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发烧”的城市与“纠结”的市场

欧阳晓红2022-12-16 10:32

记者 欧阳晓红

时间从不说话,但会解答所有问题。

几乎是一夜之间,“新十条”发布之后,各地疫情防控悉数“转向”。截至12月14日,北京市全部区域均处于常态防控,无高风险区域。当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从即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前一天,运行三年的“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正式下线。

不经意间,遭受疫情冲击的城市也“发烧”了,部分市民人均体温烧到38.6度,身边的同事、亲朋好友陆续“中招”——这可能也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减弱、疫苗接种普及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必由之路;包括城市的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等相关支撑体系,以及预警响应机制等也正在承受疫情防控新形势新挑战的突击压力测试。

此时,“阴”“阳”忌惮似乎在一点点弱化,“阳”者分享感染经验、注意事项;“阴”者备好药物,积极防御。

“目前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12月15日,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表示。他说,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等于打了一次疫苗。

国内市民心态在变,强预期下,一度“抢跑”经济的市场却有些纠结,不只是A股,鹰鸽兼具下的美股亦如此。

这天,沪指跌0.25%,深成指涨0.32%,创业板指涨1.31%。北向资金净买入49亿元。两市共2786只个股上涨,2064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额7662.49亿。

美东时间12月14日,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如期加息50个基点。点阵图显示,2023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将达到5.1%。昭示明年还将加息50bp。缩表进度继续按照5月发布的《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计划》,以每月950亿美元的规模进行,其中国债月缩减量为600亿美元,MBS月缩减量为350亿美元。

而从经验来看,方正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张伟分析,美元指数走势与10年国债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也即美元指数上行,则国债利率往往下行,反之亦然。这种负相关性背后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晰。一种解释是,美元指数代表了全球避险情绪,美元走强则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债市等避险资产受益。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未来加息幅度减少,这将对美元指数带来下行压力。而按照经验规律,美元指数下行对国内利率会带来交易层面上行的扰动。

据张伟分析,(美国)11月CPI、核心CPI显著回落,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要看到通胀持续回落的进一步证据,才会进一步放缓收紧货币政策。通胀是否持续回落还需观察以及中期选举前,鲍威尔声明偏鹰派。

同时,美联储将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7个百分点至0.5%。并且需求减弱,也将给通胀带来下行的压制。今年联储加息已经收官,明年联储加息节奏将逐步放缓,加息幅度还剩下50bp左右。从这角度来看,联储开始呈现转向鸽派的迹象。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张弘顼则认为,未来美联储加息进程将呈现“步幅减小、周期拉长、终点更高”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议息会议美联储大幅下调了2023年美国实际GDP增长预测(23年实际GDP预测值仅为0.5%,较9月下调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联储上调了对2023年失业率的预测,这意味着美国23年迈入经济衰退的概率将进一步抬升。而投资者此前普遍乐观的市场预期在鲍威尔宣布下调23年实际GDP后同步发生逆转。

据其分析,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增加,警惕未来市场逆转风险。由于总体通胀和核心通胀持续回落,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市场开始普遍预期美联储将由“鹰”转“鸽”。

“在美国经济实质性衰退前,美联储仍将持续加息,尽管联储预测终端利率或将接近或超过5.1%,但我们认为联储的终端利率水平可能接近5.25-5.5%。”工银国际称。

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看来,随着全球经济周期从收缩阶段进入复苏阶段,明年将至关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于2023年中的某个时间点按下加息的“暂停键”。关键问题仍在于,美国经济会否在收缩阶段陷入衰退,以及核心通胀是否会继续回落至美联储的目标区间。这一点仍未明朗。令人意外的是,即使大幅加息,美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

诚如,鲍威尔坦言,美联储在通胀方面做的不够好;他说,重点是改变我们的政策立场,使其变得足够限制性,而不是降息。在FOMC确信通胀持续下降之前,我认为我们不会考虑降息。“现在加息重点不是速度而是利率峰值,不要过早放松。”如此,再度释放鹰派信号。

换言之,“不是频率,而是顶点”;顶点(终端利率)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市场似乎没有做好准备。即将过去的2022年,金融市场剧震、估值调整也无疑让全球市场多次见证了——何谓由高通胀、强美元引发的利率冲击波。

这次,冲击波又如期而至。当地时间12月15日盘中,美元指数报104.5;欧元对美元1.06;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报6.98;英镑对美元1.21;欧美股市全线大跌,其中,英国富时、德国DAX、法国CAC分别跌0.93%、3.28%、3.09%;道指、纳指、标普500跌幅分别为-2.25%、-3.23%、-2.49%。

时至今日,美联储前6次累计加息375个基点,本轮紧缩创33年来最大年度加息幅度。而本周亦可谓“超级央行周”: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瑞士、俄罗斯等央行陆续公布最新利率决议。

正如,当地时间12月15日,英国央行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3.5%;为去年12月以来的连续第九次加息。同日,欧洲央行管委会会议决定加息50个基点。三项主要利率中再融资利率升为2.50%,边际贷款利率为2.75%,存款利率为2%,符合市场预期,利率水平达2008年12月以来最高;也是欧洲央行自今年7月以来的第四次加息。

