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菊 来自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消息显示,汽车行业缺芯在短期内仍难以得到解决。
“现在(芯片短缺)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然处于缺芯状态,对明年的预测也不太乐观。根据很多芯片供应商的反馈,明年还不能满足博世现在下的订单需求,还有缺口,甚至有些缺口还相对较大。”11月14日,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2022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前,中国是博世最大的单一市场,在中国,几乎所有车企的产品中都有博世的零部件,而芯片的短缺导致博世对主机厂的零部件供应不畅。数据显示,博世中国2021年销售额达1286亿元,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相关的业务销售额达967亿元,同比增长8.9%。
对于芯片的持续短缺,徐大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于迅猛,新能源车、智能电气化、车内芯片需求急剧增加,造成车规级芯片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整个市场对芯片的需求。而这个原因背后,则是3、4年前,主机厂和Tier 1集体对未来发展速度预测不足,在3、4年前没有将订单给到芯片供应商。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占新车销售比例跃升至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2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
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多家新能源车企生产受限。11月8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在公开论坛上谈到,因为缺芯、电池原材料短缺等已导致长安汽车在今年损失60.6万辆产能。此前,长城欧拉黑猫、白猫等多款电动车因为芯片短缺、成本提升等原因停产。
为解决缺芯问题,徐大全指出,博世在晶圆的原材料方面,正在寻找国内合作伙伴。
“从采购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在和国内的芯片制造商一起讨论可能性。但就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看到完全能够满足需求的车规级、大批量可以量产的供应商,也许2、3年后情况会不一样。”徐大全表示。
站在整车厂的角度,它们在抱怨缺芯的同时,也在寻找解决之道,如寻找博世之外的供应商备案,或者自研芯片。“我确实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未来项目可能对主机厂来说效率是不好的,但是为了弥补缺芯大家只能这样做。”徐大全说。
事实上,除了芯片短缺、疫情影响外,博世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别的挑战。譬如在自动驾驶方面,华为以及一批新锐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纷纷入局且布局良多,博世在这方面的进展却不多。
“肯定会担忧(竞争)。任何技术变革的时候,对我们大的传统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不仅是对博世,对主机厂也一样,对Tier 1的同伴也一样。认真面对这个挑战、接受挑战,这是唯一的出路。回顾(汽车)历史100多年的进程,每个新产品出现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竞争对手,从商务的角度来说,最终可能有几家能胜出。现在我们在很多新的领域面临同样的状况,未来赢了就留下,输了就在这个领域退出,这是现状,很残酷。”徐大全认为,未来三年内50%的车会装载L2自动驾驶系统。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OEM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自研程度越来越高,对一级供应商的依赖在逐步降低。对此,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中国区高级副总裁郑新芬表示:“自研或全栈在技术上可能可行,当然商业上要斟酌,毕竟需要大量研发人员的投入。”郑新芬表示,博世的定位是服务于客户,赋能客户,不会和客户“抢生意”。
接下来,博世表示将在保持传统业务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业务的投入。“一是传统业务继续保持,让它处在盈利的状态。二是新业务要更多的投入,在中国加大本土研发。希望未来新的产品可以补缺我们在电喷方向可能损失的销售,这是我们的战略策略。”徐大全说。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