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艳明 “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一方面可以缓解货币错配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有其他的货币将来才真的有可能分散风险。”12月17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副院长黄益平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黄益平提到今年国际货币体系发生的两件事情:首先是美联储加息。美联储从年初开始加息,到上周初,一共加了425个基点的利率,现在最高已经到了4.5%,这样的变化在过去历史上前所未有。似乎明年可能还会看到美联储继续加息。
第二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领着一些盟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其中一条就是冻结了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
美联储加息为什么事关我们的国际货币体系?黄益平表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美元是国际货币,美联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央行。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其他很多国家都会有溢出效应。
黄益平进一步解释,美联储开始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全世界的流动性都会变得宽松,很多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都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经济增长的支持。因为美国的宽松意味着大量的流动性流入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对这些国家来说,流动性变得充裕、市场利率下降、货币升值、资产价格上升,有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种正面的助力。而当美联储开始收紧的时候,这些变化都会发生逆转。资本会外流,货币会贬值,国内的市场利率会上升,资产价格会下降,甚至严重的,在一些国家会引发金融危机。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很多国家不得不被动接受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结果。
当被动的接受美联储调整政策的溢出效应时,黄益平表示,这是以美元为主的副产品,唯一能降低冲击后果的手段就是把经济基本面搞得稳健一点,比如经济项目、财政赤字、经济增长、通胀、货币不要被明显高估等,做好了可以降低对于外部冲击的后果。
“但事实上我们不能改变的一点是,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只要你金融体系开放,都有一个货币错配的问题。”黄益平表示,货币错配简单来讲,就是你的负债都是美元,你的资产都是国内的货币,这时候只要汇率一出现波动,货币一出现贬值,有很多债权人就开始担心他们的资本,可能引发资本外流,甚至资本外逃。
因此,黄益平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对于人民币要国际化的方向,黄益平认为要有所“讲究”。比如,过去一直做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强调的是政策意图,强调支付的功能,下一步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市场的需求,放在储值的功能。即便我们要开放,仍然需要考虑国际化和维持稳定的关系,开放也要稳健:第一讲究持续;第二要有充分的条件;第三即便做成了,还有一些预防性的措施,比如宏观审慎措施等。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全世界全方位的人民币国际化,尽可能不要把它做成一小撮国家才使用的货币。
谈到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货币所需的条件,黄益平提到三点:第一,要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经济,但开放度要非常高;第二,得有一个非常活跃的、开放的、有流动性的、有很多丰富金融产品的市场;第三,得具有一个相当完备的法律、金融等制度体系。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