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冲刺2022年销量KPI:仅两家目标完成率超90%

周菊2022-12-05 17:05

记者 周菊 2022年进入最后一个月,新造车企业们马上将交出全年成绩单,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然不多。随着新造车企业11月销量陆续出炉,它们的达标压力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根据记者的统计,当前10家新造车企业/品牌中,只有两家的目标完成率超过了90%,最有可能达成全年销量目标,它们是哪吒汽车和极氪汽车,完成率分别达到96.19%和95.16%。

新势力车企1-11月销量汇总

新势力车企1-11月销量及目标完成率汇总

哪吒汽车占据月度及累计销量双冠军,前11月累计交付量约14.43万辆,同比增长142%,在今年11月,哪吒汽车年内第五次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当月交付量约为1.51万辆,同比增长50.5%。哪吒汽车的年度目标是15万辆。

从销量层面看,哪吒汽车成为今年新造车企业中最大的黑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被认为是其产品价位偏低,相比“蔚小理”等较高端定位的品牌容易上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哪吒汽车公布的销量因与上险量的差距较大而被质疑存在“水分”。同时哪吒汽车的盈利能力较差,近期“哪吒汽车卖一辆亏4万元”登上微博热搜。

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在今年销量逐步提升,其在传统车企旗下推出的新品牌中表现最好。今年11月,极氪汽车交付量再破1万辆,环比上涨8.8%,位居第四位;1-11月累计销量6.66万辆,完成了全年目标7万辆的95.16%,预计将超额完成目标。

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80%以上的有两家,为ATIO问界和零跑。其中,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推出的ATIO问界,在今年8月实现了首次破万后,到10月一直保持万辆以上的销量。今年1-11月,问界累计销售6.6万辆,目标完成率82.55%。零跑1-11月累计交付超10万辆,达成12万辆年度目标的85.56%。

但值得注意的是,问界和零跑在11月的销量均出现了下滑。其中,问界系列11月交付量为8260辆,出现了超30%的环比下降。零跑汽车11月交付量8,047辆,未能维持住前几个月的月销1万辆以上的成绩。

对于销量的下滑,赛力斯官方解释称,受疫情反复及供应链紧张等多重影响,尤其是11月以来,重庆等多地疫情给企业生产交付等环节均带来一定压力,赛力斯重庆工厂, 部分AITO用户中心和部分华为体验店受到了较大冲击。

与上述几家企业相比,长期在新造车企业处于强势的“蔚小理”的目标完成率均不高。其中,今年1-11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约11.2万辆,仅完成目标销量17万辆的65.89%。而17万辆的目标还是其调低后的数字。今年5月,理想汽车认为受到宏观环境影响,较难实现年销量20万辆的目标,将销量目标下调了15%。

蔚来前11月累计交付新车106671辆,同比增长31.8%。从完成率看,其11月仅完成了15万辆目标的71.11%。小鹏汽车前11月累计交付新车109465辆,仅完成既定20万辆目标的一半,为54.73%。

蔚小理目标完成率不及预期,被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此前较好的发展势头下,“蔚小理”均定下了比较激进的目标,在所有新造车企业中,三者的目标是最高的。但另一方面,随着入局者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蔚小理”的市场份额被挤压。再者,芯片和电池原材料的短缺影响仍然存在,影响了它们的生产和销售。

11月27日,理想汽车发布了“关于部分用户延期交付的说明”称,受核心零配件供应延迟的影响,部分理想汽车App内显示于11月底交付的用户将延期至12月。其中,部分理想L9Max和理想L8Pro,其中理想L9Max预计延期1周、理想L8Pro预计延期2-3周。

在新造车企业中,还有几个品牌的表现引人注意,包括岚图汽车、创维汽车、极狐汽车。数据显示,11月岚图交付新车1508辆,自2021年8月以来,岚图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4471辆。但今年1-11月岚图累计销售17652辆,仅完成3.1万辆目标的56.94%。今年年初,岚图汽车定下了4.6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后续进行了下调,将全年销量目标下调至3.1万辆。

跨界造车的创维汽车,今年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今年1-11月,创维汽车总销量19039辆,同比增长363%,完成了3万辆年度目标的63.46%。

作为北汽蓝谷重点打造的极狐汽车,目前在销售终端表现较为低迷。极狐尚未公布11月销量,此前数据显示,极狐1-10月累计销售新车11669辆,仅完成4万辆目标的29%,是完成率最低的新造车品牌。

从前11月的累计销量来看,目前已经有哪吒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五家累计销量突破了10万辆,其余的企业离“10万辆俱乐部”还较远。

与此同时,一些新造车企业之间的销量差距已非常小,竞争形势胶着。如蔚来、零跑、小鹏三者的累计销量均为10万辆出头,差距在几千辆之间;极氪和问界之间的累计销量差距则仅为几百辆。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新造车企业的销量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将是车市中的一大看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