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MLF利率维持不变,仍需降低政策利率助力有效需求恢复

张奥平2022-11-15 12:22

张奥平/文 1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7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与此前持平。此外,11月以来人民银行已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已高于本月MLF到期量。

本次MLF利率维持不变笔者预计11月20日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概率也将维持不变2022年截至目前已有三次LPR降息(第一次:2022年1月20日调降1Y期LPR10bp、5Y期LPR5bp,第二次:2022年5月20日调降5Y期LPR15bp,第三次:2022年8月20日调降1Y期LPR5bp、5Y期LPR15bp)。

笔者认为当前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途中存在堵点仍需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助力有效需求恢复提振信心从具体经济数据来看

第一从经济先行指标社融数据来看,10月新增社融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097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低其中代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的相关科目,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扩大至3889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由9月的同比多增6540亿元降至同比多增2433亿元,主要是由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与专项债结存限额发行带来的基建融资需求支撑,并非由企业内生性发展需求支撑。社融整体呈现出总量与结构双弱态势

第二经济另一项先行指标PMI数据来看,10月PMI录得49.2%,再次降至收缩区间(5月49.6%、6月50.2%、7月49.0%、8月49.4%、9月50.1%、10月49.2%),体现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内生性复苏动能不足,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

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大型企业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仍处于收缩区间。笔者认为,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长期处于发展“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状态,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中小企业应是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发力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从当前的通胀水平来看,10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1%,涨幅均回落,相比2%—5%的温和通胀区间上限还有较大空间,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从更能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来看,10月仅同比上涨0.6%,并长期处于低位,反映出内需中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经济通缩压力大于通胀

此外从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所处的经济周期及宏观政策选择来看今年以来,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央行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开始激进加息、缩表(美联储:3月加息25BP、5月加息50BP、6月加息75bp、7月加息75bp、9月加息75bp、11月加息75bp;欧央行:7月加息50bp、9月加息75bp、10月加息75bp)。美国10月的通胀水平在持续的激进加息下超预期回落,10月CPI同比回落至7.7%(前值8.2%),10月核心CPI同比回落至6.3%(前值6.6%),缓解了其加息焦虑,带动其加息节奏预期降温。FedWatch数据显示,12月美联储加息50bp的概率上行至85%以上在美国加息节奏降温下中国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窗口也得以打开

笔者认为后续宏观货币政策仍需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坚定“以我为主”积极作为,抓住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窗口期,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做强企业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助力私人部门有效需求恢复,提振信心从而助推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钥匙”是市场主体的预期与信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只有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企业实现投资发展,尤其是贡献80%以上城镇就业的中小企业实现投资发展。

而降低政策利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渠道作用提振信心首先降低政策利率将在生产端降低企业投资生产成本以及风险溢价,从而促进企业投资;其次可以在消费端降低居民债务,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债务,从而促进居民消费。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1026,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稳就业稳物价,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三季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市场主体已超过1.6亿户,这也是中国经济韧性所在。要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相关措施要督促检查落地,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等。

往未来看,在政策面强烈的稳增长保市场主体诉求下,我国经济已站在新一轮复苏期的起点上。首先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1月11日,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具体二十条措施,疫情防控得以调整优化,更加强调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规避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停摆;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次房地产供给端纾困政策加码从“保交楼”到“保房企”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如近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支持房企融资“第二支箭”,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支持稳地产“十六条”等。

市场主体、投资者也需理解,经济复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行,而是逐步的波动回升。二十大报告深刻勾画了未来的施政纲领和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在经济工作部署部分为企业阐明了未来确定性机遇。当下,我国经济已站在新一轮复苏期的起点上,我们更需要拾起发展的信心,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未来的确定性。

*本文作者张奥平系增量院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增量院长、增量资本创始人,同时兼任工信部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人民网人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越南建设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金融学会特邀讲师等,2021年获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青年经济学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