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新战场 | 小白商业观

陈白2022-11-10 12:57

(图片来源:东方IC)

陈白/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11”时间。

从最开始的电商交易额狂欢,到后来李佳琦一个人一天卖出一座商场一年销售额的直播间奇迹,“双11”可以说是经历了许多的高光时刻,也遇到诸多争议。

当时间来到“双11”的第14个年头,此前已有媒体率先下了定义,这是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双11”。

双11确实正在发生变化,主播的自由流动、短视频购物车及商品详情页的开放等,这些调整都意味着,起码对“双11”的最早策源地淘宝来说,双11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阿里近期以来的诸多动作,也能够清晰看到这种战略判断的变化。在抖音顶流罗永浩入驻淘宝直播的第二天,天猫和菜鸟联合宣布,未来3年,消费者在平台购买衣柜、床、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家装商品,将实现100%一次上门、免费送装。同时,菜鸟CEO万霖称,天猫菜鸟将发力投入大件物流3年领先计划。

换句话说,以往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淘宝天猫,正在往“让天下没有难买的商品”的细分赛道更进一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包括衣柜、床、洗衣机、冰箱等在内的大件商品销售,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淘宝的“软肋”所在,这不仅仅是因为淘宝天猫的伙伴“通达系”物流本身更以小件见长,更重要的是,平台用户此前也没有在淘宝天猫买大件的消费习惯。这也是在过去,包括京东、苏宁在内的诸多B2C模式电商试图突围的主要路径。而如今的淘宝天猫,正在加速补齐其业务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短板。

从细分领域空间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可供挖掘的蓝海市场。数据显示,仅今年前10个月,消费者就在电商平台上买走了2400多万张床、2200多万套沙发、1800多万件餐桌椅。当其他品类已经进入竞争红海之时,大件物流的确是留给电商不多的可供做深价值的空间。

但必须看到的是,这种能力的建设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相比小件配送,中国大件商品物流市场并没有统一的服务和履约标准,很难对消费者有相对统一的承诺。以中国地域的宽度和广度,以第三方卖家的能力来看,目前几乎没有一张快递网络能够完成对全国不同纵深的用户交付情况。

也正因此,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全新的持久战式的战场,其中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更需要从互联网以往的快节奏中剥离出来、保持耐心和信心,等待长期主义的回报。

而退回商业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变化也再一次释放了阿里转型的信号:以往更擅长轻装上阵、打突击仗的阿里巴巴,正在通往张勇最新演讲中所提到的“扎根实体经济”的新征程之中。

当然,这本来也是平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不久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吸纳就业等作用。大件物流从包装、运送和组装过程,都蕴含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看,电商平台的“双11”竞争从线上转向加码线下服务,对于扩大就业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在流量见顶的危机之下,从电商到物流都已经开始加速战略调整。而“双11”的战场也正在从早期价格战到后来的份额争夺战再到如今争夺“最后一公里”服务战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依然是中国最具有竞争活力的市场领域之一,也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那条驱动变化和增长的“鲶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
Baidu
map