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洪/文 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中,第四个层次城市是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共为12个,沪苏浙各为4个,上海是嘉定、松江、青浦、奉贤,江苏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浙江是桐乡、嘉善、慈溪、余姚。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要求昆山市打造科技创新功能节点,发挥专业领域技术引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江阴市、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打造智能制造功能节点,聚焦重点平台,推动前沿突破与智能升级,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张家港市打造航运贸易功能节点,建设集装箱运输的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
自2003年广东省南海、顺德撤市改区,成为佛山辖区退出县市竞争力排行榜后,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市一直霸占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前四,堪称中国县市经济发展“天花板”。由于四县市不仅地理空间上连成一片,而且1983年均为苏州地区管辖,因此,又可以“四小虎”相称。按照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衡量,江苏“四小虎”合计超过了15000亿元,可以排到全国所有城市前列,列十二位;在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中,昆山、江阴超过了湖州、舟山,张家港、常熟超过了舟山。
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市全球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以制造业出名,在一些行业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因而一些产业、企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或在全球产业中找到了发展定位。例如,位于张家港市的沙钢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后,喊出了“世界的沙钢”,以全球市场进行目标定位;位于常熟市的波司登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后,一直以打造世界品牌为目标,现成为了“世界的波司登”;位于江阴市的长电科技公司成为世界芯片封装测试领域头部企业;位于江阴市的兴澄特钢和位于张家港市的永钢集团开发出全球最大直径1.2米连铸大圆钢坯;昆山市一度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居全球1/3以上。
江苏“四小虎”的过去
如果没有对苏南经济发展作过深入研究,很容易陷入误区中,以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市发展路径相同,因为区域文化相同、四市地域相连、曾为一个家庭;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也是以“苏南模式”一概而之。
事实上,在1983年江苏推行“地改市”之前,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确实同属一个家庭——苏州地区;1983年“地改市”后,苏州地区八县(外加无锡、吴江、吴县、太仓),分别划给为了苏州、无锡两市。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上,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市为两种发展模式,也就是昆山为一种模式,江阴、张家港、常熟为一种模式,所以,分析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的过去,必须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昆山发展路径。
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不管在苏州地区八县中,还是苏州市六县市中,昆山经济发展一直“垫底”。昆山的逆袭,不是“单车变摩托”,而是“单车变飞机”了,变化之快使得众人几乎不能相信昆山还有悲催的过去。事实上,昆山逆袭就是因为“穷”,才走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道路。
昆山,秦时置县,历史悠久,南北朝宋刘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曾任昆山县令,但昆山真正出名还是明清时期。宋元时期,棉花由西北边陲传入大江南北,松江府冲积沙土不仅适宜棉花种植,而且黄道婆从海南黎族学到的更高效率的纺织技术在松江推广,使得松江府成为了棉纺织重要基地。
明清时期,苏松两府之间商业活动频繁,带动了处于苏松两府之间水上交通要道的昆山南部诸镇商业发展,现游客经常爆满的古镇周庄、锦溪、千灯就是明清时期商业重镇,明初天下首富沈万三来自昆山周庄;为了给中途休憩的南来北往商人“解闷”,号称“百戏之祖”的昆剧也就在千灯镇应需而生,千灯镇也因“两顾”(顾坚、顾炎武)而出名,元末明初的顾坚把昆剧由民间推广到全国,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随着陆上交通(公路、铁路)取代水运,昆山不仅水运优势尽失,而且因沪宁铁路开通,沪苏“虹吸”作用增强,往上海“讨生活”成为昆山年轻人的向往,昆山有钱家庭把子女送到上海读书,不论男女,上海落脚生存为第一选择;美国华裔科学家王安就是由昆山到上海交通大学求学,后在美国哈佛获得博士学位留在美国;著名语言学王力第二夫人夏慰霞,就是年轻时从昆山到上海,认识了来自广西博白的王力。
昆山不受本地年轻人待见另一原因就是昆山水土不好,有难以根治的丙类传染病——吸血虫病,昆山北有阳澄湖,南有淀山湖,中间河荡纵横,导致地势低洼处生长着有吸血虫的钉螺,下水田作业的男男女女,极易患上吸血虫病,因此,昆山在1984年前既没有工业,农业也上不去,成为沪苏中间的经济“洼地”。
