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11月10日,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以下简称“IIC论坛”)在深圳大中华交易广场拉开帷幕,概伦电子(688206.SH)董事兼总裁杨廉峰在主题演讲中描述了其眼中的全球EDA产业链生态、价值及未来方向。
杨廉峰认为,国产EDA在过去三十多年间,一直呈现出“打补丁”式的发展,在短期内做到全面替代的可能性较小。
他指出,目前中国的IC产业在很多领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态圈,依靠中国庞大的应用终端市场,让IC的设计和制造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闭环,从而使得最终产品在市场上具备同等竞争力。
而针对区域型产业链,建设国产EDA生态,打造应用驱动的EDA流程便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差距巨大
杨廉峰认为,EDA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作用和价值正在持续提升。
在他看来,EDA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一个流程的支撑,也是芯片整个设计方法论的载体,所以EDA的价值不仅仅是工具本身的价值,而是对产业的一种支撑。
“EDA发挥价值的好坏,对于产业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杨廉峰表示。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工艺节点不断推进,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对于设计工程师的设计裕量、可以腾挪的空间也是越来越小。
在此背景下,先进工艺对EDA的依赖性也在不断提高,EDA在产业中的地位越发关键,但从竞争格局上看,国内的EDA产业与国际同行眼下仍存在着巨大差距。
“国内EDA行业落后的原因,首先便是投入不够,不管现在EDA行业有多火爆,业内企业面临的问题是非常现实的,从EDA整个流程来看,可以说有十几项或者二十几项关键技术,每一项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巨大投入。而从国内现状来讲,我觉得这里面的关键技术可能只有几项具备国际领先的水平。”杨廉峰表示。
他指出,国际上EDA行业的几大巨头,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伴随着整合并购,每年投入是十多亿美元量级的资金研发。如今已经形成了非常高的技术壁垒。
除了关键技术,杨廉峰认为国内EDA产业在生态上的差距,是造成国产EDA落后更重要的原因。
他指出,在集成电路的全球化产业链中,EDA流程不是单一公司,也不是单一产业,而是整个行业一起迭代出来的。EDA流程的背后,是众多EDA厂商跟众多代工厂、设计公司,IP厂共同打造的。
“EDA流程里依赖的工具可能是集各家工具在一起的,它背后的方法论和流程分散在各个环节,不是在任何一家掌握的。我们国内要去做,必然要去面对这样一种巨大的生态壁垒。”杨廉峰说。
破局之道
面对差距,国产EDA企业的破局之道又在何方?
对此,杨廉峰认为,这需要行业一同携手,通过EDA流程和模式的创新,来实现国产EDA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庞大的终端市场,每年都要使用全世界接近一半的芯片产能,这样的市场空间,可以让中国建立一个独有的,甚至自成体系的区域生态链,同时也能为国产EDA行业带来全新机遇。”杨廉峰表示。
他认为,针对区域型产业链,建设国产EDA生态,打造应用驱动的EDA流程,将能够推动COT能力的建立,加快工艺开发迭代和芯片产品上市,提升产品性能和良率,让业内企业共享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的提升。
“在设计端,提供EDA全流程,从设计平台、从前端的设计到后端仿真验证,到最后优化,包括良率、可靠性优化等等,这样的流程工具能够帮助客户真正把工艺平台用好,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生态。”杨廉峰在论坛上说。
他表示,概伦电子(688206.SH)一直致力于打通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的接口,并以DTCO为核心竞争力推动EDA生态的建设,针对不同应用打造EDA参考设计流程,同时基于NanoDesigner平台,打造制造类EDA全流程和设计类EDA全流程,支撑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提升最终产品的竞争力。
他还在演讲中呼吁,希望能够联合国内其他的EDA合作伙伴,一起给行业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EDA在过去38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一家可以给行业提供100%的解决方案,都必须要通过合作,要不然就是整合,要不然就是联合。我想国内现在号称几十家EDA公司,事实上都没有能力给国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就更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杨廉峰表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