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开闸 机构抢滩个人养老金市场

姜鑫2022-11-26 10:0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11月23日下午,7款个人养老保险产品亮相。继公募、银行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发令枪响后,保险行业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也正式开跑。

公募基金争相公布Y类基金份额、银行抢夺客户预约开户、保险上线养老专区、券商布局代销业务静待产品上线……尽管《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下发刚刚20天,但金融机构早已摩拳擦掌,抢滩这一蓝海市场。

在此前,养老第三支柱一直是保险行业所耕之田,除本身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年金险等产品外,保险行业在监管指导下试点了同样具有税收优惠的税优养老险,但规模有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第一支柱压力渐显,第二支柱规模有限,第三支柱的发展迫在眉睫。养老金市场前景无限,有研报显示,10年后这一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

群雄逐鹿,面对万亿蓝海市场,保险该如何发力?

首批参与机构浮出水面

2022年被称为个人养老金发展元年,从顶层设计出台到实施细则落地,时间仅半年多。

11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的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发布当天,证监会公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随即多家基金公司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制作精美的视频推送至投资者的手机中,开启了第一波宣传和投教,以抢占先机。

11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范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

11月21日,银保监会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具体要求和业务细则。

至此,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融业务具体细则的最后一块版图终于凑齐。

这也如发令枪,打开了金融机构抢滩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赛道。“一下子下发了四五个文件,还是有些出乎意料,但是由于此前已经做好准备,调动了各条线探讨、研究政策怎么落地,机遇来了还是加班加点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四方联测。”《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之后,一位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在谈及筹备个人养老金业务时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规则落地之后,随着参与门槛的清晰,首批参与机构也浮出水面。

11月18日,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录》,37家机构入围,其中券商14家、银行16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7家。

银行参与门槛的要求则是,一级资本净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具体来看,23家银行以及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入围。

而根据对于保险行业参与门槛的七大要求,一位保险行业人士估测有二三十家保险公司获得经营资格。

11月23日下午,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官网公布了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泰康人寿(两款)、国民养老6家公司的7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出现在名单中。据记者了解,有9家保险公司首批通过系统验收。

险企参与忙

个人养老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2018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但最后发展规模有限。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金融机构摩拳擦掌,逐鹿万亿个人养老金市场,保险公司亦是如此。

据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品方面,公司加速产品开发,全力开展个人养老金产品准备工作,积累养老储备;同时,研发“国民养老规划”微信小程序,支持个人及家庭一键开展基本养老金(第一支柱)、职业养老金(第二支柱)退休后领取金额测算。同时,针对国民养老已发售的养老金产品,研发智慧试算工具;在系统建设方面,已建成专业信息系统,通过个人养老金保险中台实现了与多家银行、行业信息平台的快速对接及测试。据记者了解,以银行为主要股东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将深耕银行代销渠道,已与近20家银行建立了合作。

以前一直发力企业年金管理等业务的老牌养老保险公司也开始将注意力向个人养老金融业务发力。例如,平安养老险在谈及近期动态时表示,正在积极筹备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和系统开发工作,发展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

面对这一机会,中国人寿表示,其个人养老金专区已经上线,客户可通过登录“寿险APP”个人养老金业务专区,先行了解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参与问卷调查,待个人养老金配套政策全部落地后,即可根据个人养老需求在专区进行业务咨询、权益查询等相关业务,并选择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

太平人寿则表示,公司紧跟政策进度,全力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工作。首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完成准备工作,与保险行业信息平台的对接验收工作也顺利完成,各主要系统相关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均将于近期上线落地。

如何发力

“养老市场是一块‘大蛋糕’,而且这块‘大蛋糕’的前景非常广阔,但并不是天然属于保险行业。”普华永道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谈及保险行业在发展个人养老金融的优劣时说道。

从养老供给端市场来看,五类参与养老金融的金融机构各有优劣。

周瑾表示,银行(含银行理财子公司)具备渠道、客户资源、账户优势,依托理财子公司,能不断拓展和提升自身资产配置能力。券商的优势是投研和投顾能力,可以提供综合资产配置;不足是销售渠道高度依赖于银行网点以及线上渠道;公募基金的优势是宏观策略研究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能力,因此从整体投资收益来说,公募基金会略胜一筹,但他们在渠道上的短板和券商一样;信托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信托资产风格隔离特性,可实现保值增值,具备较高安全性,且可以和财富传承结合;不足是目前实践少,还没有形成成熟模式,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保险而言,周瑾认为保险(含保险资管)以养老保险产品作为核心,可以围绕产品缴纳端和支付端打造更大的服务生态,形成“大养老”生态圈优势。而且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相对比较稳健,就收益确定性、长期性而言,略胜一筹;劣势是投资能力偏弱。总体来说,服务属性和金融属性是保险机构的优势,在服务属性方面,提供服务尤其是支付端可链接的场景和服务。金融属性上,相比银行和公募基金,保险相对弱一些,尤其在投资回报、产品设计方面会稍显劣势。

由于保险的竞争优势在于支付端和服务属性,因此需要利用支付端的优势,去开拓养老服务的场景,与场景绑定,与服务链接,这也是保险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长期优势。为了满足以上支付端场景的服务需求,保险支付端应链接大量服务能力,包括医、药、养、地、科、护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形成开放合作的生态圈,构建长期共赢关系。

但无论对于哪类金融机构来说,提高产品的收益率都是关键。

根据《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下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与此前的税优养老险优惠幅度一致。

如何才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参与到养老规划中来?在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高收益是关键。

“第三支柱的关键在于收益率、产品设计,面对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税收优惠政策一年也就享受几百元收益,如果一款产品收益率很高,市场是巨大的,现在大额存单都一单难求了,更何况很好的投资品了,第三支柱就是很好的投资品。”郑秉文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