成功逆袭的昆山,其实抓住了1984年、1992年、2000年三个关键节点,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1984年,作为中国20世纪经济发展中关键之年,有三件大事影响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一是中国改革由农村转为城市,国有企业在完成承包任务后,可以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二是“三线企业”可以迁回沿海城市;三是中国批准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穷则思变的昆山决策者冒着政治风险,抓住机会自设开发区,从内地城市招引“三线企业”进入开发区投资;“三线企业”利用昆山靠近上海的有利条件,把投资民品生产部门放到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年10月,顺昌纺织公司落户昆山,开创了台湾企业落户昆山的历史,但台湾企业大规模落户昆山是在1992年后。1992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扩大到全国、浦东开发开放推进、台海关系缓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认可,昆山成为东莞后第二个台湾企业集聚城市。1992年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企业捷安特入户昆山,1993年台湾“统一”食品入户昆山,捷安特和“统一”成为20世纪90年代昆山台湾企业代表。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6级强烈地震,严重影响了台湾消费类电子代工企业稳定生产,寻找稳定生产基地成为台湾电子企业的第一选择,靠近上海的昆山成为台湾消费类电子代工企业最佳投资选择。2000年仁宝电子进入昆山,使得昆山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昆山产业结构也转移到电子信息。2003年广东顺德、南海撤市为区,退出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昆山也于2004年成为中国百强县第一,并一直延续至今。昆山用了20年时间成功逆袭,堪称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奇迹。
二、江阴、张家港、常熟三市发展路径。
江阴、张家港、常熟三市有许多共同点:交通区位共同点是相邻、沿江,由南沿江高速铁路和沪武高速公路串成一线;经济发展共同点是发展路径相同,产业结构大同小异,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正起步,本土企业为主导。
江阴,长江之南,真正靠江发展的滨江城市,也是历史悠久的城市;丰饶的物产,养育了江阴一方之人。春秋时期吴王寿梦四子季札、楚春申君黄歇、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言偃三位先哲来到江阴,带来了吴楚文化和儒教文化,开启了江阴人文历史;南北朝梁萧时期,江阴得名,置江阴郡、江阴县;南宋时期,设立江阴军、市舶司;明朝,出徐霞客,设江阴学政,延续至晚晴;清初,江阴百姓抵制满清侮辱汉人“剃发令”,困守孤城八十一天,最终阖城殉节;近现代,江阴要塞作为长江入海最后一个关隘,围绕要塞炮台,发生多次战役。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江阴人要武有武,要文有文,性格刚烈,做事韧性,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讲求谋略、果断、坚持。
自古以来,江阴纺织业发达,丝纺织和棉纺织曾为明清和民国时期乡镇重要产业,至今纺织服装、化纤是江阴重要产业;便捷的长江航运,使得江阴很早就发展起了临港产业,钢铁、造船、装备制造成为了主导产业。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乡镇企业改制,江阴不是化整为零,让管理者收购,一放了事,而是力求规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促成企业上市,成为由资本市场监管的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企业也解决了融资问题,扩大了市场影响力。2021年江阴拥有上市公司56家,包括境外上市公司20家、境内上市公司36家(上海主板16家、深圳主板13家、创业板7家),江阴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排名第一的县市;长电科技、远景能源分别成为了芯片封测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头部企业。
张家港,1962年由常熟、江阴“边角料”和长江滩涂生成的陆地而成的县市,因“经济底子薄、陆上交通末端”不被苏南经济强县待见,长期被誉为“苏南的江北”,但张家港市成功逆袭,其传奇经历同样也不亚于昆山。
1962年常熟划14个乡镇、江阴划出9个乡镇,加上常阴沙农场,组成了沙洲县,其中,50%以上的陆地是近150年长江冲积而成;“富往城里、穷往江滩”,沙洲县50%以上人口也是四面八方缺少生计来江滩垦荒之人,只有古江堤(G346)以南的区域才是开发历史悠久的相对富裕的“鱼米之乡”,且这些乡镇均有少量纺织、农机企业。
20世纪80年代初,沙洲县依靠乡镇集体力量,办起了纺织、冶金、机械、汽车改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场大浪淘沙的优胜劣汰竞争中,居然一些企业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发了起来。1992年随着沿江开发战略推进,撤县改市后的张家港市借助国家级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设立,一方面推进本土企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投资企业,走上以冶金、化工、粮油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为核心的临港产业道路。2021年张家港市五大行业(冶金、机电、化工、纺织、粮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3%以上,以传统产业为主业的沙钢集团、永钢集团、国泰集团、华芳集团、攀华集团等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其中,沙钢集团为世界500强企业;外来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冶金、粮油、机电等领域,主要有韩国浦项不锈钢、美国陶氏化工等。
常熟,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末周太王次子仲雍来到常熟,开创了常熟人文历史;南朝梁萧时期,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意,得名“常熟”。人杰地灵的常熟,古为“状元之乡”,现为“院士之乡”,常熟拥有中国县市少有的独立公办本科大学——常熟理工学院。1985年投入运营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常熟服装城,带动了常熟城乡纺织服装业发展,涌现了以波司登为代表一批纺织服装企业;汽车产业以设计研发、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为核心,拥有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奇瑞捷豹路虎、德国大陆、通润汽车等企业;此外,沿江临港区域还分布着电力、化工、造纸、钢铁等企业。常熟产业结构鲜明,纺织服装和汽车制造为两大地标性产业,产业分布主要以依托常熟港的常熟经济开发区和依托主城区的常熟高新区为载体。