诚然,累计加息和货币收紧对经济活动有时滞效应;利率冲击波下,全球衰退阴霾却可能渐行渐近……包括目前断言强美元周期终结可能仍为时过早。

不过,利好面是,随着当前中国防疫政策的转向,待通过新冠大考、经历初期各种压力测试,经济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后,未来趋势向好的中国经济也将有助于全球经济之复苏。

就在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我国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周边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毕竟,中国经济的韧性、底气仍摆在那里。但见,铁矿石、螺纹钢、焦炭均从阶段性低点反弹超20%,尽管城市目前在“高烧”炙烤下,暂时的各种考验有些猝不及防……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此前,房地产与疫情被视为掣肘中国经济修复的两大不确定性因素。现在,它们正在一点点被打开、定性,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候,会被市场重新定价。

如果留意,不难发现,12月15日的A股尾盘,资金又在抢筹房地产。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的书面致辞如是表示。

刘鹤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显而易见,若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中国明年的出口形势亦不容乐观。那么,外需低迷,出口转弱之时,扩内需下,促消费投资被提升至新的高度;尤其在内外生动能均呈疲软态势之时。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2.2%、前值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9%、前值-0.5%。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就此认为,内外因素共振下,产需双弱,经济仍在“二次探底”中,疫情反复、外需走弱等因素共振下,产、需指标普遍低于市场平均预期。

消费大幅回落,疫情影响和就业压制增强。11月,社零同比-5.9%、低于上月的-0.5%,其中商品消费同比-5.6%、低于上月的0.5%,餐饮收入同比-8.4%、低于上月的-8.1%,疫情“二次冲击”在加快显现,或继续拖累消费和就业等。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超季节性抬升,较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至5.7%、创历史同期新高,25-29岁、31个大城市、本地和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均上升。

但赵伟认为,明年不宜过于悲观;全年GDP增速或在5.5%左右;宏观主线转向内需增长为主,驱动包括:稳增长续力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启动带来制造业投资强劲,疫后修复及地产链的拖累减弱等。

内外“交困”中,赵伟分析,稳增长继续发力,交通类投资逆势增长,中游制造投资亦强势。疫情扩散对产需的“二次冲击”广泛存在,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实际感染人数的快速增多,导致劳动力“缺勤”,对生产、投资、消费等影响在加快显现,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橡胶塑料、食品制造业工业生产均负增长;与线下活动紧密相关的餐饮、房地产销售等同比降幅均较10月扩大。高频数据显示,实际感染仍在扩散、百度搜索发烧指数快速攀升,产需的中观指标大多加速回落。

赵耀庭认为,中国发布11月份经济数据,整体而言不及市场预期。尽管放宽了疫情限制措施,但新冠仍为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12月15日,据国家发改委官网,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近日印发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

促进消费位居《实施方案》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之首!诸如,《实施方案》对标对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四是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五是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六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八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等。

这其中,横亘眼前的问题或是:“疤痕”修复是不是经济修复的前提条件?

在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看来,当前病毒传染力更强,防疫优化速度更快,或意味着我国疫情将更快实现达峰。病毒毒性下降,有助于缓解医疗挤兑风险爆发。参考亚洲经济体经验,优化防疫后第一波疫情见顶,居民出行等消费场景有望明显打开,这将是经济迈向实质性修复的第一步。“实证表明,居民的消费意愿并非随着疫情的消退而迅速抬升,‘疤痕’修复需要时日,亚洲地区尤为明显。”

伍戈指出,消费场景的打开是消费修复的前提。当前我国住户存款持续高增,但历史表明,只有当收入预期明显改善,居民前期储蓄才有望转化为消费支出。

而赵耀庭解释,随着中国调整疫情政策,中国经济正面临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重新开放初期都面临的相同问题。未来数月,预计新增感染病例、住院人数及死亡病例或呈现大幅增长。这预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推行放宽政策的速度。“加上全球需求疲弱,未来数月稳增长目标或面临严峻挑战。预期中国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有可能再度降息并放宽房地产市场政策。”

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11月的活动数据远低于共识,表明在新冠感染激增等加剧的情况下,经济放缓加剧。“过去两周,防控政策突然转向;但新冠感染激增可能会在短期内抵消宽松政策的积极影响。大城市感染的迅速激增可能只是新冠感染大规模浪潮的开始。预计12月主要活动指数将保持疲弱甚至进一步下跌。”

不过,尽管重新开放可能带来阻碍,但赵耀庭认为,市场参与人士可看穿部分短期的经济不利因素,并且有理由拥抱重新开放。中国消费者周期股(包括非必需消费品及必需消费品)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

展望明年,“疫情加速爬坡或将在春节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消费场景逐步打开,二季度消费有望开启修复进程。刺激政策或有帮助,可选消费的修复弹性可能更明显。但温和的经济基本面加之大疫三年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消费恢复至疫前仍将是缓慢过程。”伍戈表示。

不可否认,防控“放松”初期,城市“发烧”了,不少市民病了,市场亦纠结;特殊时期,尽量避免极端化措施,真正体恤民生的“疤痕”修复或较经济修复更为显性与重要。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相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中国经济)在丛中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