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社论 又见民间投资支持文件。日前,国家发改委 《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发布。在中国经济企稳恢复的关键时刻,民间投资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决策部门显然对此寄予厚望。国家发改委称,民间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始终超过55%。上述文件提出了21条支持政策,包括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等。综合来看,政策支持领域涵盖“铁公基”等传统基建项目,以及太阳能发电、风电、储能等新兴产业。文件还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5G应用、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新型基础设施及相关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
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同比增长5.9%,其中国有投资增长10.6%,民间投资增长2%。民间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后劲明显不足。客观地看,民间投资受疫情影响相对更大一些。如果放在更长时间段里观察,2014-2018年,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均超过60%,有些年份占比超过64%。就此而言,民间投资的能量还没有充分释放。
让这支“主力军”尽展其能是当下政策的重点。上述文件提出了一揽子具体安排。比如发挥政府投资和引导基金的作用,加快民间投资项目前提工作,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等等。这些安排都非常有针对性,此处不再赘述。
文件中还有一些提法同样值得关注。我们以为,为民间投资保驾护航,这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需要着力之处。
比如,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时,文件提出“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而在鼓励民资参与盘活城市老旧资源时,则特别提出以各种模式 “拓宽收益来源,提高资产综合利用价值,增强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
不要小看“吸引力”的表述。民间投资是要获取合理回报的。如果项目没有足够吸引力,就很难提升企业参与度。这些年各地方拿出来和民企对接的项目不少,但是企业积极性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时候各地方只算自己的账,比较少站在投资者角度想问题。
话说回来,有吸引力就能让民间投资放心么?比如说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开出的条件相当不错,到头来却是过头承诺,开“空头支票”。又或者以各种方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凡此种种,都可能让民资却步不前。
类似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当下企业生产经营本来就困难,拖欠更容易让企业一蹶不振。针对类似问题,上述文件提出,将政府拖欠账款且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向社会公开。我们乐见其成——当然公开不是目的,是为了督促政府履约践诺。
大部分项目都有投资周期。就此而言,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相当重要。民企跟政府做生意,怕新官不理旧账,也怕政策打架。决策部门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文件提出:要做好拟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出台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坦白说,这里面经验教训都不少。
这些年出台了若干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文件。比如2019年发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更早前则有2005、2010年先后发布的两个 “非公经济36条”。这些政策文件侧重点或有不同,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期望它们能够形成合力,为民营经济的今天和未来保驾护航。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