江苏“四小虎”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中国县域经济“天花板”的江苏“四小虎”,也存在发展的痛苦。
从产业结构看,江阴、张家港、常熟主要为两类产业,新兴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中了棉纺、毛纺、化纤、针织、织造、印染、服装等各个领域;二是临港产业,利用港口便捷的航运条件,发展起了大进大出的电力、造船、钢铁、化工、粮油加工、造纸、汽车、大型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行业。昆山主要以台湾消费类电子代工企业为主,缺少本土培育的企业,难以应对产品迭代、产业升级所带来系统风险。
一、昆山市主要问题
虽然昆山为中国百强县第一,但昆山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发展空间,面对优质存量企业扩大投资规模需要,经常面临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二是昆山企业大多为外来资本投资企业,看中的是昆山交通区位,这些企业大多只是把昆山作为生产基地,企业缺乏投资权和经营自主权,面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往往因不具备投资权而错失发展机会,例如,面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被智能手机的替代,于2015年起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开始呈现市场需求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珠三角、成渝、郑州三地则成了中国乃至世界重要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三是上海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完善,昆山交通区位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尤其南北沿江、沪苏湖、沪乍杭等高速铁路开通,太仓、吴江、常熟、张家港、启东、海门、嘉善、平湖等在招商引资方面将成为昆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四是昆山电子信息产业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导,也就是以“B2C”产业为主导,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将以产业类电子产品为主导,也就是“B2B”产业为主导,昆山相对而言缺乏应用场景。
二、江阴、张家港、常熟三市主要问题
江阴、张家港、常熟济经抓住了两个机会发展起来,一是中国短缺经济时代,大力发展轻纺产业;二是中国城市化加速阶段,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临港产业,如钢铁、化工、汽车、造船等。
江阴、张家港、常熟遇到的主要经济问题:一是在中国信息化阶段错失发展机会,使得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例如,21世纪以来,张家港产业结构几乎没有明显变化,钢铁、化工一直是张家港地标性产业;常熟重点发展的汽车制造业一路都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纺织服装依然是常熟地标性产业;江阴虽然涌现了长电科技、远景能源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但也是有企业,没产业(集群)。二是沿江没有可利用岸线,且在国家“不搞长江大开发”战略下,沿江临港产业还面临转型转移问题,如化工、钢铁等产业面临“做减法”问题。三是在智能化时代,人才是第一位资源,但江阴、张家港、常熟缺乏高质量科教创新资源,另外,也缺乏人才“留得住”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还没有形成人才趋之若鹜局面。四是江阴、张家港、常熟轨道交通条件在逐步改善,但围绕交通改善还没有形成“反磁力”效应,相反,大城市“虹吸”效应似乎大于“反磁力”效应,人才外出大于人才流入。
江苏“四小虎”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昆山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领先优势,以打造科技创新功能节点为方向,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技术引领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
第二,江阴、昆山、常熟、张家港四市发挥制造优势,由制造为创造和智造,赋予工厂以“大脑”,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打造智能制造功能节点,聚焦行业重点创新平台,推动前沿突破与智能升级,在智能装备、绿色化工新材料、绿色冶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绿色纺织服装、大健康等领域,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第三,利用高速铁路连接周边科教发达城市优势,加快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科教资源导入,通过科教平台、创业平台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本土高科技企业。
第四,张家港利用好沪苏通铁路货运优势,建设由沪苏通铁路通往张家港码头作业区货运铁路,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节点和上海大都市圈“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继续强化航运贸易功能,建设好以苏锡常为直接腹地的集装箱运输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
(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委党校特聘专家)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