇咳药,同时还要联合其他药物。

孩子鼻塞比较严重时,可以改变睡眠的体位,侧卧后会有一个鼻孔是通的;可以把枕头垫高一些;可以倒一杯热水,孩子的鼻子在杯口初吸入少量热蒸汽,持续2-5分钟,就可以很快减轻症状,但要小心烫伤。

有的口腔咽喉疼痛很明显,比如“刀片嗓”,成人更多,儿童较少。这种情况可以用药缓解疼痛;可以多饮水,这有助于缓解咽痛,让咽部黏膜保持湿润,一定程度上稀释痰液,有利于粘稠痰液的排出;可以用高渗盐水漱口,取啤酒盖大小的盐放入250毫升的温开水中溶解,就可以配置成高渗盐水;可以吃润喉糖、润喉剂;可以局部冷敷,比如适当吃雪糕可以减轻肿胀,有止痛效果;可以按压合谷穴,这对头部和面部的疼痛如头痛、咽痛、牙痛都有效,很简单,食指拇指张开,两者的交汇处就是合谷穴,按压20-30次即可缓解疼痛的症状。

别把孩子当小白鼠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首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李智平: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给孩子用药。不推荐使用成人药,因为有一些成分在儿童中是禁用的,还有一些做药的辅料在儿童中也是禁用的。有人觉得自己用了药很好,稀里糊涂掰成四分之一给孩子用,这是不行的,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非常危险。

不要过量囤药,且要保管好药品,孩子可能因为好奇偷吃。退烧药备一瓶就够了,再备点口服补液,备一种抗过敏药。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备不同的药,小小孩可以是滴剂、口服液,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是颗粒剂或粉剂,再大一点的可以是片剂或胶囊。不推荐栓剂,因为家长很难根据不同年龄段来掌握剂量。

退烧药推荐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剂型都有很多,给退烧药要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我个人更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因为这个药2个月以上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布洛芬是6个月以上可以使用。

两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即有多种成分的感冒药。而且不能几个感冒药一起吃,会对孩子产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对于咳嗽,两岁以下的孩子,我们推荐家长用一些蜂蜜镇咳,其他用药需要在药剂师指导下使用。不要吃消炎药、抗菌药、抗病毒药,因为没用。网红药用不用?不用,因为药都有严格的使用指征,不要把小孩子当小白鼠,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毒副反应。

3个月以下小婴儿如何应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夏红萍: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母乳中含新冠病毒。如果已感染的妈妈亲喂,要佩戴好口罩。

小婴儿感染后的表现跟大孩子有些类似,有发热、咳嗽、气促、呕吐、腹泻等,很重的国内有报道过呼吸衰竭、呼吸暂停的案例。但小婴儿的症状不是那么典型,比较隐秘,他全身太薄弱了,反应较低,需要家长仔细观察。

如果小婴儿近期有发热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小婴儿住院后,会常规排查其他病毒或病菌的诊断,目前还没有用抗新冠药物的循证依据,但会有对症治疗。

如果是低于38.5度的低热,一般不需要退热药,我们会给小婴儿一些可以提高其舒适度的处理,如衣服和包被可以松一点,别穿太少。家长会很紧张,怕宝宝烧坏脑子或烧出肺炎,其实低热对宝宝没有特别的损伤,体温升高有一定好处,可以阻止病原菌或病毒的生长,增强免疫功能。

小婴儿发生重症感染有一些高危因素:日龄越小风险越高;有手术、感染、先天异常或其他慢性疾病;三天内用过抗生素。

如果发现宝宝奶量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哭声不如平时响亮,或对刺激反应差,或发热较高、咳嗽不退、哭闹明显,都是需要就诊的要点。如果宝宝不吃不哭不动,其实病情就已经很重了,家长不可以拖到那么晚再送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关注健康领域大公司、重要事件、行业动态、人物,微信号:jrrgwanyi,邮箱:zhangl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